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波
【关键词】小学科学 下水实验
教材 细节 材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1-01
“下水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实验进行多次预演或试验,把握实验教材、掌控实验细节、精选实验器材和改进实验材料,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行为。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下水实验”。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下水实验”的重要性,谈谈教师如何进行“下水实验”。
一、把握实验教材
小學科学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的三大特性为:尊重事实和数据;严谨求真;形成一定层次的概念。这三个特性要在实验教学中有所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落实。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钻研和把握教材,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然而,学生小组得出的实验结果基本上是没有规律的,热水降温的速度忽快忽慢。可以说,这次学生探究实验以失败而告终。如果教师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并亲自将该实验完整地操作几次,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其实,热水的起始温度不一样,其温度下降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水的起始温度在90摄氏度左右时,在10分钟内水温下降的规律是显而易见的。若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问题,在正式实验时为学生提供温度适宜的热水,实验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有助于学生验证科学结论。
二、掌控实验细节
教师进行“下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把握实验操作的关键,关注实验细节,尽可能确保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在进行“下水实验”时,要对细节问题格外重视,如实验材料应按什么样的顺序摆放,实验器材何时需要更换,实验器材是否清理干净等。这些小细节往往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教师提前“下水实验”,可以发现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在课堂上及时提醒学生,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即使是简单的实验,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则应多操作几次,提前排除容易引起实验失败的各种因素,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摆》时,教师要当堂演示“摆长影响摆动次数”的实验。一位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若选用的金属片太轻,摆的重心变化甚小,摆长变化不明显,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未加金属片时基本接近,学生难以从这个对比实验中得出明确的结论。于是,教师改进了该实验,将重量适宜的金属片固定在木条底部,使摆长变化明显,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差异较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次数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这一结论。
三、精选实验器材
良好的实验器材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实验器材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精心选择实验器材是科学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功课,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实验器材。
例如,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要将过滤后的水滴在加热的蒸发皿上,会观察到水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了白色的物质,从而得出“过滤后的水也并不是纯净的”的结论。一位教师为了方便操作和增加实验效果,欲用玻璃片代替蒸发皿。该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若把玻璃片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水滴在滚烫的玻璃片上,玻璃片有很大的几率会破碎,很显然,玻璃片并不适合用于这个实验当中。于是,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使用蒸发皿来完成实验。
四、改进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对现有的实验材料进行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下水实验”中,教师可以尝试改进实验材料,增加实验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电磁铁》时,学生要进行“磁力大小变化”的实验。笔者原来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将两个一次性杯子倒置,再在上面绑上塑料直尺,在直尺上测几块磁铁相吸叠加或相斥叠加后的磁力大小。然而,用于实验的塑料直尺是学生自备的,厚度不一致,直接影响了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于是,笔者进行“下水实验”,寻找多种材料进行反复实验,最后改进了该实验:在一次性纸杯的杯体上挖掉三个面,然后倒置,在杯底上放上磁铁,用磁铁吸引回形针以测磁力大小。改进后的实验,实验材料更加简单易得,既降低了材料准备的难度,又很好地控制了对比实验的不变量,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应真正认识到“下水实验”的重要性,将进行“下水实验”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以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