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阅读指导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4-09-25 17:24:23辛小芬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仔细阅读先求书架

辛小芬

【关键词】数学阅读 指导方法

优化策略 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05-01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慨: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多数学生不能把题目读完整,有的学生连题目都不读,只看题目中的几个数字就进行计算解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计算题的正确率远高于应用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下面,笔者就以两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05页第15题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在教学时,两位教师首先出示了试题(见下图):

教师一

师:这道题目求什么?

生:求每层放几本书。

师:噢,请大家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结果。

几分钟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

生1:126÷3=42(本);

生2:126÷6=21(本);

生3:126÷3÷6=7(本);

生4:126÷(3×6)=7(本)。

分析他们的计算结果,只有生3与生4的解答是对的,生1没有看到每一个书架有6层;生2认为是求每层放多少本,所以忘记这儿有3个书架。那么,为什么生1与生2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二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道题目,说一说这道题目是求什么的,也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解答这道题关键要抓住什么问题。(生阅读题目,有部分小组在一起讨论)

生:该题是求每一层可以放多少本书。要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一个书架上要放多少本,所以本题目的关键问题是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

师:对,那么我们可以先求什么?然后再求什么?

生:我们可以先求每一个书架应该放多少本书,然后再求每一层放多少本书;也可以先求三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然后再算每一层可以放多少本书。

师:大家通过阅读,都明白了解答这一道题目的思路,那么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吧。

几分钟过后,全班展示时,没有一个学生做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养成习惯,自主阅读

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他们才能主动投入到数学阅读当中,才能养成一见到数学题目就会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时,每一道数学题我们都应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交流自己阅读的发现。就如第二位教师的教学,学生在仔细阅读之后,又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所以在交流时才能思路清晰。但如果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即使教师让学生阅读这道题目,学生也很难发现题中隐藏的条件。

二、抓住关键,有效阅读

学生阅读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隐藏的条件来阅读,并采用精细化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題中的数量关系。教师二就是先让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来阅读,比如题目中的条件是3个书架,让学生求的却是每一层可以放多少本书。如何才能让这两个问题之间产生联系呢?只有通过仔细阅读,通过阅读情境图知道每一个书架有6层这一个隐藏的条件。如果不让学生阅读,不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阅读,学生就不会发现这一隐藏的条件,也就无法准确做题。

三、交流体会,反馈阅读

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不同,他们在数学阅读时对同一数学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有的学生理解深刻,可以迅速发现其中的一些数量关系,进而正确解答;有的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知道这道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但是它们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也许他们不知道。此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反馈一下自己阅读的感受。这样,没有发现新的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听了别人的阅读体会后,就会迅速明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例如教师二的教学,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我们还要经常让学生阅读一些数学报或数学课外读物,让学生自己办一些数学阅读手抄报,经常在一起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仔细阅读先求书架
爸爸使用说明书
求油和壶的重量
Have a Good Trip
灯笼填数
新书架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40:10
新书架
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57
新书架
中国火炬(2015年6期)2015-07-31 17:25:56
ABC ENGLISH SALON
新少年(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巧解周期数列
需要先求出半径吗?:2013年南京市中考第25题的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