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琴
【关键词】教材 独立阅读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51-01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一、读在课前,教给方法
不少小学生认为,阅读课文就是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其实,这样的阅读往往没有任何成效。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讲读课文之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要掌握的阅读方法。首先,要边读边画。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在每个小节前面标上序号,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预习时,学生学会带着课后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在独立阅读时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要边读边思考。在自读课文时,学生要学会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虎门硝烟》一课时,有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时提出了以下问题:“林则徐为什么要硝烟?林则徐硝烟之前会想些什么?”实践证明,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三个步骤阅读课文,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读在课中,学中渗透
(一)读重点词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独立阅读方法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再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各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奇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这样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阅读,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理解课文的关键点。
(二)想象品读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单从文本语言来理解,就不能对文中蕴涵的情感有所感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学习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住……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进行品读,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想象思考:“从‘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词语你看出了什么?想象一下,越王在自己的国家时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每天干的又是什么工作呢?从这两者的差别中你读懂了什么?”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勾践在自己国家的情景——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华宫殿……在两种情境的对比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勾践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的大无畏精神。
三、读在课后,巩固拓展阅读
为了使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活、读透,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阅读,如在学习了课文以后,从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相关的作品,或是从节选课文拓展阅读作品原著,从课文的引文出处拓展到全篇阅读等,让学生对文本作者的其他作品、传记文章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习完语文S版语文第八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冰心是我国著名作家,她写了很多富有童心童趣的作品,如《小橘灯》《超人》《寄小读者》等,学生可以在课外找出更多冰心的作品来阅读,从而开阔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