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态度提高有机化学质量的探讨

2014-09-25 02:33李君李锋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官能团化合物教学内容

李君 李锋

(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转变学生态度提高有机化学质量的探讨

李君 李锋

(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从学生学习态度的三个转变入手,对有机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学生的转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目的。

有机化学 学生态度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其他后续专业的学习及学生科学素养的配合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有机化学作为一名基础课程通常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末或者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习惯尚未完全摆脱,学习上缺乏主动积极性,思考问题上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同时,有机化学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反应机理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上的深度难度与学习方法上的单调简单之间的矛盾,给有机化学教学带来了不小困难。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来对有机化学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的多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造成了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课听德明白,课后什么都不懂不会的恶性局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避免“填鸭式”教学,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1.1 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在有机化学教学课堂中适当的引入化学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于启发科技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另外,通过介绍著名科学家研究探索的故事,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积极的思考,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很有激励作用。例如,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化学家凯库勒(A.Kekule)如何在睡梦中发现了苯环的结构,使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现过程中,让枯燥的结构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此外,将当前的有机化学的科研前沿及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可达到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1.2 注重调动大家参与

鉴于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将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更新,采取教师与学生讨论自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教师抓住教学内容主线进行讲解,其余相关或类似的内容,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引导学生自学,结合自学内容,教师给出难度适宜的小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开展课堂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这种形式来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进行检查和巩固。在这个大家都参与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又可以起到加快教学节奏的作用。

1.3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2]。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其进行分子立体模型的显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动态演示等[3],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动画,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及声称、中间体的形成以及化合物最终结构的变化通过自己的手动操作来动态演示,从而达到对原本难以理解的反应机理的掌握和对学习内容的加深记忆的目的。

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发现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并不是枯燥和单调的,学习内容也并非难以裂解和掌握的,以此来改善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 突出重点,量化教学标准,使学生从“学得懂”向“学得深”转变

目前,高校教学的莲花标准基本以单一的试卷考查为主。学生为了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常常是油价化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阶段,对知识的掌握靠对课堂内容的死记硬背。这样从试卷本身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掌握的要求,但是对于应用型题目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等,旺旺是答案标准化,单一化,没有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学得懂”,还要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诛仙,懂得活学活用,是知识延伸化,达到“学得深”的目标。

2.1 分门别类,使化合物公式化

虽然有机化合物树木繁多,但每一类物质都有其结构所决定的独特的性质。弄清了结构,就很容易推出行之,而相应的性质也可反映化合物的结构。因此,根据这个特点,理解和掌握这些数目繁多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最佳的办法就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其分门别类,进行公式化——结构对应性质,这样才可达到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其一而推知其二的目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主要是从C原子的杂化状态,官能团以及同分异构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4]。我们要实现对于化合物性质的公式化主要是针对于化合物结构中的官能团而言的,官能团是化合物固有性质的决定因素。尽管不同的化合物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官能团上所连接的原子或基团也不相同,但我们只要确定该化合物的官能团,就可以推断出由此官能团所决定的固有性质,然后再去分析与官能团相连的原子或者基团的相互影响,推断该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这种对有机化合物分门别类,进行公式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合物性质的记忆与掌握,还能活跃学生思维,将整个知识体力联系起来,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

2.2 总结归纳,是有机化学反应规律化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历程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其归难总结规律化,使学生在规律中掌握繁多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中反应类型通常归纳为三类:自由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和协同反应;但其实质上均是反应中所涉及到的原子的电子变化[5]——价轨道的重排,价电子的转移。例如通过对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对其所能发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规律。教师可根据这些规律开展专题教学,更好的突出重点、消化难点[6]。而学生通过这些规律的学习,举一反三,把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就能较容易的掌握众多相关的亲电和亲核的有机反应。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于一般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反应历程都能轻松掌握,使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轻松“学得懂”,还可以达到活学活用、应用自如——“学得深”的目标。

3 针对弱点,加大实践力度,使学生从“光说不做”向“会说会做”转变

有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基础,是有机化学课程与实际结合的纽带,同时也是教学中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进行,可以是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饰演的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能,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的目的。但是目前,一方面由于课时限制使得实验大多形式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够,致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实验教材内容机械照搬,多数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离开教材做起实验来就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加大实践力度,使学生从“光说不做”向“会说会做”转变,充分发挥试验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以实现“会说会做”。例如,可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实验,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内容讲解,完成实验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实验总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作指导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积极动手、动脑,达到了“人人做”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内实验操作技能大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达到实验人人都想做,人人抢着做的效果。将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基本操作原理做成多媒体课件,传到校园的局域网上,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模拟。这种形式可以更大程度上的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更加熟悉实验过程,并且在模拟过程中思考实验原理,反应历程,从而进入实验室后不再不知如何下手,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7],也起到了巩固理论教学内容的作用。

4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备受高校有机化学教师的关注。在目前新的高校教育目标下,课时的缩减,教学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就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基于教学主体——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来改善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做了初步探讨,从三个转变中更加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以及自主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1]张培志,吕守茂,周孝瑞,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初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4):304-306.

[2]林少凡,乔园园,张涛.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5):331-333.

[3]赵丽娇,钟儒刚,甄岩.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8):1035-1037.

[4]曹永军.有机化学中结构与性质的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35-36.

[5]程青芳,许兴友,马卫兴,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J].甘肃科技,2008(19):175-177.

[6]蒋林斌,段文贵,周敏,等.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增刊):158-161.

[7]王春华,赵美泽,陈厚,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117-119.

李君(198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官能团化合物教学内容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污泥中有机官能团的释放特性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