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文
【关键词】生物实验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0-0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增加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生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因为强烈的感官刺激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在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时,要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将枯燥乏味的生物實验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做“膝跳反射”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更富有趣味,笔者要求学生2人作为一个小组,轮流作为受试者和操作者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指导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搭在着地腿上的另一条腿自然放松,操作者在用橡皮锤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时,用力要适当且动作要迅速,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腿的反应。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的位置是否准确、上搭的腿是否自然放松、叩击的力度是否适中等。由于实验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积极投入,并很快理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
二、变换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单一的实验方式会令生物实验的魅力大打折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做到灵活变通,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开展生物实验的操作方式,将一些要求不高、难度较低的生物实验由演示操作变为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以“糖在水中溶解”这个实验为例,该实验的重点在于演示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同时证明分子运动的原理。假如教师让学生按照教材里的实验过程开展实验,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让学生自主操作该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用红墨水替代糖,一边往水中滴入红墨水,一边仔细观察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既观察到了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情况,又能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直观感受分子的运动状态,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细化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实验能够让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每一个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展“绿叶在光作用下淀粉的制造”这个实验时,笔者以普通的白菜代替天竺葵,同样达到了实验的效果。这是因为白菜中的叶绿素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酒精中溶解。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对比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在遮光处理这个环节,将一盆白菜放置阴暗处一个昼夜,将另一盆白菜放在阳光下持续照射,通过对比,突出光照时间的变化。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盆白菜在不同遮光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同时取一些白菜叶,按照教材里的实验步骤,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实验过程,比较不同生长环境下的菜叶所产生淀粉量的不同,并进行猜想和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教学生物时,要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在设计生物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融入生活,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教学“废电池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这一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呈现了“电池废液对动物生存的伤害”这一内容。这样的实验不但耗时短,而且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废电池的危害。比如,教师在装有小鱼的玻璃器皿中滴入电池废液,小鱼将会迅速死亡。这样的实验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废电池对植物生长破坏”的实验。因为这一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学生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实验才能够得出结果,还需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实验来引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进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使之变得更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