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宋锦的特色及其传承

2014-09-25 14:19:25马山青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宋锦保护发展

马山青

摘要:宋锦是中国丝绸著名三大锦之一,对中国染织纤维艺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时代发展,宋锦艺人、机器、产品严重散失,宋锦面临着“技失人缺”的状况。抢救与保护宋锦迫在眉睫,其特有的历史、科学、文化、应用价值,值得很好的挖掘与开发,并在传承发展中更好的继承发展宋锦。

关键词:宋锦;保护;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日用产品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1 宋锦的概述

宋锦是指宋代发展起来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一种织锦。[1]近千年来留下了不朽作品,具有历史、科学、艺术和使用价值,2006 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宋锦的特色与价值

宋锦是纬锦中的一种,是在唐代有夹经的纬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斜纹地上织纬斜纹花的纬锦。其地组织有三枚和五枚经斜纹的。这种锦是在宋代出现的,故称为宋锦。宋锦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分段换梭的工艺方法织花纹,彩纬可以随意更换,想用多少颜色就织多少颜色,不受用色的限制,故织起来省工又省时,而且织出的花纹规整清晰,比经锦用色丰富,花纹灵活生动,并有润色效果。整体也显得非常漂亮,从而弥补了经锦用色少、不易织造、花纹呆板等不足。

据《姑苏志》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曾织“昼锦堂记”及有词曲文字的欣赏品锦,还有紫白落花流水的装裱用锦。[2]成化、弘治年间,进入繁荣时期,锦袍的穿着范围从内府上用扩大到官用,品种较多。清初织造局生產的正运锻匹分为上用和官用两种。尤其在御用贡品中,从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从内廷书画、寺庙佛经的装帧,到对外群臣使节的馈赠礼品等,处处都用到宋锦。因此,宋锦具有历史、科学、文化、应用等多重价值,值得很好的挖掘和开放。

1.2 宋锦的艺术美感

宋锦是中国丝绸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作,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无论从经纬原料、组织结构、织物用途、纹样风格等方面都与汉锦、唐锦有着明显的区别。[3]在织物组织结构上以斜纹结构为主,经纬显花,纬向以长梭和彩抛为多,有别于云锦和蜀锦;在纹样风格上以满地几何填花为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纹样是用几何网架构成的龟背、四达晕、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等,这类几何纹样一般是用做满地排列的地纹花,既体现它本身的细腻、简练、均衡与和谐,又能衬托出绚丽富贵的主题花纹,同时还有利于掩盖宋锦质地上可能出现的瑕疵;在外观风格上,宋锦古朴典雅,纹造型繁复多变,结构细腻,图案纤巧秀美,耐人寻味,色彩丰富多变,但艳而不俗。

2 宋锦的传承保护

宋锦的传承机构自清末以来经历了由私营机房—丝绸企业—博物馆,传承人也沿着机房工匠—丝绸企业的技术人员—博物馆学者的转变。

2.1 宋锦的传承脉络

宋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兴衰,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在宋朝兴盛成名后,元朝至正年间,宫廷在苏州特设织造局,监督苏州的织造,并在织物图案、色彩等方面定出了很多禁律,对宋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明朝初苏州宋锦由于战争原因有所衰落,至宣德年间才逐步复苏,图案也有了发展,织出的品种有“海马云鹤"、“宝相花"、“方胜"等,但因宋锦年久失传,许多品种在明代没能得以继承。[4]明清时,宋锦织物使用范围扩大,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解放后,苏州宋锦业开始恢复。改革开发后,生产宋锦的苏州织锦厂倒闭,人员流失,资金星散,产品和传统工艺失传。

2.2 保护传承的措施

对于濒临失传的宋锦织造技艺,如何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5]抢救、保护和传承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一个整体,抢救和保护的目的是传承,传承是最好的抢救和保护。

当务之急,必须多渠道地收集宋锦技术档案、技术资料和样品;其次,必须将收集到的珍贵的宋锦真品加以科学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不但能探索它的技术奥秘,重现它的风采,还可以复原宋锦织机,培养和锻炼技术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再者,必须对宋锦进行推广应用,不能死抱着传统不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是真正的传承,传统的宋锦织造技艺固然有其独特的、优秀的、值得继承的地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必须改进之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这才是传承的根本。

结语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宋锦不仅是古老文化的载体,更是今人对传统进行缅怀的工具,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是中华文明延续的保证。传承和保护、发展和生存并重,在传承发展中更好的继承传统的技艺,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再现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更好的推进传统染织纤维技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今后宋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明清宋锦[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4):15-25.

[2]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沈惠,朱艳.苏州宋锦的演变及其价值[J].四川丝绸,2006,(4):49-51.

[4]杨力.中国的丝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5-66.

[5]钱小萍.宋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宋锦保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4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中国宋锦文化园开园
宋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2015年8期)2015-02-28 14:56:38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宋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丝绸(2014年4期)2014-02-28 14: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