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彰显魅力

2014-09-25 04:01张少宇
师道·教研 2014年6期
关键词:爱心心灵德育

张少宇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家庭、学校教育不知不觉重才智而轻德育。我们要做到德育到位,应从情感、内容、形式、渠道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整体功能,彰显德育魅力。

〓〓一、德育情感积极

〓〓没有积极情感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德育唯有撼动学生的灵魂深处,心灵互动,以心呼唤心,以情唤醒情,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缔造人格,才能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

〓〓爱心是德育的起点。爱要面向学生全体,特别是那些学习、纪律不良的“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爱。教育要注意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用爱心滋润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更可开发心智,同时还可以唤醒他们的爱心,萌发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学生由此产生对老师的信赖、仰慕、共鸣与感激。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丰富着老师的爱心。

〓〓诚心是德育的润滑油。以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允许他们自由发表见解,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兴趣、爱好。用“心”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而不是用“威严”镇住学生;以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全体学生;不只是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还包括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过错或有障碍的学生。当老师以真诚之情成为学生的心灵力量,学生更会接近老师,视老师为“知心人”,向老师敞开心扉,最终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老师才可把“德”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信心是德育的动力。相信每一个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学生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进行点拨、引导和教化,不断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学生在没有老师歧视和偏见的环境中充满希望地学习、成长,必然愿学、乐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德的效果。老师对孩子的信心,孩子就有了一份永远的心理安全。

〓〓二、德育内容真实

〓〓就德育而言,要产生良好效果,必须在内容上求“真”。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令人信服,使人产生真情实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真”,积累“真”,利用“真”。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用真实的事例,材料和数据向学生讲述观点,阐明道理;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所确立或选取的典型应真实可信,让他们感到可亲可敬,激励和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进行理想教育时,应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自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德育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鲜活的生活大事,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

〓〓三、德育形式活泼

〓〓在我们以往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过多的依赖于说教,教师常常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的说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根本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不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德育形式要讲实效。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实例,在一堂课上,教师想告诉学生“要学会帮助别人”。于是她推来一把轮椅,请每位学生轮流坐上轮椅在校园内和走廊上行进,学生无不体会到平日轻而易举的动作这时变得艰难的,原本还十分好奇的学生在体会过一次当“残疾人”的经历后,无不感到身为残疾人的不易。教师切勿多语,学生无不感到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对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当教师问道:“当你遇到困难时,你需要的是别人的帮助;那么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该怎么办?”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要帮助别人。”在这堂课上,教师并未对学生讲上一番大道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无助时的痛苦。这样的体验式教育比简单的说教更管用,更实在。或许我们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责任编辑〓黄日暖

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心心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心树(下)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