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4-09-26 11:06张利
山东青年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调查报告现状

张利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就业方式的转变,带给高校学生新的机遇与挑战。他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影响着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潜在问题的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亚健康”状态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十分必要。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疆大学等8所大学进行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同时对其心理亚健康进行多因素分析。目的是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问题,找出引起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为新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现状 调查报告

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为16.0%~25.4%,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而对于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本研究采用(附表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随机抽取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8所大学的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性别、同辈结构、家庭居住地、学科类型等五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并且详细分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程度和倾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7份,有效回收率92.72 %,其中汉族大学生5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有400名,男生131名,女生860名。城市大学生448名,农村大学生546名。独生子女206名,非独生子女788名。文科生680名,理科生314名。

一、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心理亚健康分析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抑郁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躯体化上,汉族同学的显著高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平均值为20.36>17.70)。而在强迫这一维度,汉族同学的显著低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平均值为16.70<18.30)。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应该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一些民族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应对和支配时间,当学业出现问题时,心理负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另外,由语言障碍引起的心理问题。由于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城市和农村语言环境有差异,其原因是民族杂居和民族集中居住相互学习语言势必有它的利与弊,并且,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大部分人倾向于用母语交流,这就对其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语言基础不齐,学习势必会有困难,从而其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会略显高于汉族学生。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少数名族学生来自南疆及边远地区,边远地区学生对大学抱有更高的期望,他门把上大学看成改变自己命运的突破口,把大学看成是高中的延续,对学习存在不太合理的认识,对网络,社团活动等对自身能力素质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他们面对大学生相对松散的课程安排,往往产生更多的烦闷情绪。学习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反而使得他们与同学慢慢疏远,进而导致归属感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导致其焦虑,抑郁,社交主动性更加差。

二、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2中分析得出,不同性别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其均值可知,男生的显著性高于女生的。性别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分布有显著差异,男生心理亚健康持有率高于女生。

中国传统观念赋予男人更多的责任,同时也磨练了男生的意志,依赖性比女生低,自信心较强,更能承担责任;这种观念在少数民族身上同样根深蒂固的存在,并且其程度还要高于汉族。而大多数女性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比较依赖他人,一旦遭受挫折,就比较容易自卑,情绪低落,思考、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容易发生心理亚健康。生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心理健康,这也是男生的心理健康比女生好的原因之一在心理方面,大一年级作为刚进入大学生校园的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新鲜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比较乐观,通过高考而成为大学生的一员,使其自信心倍增,表现出较强的幸福感。同时,大一学生刚入学不久,尚且感受不到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整个精神状态良好。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己不再有新鲜感。而且,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随着毕业的临近,就业压力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引起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相对于大一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水平,更容易发生亚健康。

三、同辈结构相异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3分析,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抑郁这两个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中,独生子女的显著性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其平均值为16.56<18.09),但是偏执和抑郁维度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其平均值为24.56>22.21)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较,其独立性更强,他们相对缺乏兄弟姐妹之间从小的互帮互助,会在生活的环境里与周围同龄群体建立人际关系,且独立性较强。所以他们能较之非独生子女有良好的人际处理能力。同理,其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导致其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其分享能力会弱于非独生子女,在遇到问题上可能更容易产生偏执倾向。他们一般在家都会受到宠爱甚至是过分的溺爱,凭借着各种优越条件,很可能养成骄傲蛮横的性格,只要是我想要的必须要得到。当这些独生子女融入到一个大环境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时,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适应能力差而感到失落,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或很强的嫉妒心理,骄傲蛮横的性格又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变弱等等。

四、家庭居住地不同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表4)表明,城、乡大学生在均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城、乡大学生在退缩、攻击等维度上均值都比较低,即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极高。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持有率与家庭居住地没有显著性关系。无论城乡,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主要集中于焦虑、冲动、自卑以及偏执和抑郁上。

从对被测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各两名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到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而往往又缺乏有效的排解自身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在遇到苦闷和烦恼的时候很少借助运动,唱歌,倾听等积极的情绪宣泄手段,个别学生采用冲动性行为,甚至喝酒、打架。而无论城乡差别,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消极对待压力等心理问题,往往会选择逃避等方式去被动处理问题。

五、学科类型不同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5中分析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焦虑”“强迫”“自卑”“性心理”“退缩”“精神病倾向”以及“总分”七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理科生在焦虑维度上显著性高于文科生。(其平均值23.73>21.68)

文理生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文科生比较敏感和情绪化,性格比较活泼;理科生比较理性,性格沉稳。他们所学习的科目类型对其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理科偏重于推理、实验等,自然科学要求追求真理答案的统一性,其学习研究压力更重。而文科生学习内容偏向于人文社科类,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更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其思维更偏向于感性。它们之间产生的差异性可能与文理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小结】

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其影响因素,要科学的分析,才能明晰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高校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关爱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这样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以期探索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我们发现了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隐忧,教育工作者就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光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30):135-136.志,

[2] 徐岫茹.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3,19(7):513-515.

[3] 王伟,戴杨毅,姚新中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应用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15

[4] 李苏建, 吴人钢, 徐惠霞. 某校理科与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233-234

从对被测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各两名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到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而往往又缺乏有效的排解自身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在遇到苦闷和烦恼的时候很少借助运动,唱歌,倾听等积极的情绪宣泄手段,个别学生采用冲动性行为,甚至喝酒、打架。而无论城乡差别,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消极对待压力等心理问题,往往会选择逃避等方式去被动处理问题。

五、学科类型不同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5中分析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焦虑”“强迫”“自卑”“性心理”“退缩”“精神病倾向”以及“总分”七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理科生在焦虑维度上显著性高于文科生。(其平均值23.73>21.68)

文理生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文科生比较敏感和情绪化,性格比较活泼;理科生比较理性,性格沉稳。他们所学习的科目类型对其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理科偏重于推理、实验等,自然科学要求追求真理答案的统一性,其学习研究压力更重。而文科生学习内容偏向于人文社科类,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更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其思维更偏向于感性。它们之间产生的差异性可能与文理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小结】

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其影响因素,要科学的分析,才能明晰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高校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关爱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这样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以期探索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我们发现了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隐忧,教育工作者就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光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30):135-136.志,

[2] 徐岫茹.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3,19(7):513-515.

[3] 王伟,戴杨毅,姚新中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应用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15

[4] 李苏建, 吴人钢, 徐惠霞. 某校理科与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233-234

从对被测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各两名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到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而往往又缺乏有效的排解自身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在遇到苦闷和烦恼的时候很少借助运动,唱歌,倾听等积极的情绪宣泄手段,个别学生采用冲动性行为,甚至喝酒、打架。而无论城乡差别,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消极对待压力等心理问题,往往会选择逃避等方式去被动处理问题。

五、学科类型不同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5中分析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焦虑”“强迫”“自卑”“性心理”“退缩”“精神病倾向”以及“总分”七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理科生在焦虑维度上显著性高于文科生。(其平均值23.73>21.68)

文理生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文科生比较敏感和情绪化,性格比较活泼;理科生比较理性,性格沉稳。他们所学习的科目类型对其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理科偏重于推理、实验等,自然科学要求追求真理答案的统一性,其学习研究压力更重。而文科生学习内容偏向于人文社科类,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更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其思维更偏向于感性。它们之间产生的差异性可能与文理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小结】

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其影响因素,要科学的分析,才能明晰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高校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关爱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这样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以期探索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我们发现了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隐忧,教育工作者就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光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30):135-136.志,

[2] 徐岫茹.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3,19(7):513-515.

[3] 王伟,戴杨毅,姚新中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应用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15

[4] 李苏建, 吴人钢, 徐惠霞. 某校理科与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233-234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调查报告现状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