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孤独旅人

2014-09-25 10:01赵璟
艺术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主题

赵璟

摘 要:几米是近年来台湾最炙手可热的绘本画家,而桑贝自20世纪50、60年代成名起就是法国家喻户晓的插画家。不同时代的两位画家都聚焦于都市里普通人的生活,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哲理的语言展示出人们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几米视桑贝为自己最喜爱的漫画家,曾经仔细研究桑贝作品的每一笔线条,还写了评论文章,可见桑贝对于几米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两位画家的绘本作品,通过文本细读对比研究其作品,可以窥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几米;桑贝;创作手法;主题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图文并茂的绘本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新宠。以图画为主,配以充满寓意和诗意的简短文字,绘本里描述的孤寂画面总会默默地撩动人的心弦。几米作为当代台湾的知名绘本画家,以他美好的绘画及文字不仅受到都市白领的青睐,也是学生群体的最爱。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多种语言,受到大众追捧。几米作品中细细的线条、城市的街景、都市的拥挤、人群的行色匆匆都让人联想起法国人尽皆知的漫画家桑贝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中期,让·雅克·桑贝和朋友勒内·戈西尼合作创作了《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一举成名。小尼古拉不仅是部儿童作品,还是成人回忆童年的载体,其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桑贝随后创作的绘本《兰伯特先生》《一点巴黎》《清晨》等以一个外省人的独特视角,仔细观察着巴黎的人事物。相似的场景、密密的线条、同样的抑郁苦闷气氛,研读过桑贝作品的几米有意无意地将桑贝的绘画手法、意象、氛围等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几米和桑贝的绘本都反映出都市里终日疲于奔命的人们在人情淡漠的社会体会到的孤独感、疏离感和异化感。

1 画作折射人生经历

创作者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见闻感知等都是其汲取灵感的来源。几米和桑贝的绘本都映射了他们各自的独特经历。几米大学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工作了12年。辞职在家画插画后不久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变故,被确诊为血癌。康复后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了很多的人生真谛,笔下的画也染上了自身经历的色彩。他在《又寂寞又美好》一书的后记中写道“生病的岁月/充满恐惧的黯淡岁月/陷入绝望/又重燃希望的错乱生活/无法倾诉的低荡情绪/惊恐消退/悲伤不见/低潮的人生/只留下淡淡愁思/又寂寞又美好”。[1]童年一个人被送到乡下的孤寂,毕业后在大公司工作的忙碌,患病时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这些经历都体现在他的画作中:父母无暇顾及孩子,上班族匆忙赶路满脸愁容,孤岛上一人站着不知所措……几米画着自己的熟悉的人群,从孩童到中年人,多是依据自己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事。

桑贝从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画自己的故事和他眼里的世界。幼时因为太顽皮被学校开除,随后卖过红酒当过兵,直到19岁开始从事插画创作。成名作《小淘气尼古拉》里的孩子也都是爱淘气的捣蛋鬼。生于波尔多,成年旅居巴黎,桑贝画笔下拥挤的巴黎街道上路人行色匆匆,自顾自地忙着赶路。他的画作可以说是“法国甚或西方社会变迁的缩影……法国各报刊盛赞桑贝是集哲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以及诗人于一身的幽默画家,他的作品观察入微,经常赢得读者会心的笑”。[2]桑贝也画天真烂漫的孩子,城市里郁郁寡欢的中年人,以及很多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出身平民的两位画家都在用画笔记录着普通人的生活,几米的作品多了些经历过绝望后对人生黑暗面的反思,而桑贝总是在充满缺陷的日常生活中捕捉那“看似平淡而又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的瞬间。[3]

2 创作手法的对比

现代意义绘本的形式早在19世纪的欧洲就已出现,在亚洲兴起也是近几十年的事。绘本多是为儿童创作,增加其阅读兴趣的书籍。近年来日本、中国台湾纷纷出现了面向成年读者讲述人生哲理的成人绘本。[4]大幅的图画给人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充满寓意的语言发人深省,绘本成为都市人的“心灵鸡汤”。几米可谓是这一市场的佼佼者。他的作品笔法细腻,色彩丰富,语言诗意,揭示了人们微妙变化的内心世界。几米总是画出人的想法,说出人的秘密。因此,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共鸣。他喜欢用密密的短线画树干上的纹路、动物身上的毛、大片的草地,“像是被罚写一万遍功课的小朋友似的”。[1]这样的线条在桑贝的绘本中也很常见:树、草坪、雨天、地板、墙面、沙发、头发……桑贝会用很多短短的曲线刻画背景环境。桑贝画的小人都有大大的鼻子,显然是法国人的典型特点,几米的小人有时也有大鼻子。有些形象比如提着公文包,身着长风衣,头戴礼帽的中年男子简直就是桑贝作品的翻版。几米还会仔细填上各种颜色,画面因为色彩更有冲击力。《月亮不见了》里有幅图画是商场里一排排电视机播报月亮消失的消息,颇具波普艺术的特点。桑贝在绘本里则更多的是白色画布上黑色线条,偶有几抹颜色也显得比较随意。几米创作了很多童话,把现实的哲理蕴藏于非现实的童话故事中。各式颜色或是为了弱化现实的残酷,或是强化不灭的希望。而桑贝画的多是现实生活,清晨林立的高楼下张开双臂拥抱暖阳的妇人是没有颜色的,热闹喧哗的巴黎街景是没有颜色的,总是脸红的玛赛林也只有红脸蛋是有颜色的。这些无色的画面并没有削弱作品的魅力,反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当下的色彩。

几米总是先画出画,再配上文字。为了配合出版社的要求,几米在画好的图画下,写上充满童趣的文字。[5]这些文字恰恰成了几米绘本受欢迎的关键因素,简单的文字诉说出都市人群的孤独、失落和感伤。例如,在《1,2,3木头人》绘本里几米写道:“世界虽然繁华美丽/对我而言/却常是朦胧而不真实”,[6]就是繁华都市里,被异化的人们的心声。几米的创作可以说是“治愈系”的,因为“几米的漫画语言和画面很沉静,能够使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都变得温柔起来,那些挫折、失败、苦涩和无奈都在几米的画中表现出美和哲理的一面。几米,改变了我们看待生活中消极面的态度。”[7]几米个人非常欣赏桑贝的创造手法,“不用阅读文字,就可以从图画中获得莫大的满足”。[8]桑贝的绘本很多都没有文字,有些配着文字的也透露着法式的幽默。《我的另一半》里互相算计的男男女女,《兰伯特先生》里拿兰伯特交女朋友的事取乐的上班族们,《一点巴黎》里相撞的公车下叉腰互掐的两群乘客……桑贝的作品用讽刺幽默的手法表现日常情景,充满情趣又耐人寻味。endprint

3 主题价值的展现

不仅在总体的画面、色彩、文字上,绘本画家下足了功夫,很多绘画的细节也承载了作者的深刻思想。在几米和桑贝的绘本中都有相似的意象出现:路灯下踽踽独行的人、看向窗外若有所思的人、背对背走向不同方向的人、插着翅膀想要飞翔的人……这些意象都是都市中人们孤独迷茫,渴望自由的写照。在当今社会进入读图时代的背景下,绘本的图像也传达出深刻的主题。

(1)不完美的小人物。几米和桑贝都关注普通人群的生活。几米虽有很多童话式的想象,但也主要展现不完美的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绘本是《我不是完美小孩》,长相一般成绩一般家境一般的小孩,慢慢放弃追求完美。几米以他的人物,鼓励不完美的芸芸众生接受自己,重新定义完美,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桑贝绘本的主人公也不是完美的人。“巴黎淘气帮”的孩子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玛赛林为什么会脸红?》里,主人公玛赛林经常不明原因地脸红,同学何内常常打喷嚏,他们都是别人眼中的异类。两个“怪异”的小孩惺惺相惜,成为彼此儿时最贴心的小伙伴。长久分别后他们直到中年才得以重聚,但很快就找回了当年的快乐。桑贝告诉人们不管一个人有多么不完美,身边总会遇到一个愿意和自己分享快乐经历世事的人。这样,不完美的人也会充满希望充满爱地生活。无论是几米笔下拥有金钱地位令人羡慕的生活却被一副翅膀扰乱一切的“幸运儿”,还是桑贝书里修得一手好车自己却不会骑自行车的塔布尔,他们都是优缺点并存。这让读者联想到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从而接受缺憾、善待自己、积极生活。

(2)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群聚集的都市,每天都会遇见很多人,但却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几米《向左走,向右走》把这种城市人群的疏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都疲于奔命,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却没有发觉缘分就在转身之间。桑贝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巴黎人的疏离画进了《一点巴黎》。高楼林立车辆行人挤成一团的街道上,都是独自赶路的身影;公园铁门前,几个人分别走向不同的方向;楼下人们都牵着自己的狗散步,只有一个停下的人也是跟狗打招呼;餐厅里很多人独自进食,握手的人只是礼节性地微笑。人与人就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满脸的苦闷惆怅。几米绘本里常常出现一扇扇紧闭的心门,而一个人站在孤岛上,身处绝望无助的境地也是几米绘本的一大主旨。两位画家还都注意到了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给现代人带来的创伤。路上的陌生人互不理睬,就连家里亲人之间都不和睦。桑贝就曾画到一对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全然不顾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从卧室里走出来。几米更是将这种家庭的不和谐画在很多作品里,《星空》里父母不停争吵的小女孩,《月亮忘记了》里只有月亮陪伴的小男孩。几米绘本的主角很多都是在破碎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夫妻劳燕分飞,父母漠视孩子,行人各走各路。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处处是激烈的竞争,人与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3)孩童的天真美好。虽然几米和桑贝的童年都有些阴影,但是他们又看到了孩子的太真烂漫和善于发掘快乐的优点。几米绘本多以孩子为主人公,他们也有烦恼,但还是会积极地寻找快乐。郝完美拥有自己的完美小世界,没有父母陪伴的小男孩跟月亮玩,孩子们还有各种动物为伴。桑贝画里尼古拉和小伙伴们不时地搞些恶作剧,挤满忧郁成人的街道上还有拿着树枝玩闹的小孩子,像孩子一样溜滑板的成年人也是那么快乐。美好的童真让人留恋,保持赤子之心是几米和桑贝对孤独失落的都市人开出的一剂良方。

4 结语

几米和桑贝跨越时空的界限,以各自的创作风格反映城市里人们孤独的心灵和脆弱的情感,鼓励人们心怀希望,愉快生活。他们所要传达的价值“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情感的,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更是审美的”。[9]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参考文献:

[1] 几米.又寂寞又美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 宋美惠.锲而不舍的幽默绘图家——桑贝[DB/OL].http://www.Docin.Com /p-21921121.html.

[3] 几米.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DB/OL].几米官网,http://www.jimmyspa.com.

[4] 王卓.几米绘本创构与接受的审美心理(下转第7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主题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