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明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设计进行探讨,阐明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意义、原则及配置策略。
关键词: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一、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涵义
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了方便城市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居民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社区管理而建立的一系列硬件与软件服务设施。其中,硬件服务设施是指教育、医疗、文体等服务设施;软件服务设施是指为了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而构建的信息网络平台,比如社会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安全管理平台等等。
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义
1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城市居民的需求结构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幼儿托管、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实际上这些需求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恰恰就包括了医疗、教育方面的设施,这些设施对于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大意义。
2有利于城市社区管理。我们知道,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是由非政府组织来具体承担的,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政府摆脱繁重、复杂的日常事物,而将注意力放在宏观层面,加强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则可以克服政府直接操办社区具体事务的低效率性与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使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非政府机构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能够对其管理、施工、服务内容进行全面监控,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小区居民服务。
3提供就业岗位。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以及后期的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带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均有着重大意义。
三、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小区的建设规模、人口密度、自有资源和特点采取适用的配置标准。
2覆盖全面,集中布置
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全面,功能齐全。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区可享有与周边相毗邻的中心区或公共服务的延伸服务,避免同一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复,资源浪费。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 有利于集中居民,组织集体活动,从而形成聚集效应,使其增强小区居民的娱乐积极性,更好地丰富住宅小区的生活内容。
3体现公益性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目标既是服务,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这一标准。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以公益性设施为主,经营性设施为辅,突出公共设施的公益性,从实际出发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强服务居民公益事业的功能,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合理布局。
4以人为本,以民为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公共服务设施的载体是人,一切服务均是为人服务,因此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住宅小区这个群体中,居民是主要的受益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按照相关的标准,内容充分符合居民的意愿与需求。以民为准,合理配置,帮助居民改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全面化、效益最大化。
四、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分析
1.转变城市管理模式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公共服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工作,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设施本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设施或者在规划建设时被其他商业项目所挤占,或者公共服务设施因缺乏日常维护而遭到损坏。针对这一现状,为了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时效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政府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化管理模式,一是为了确保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能够有效落实,保证公众的切实利益,政府必须要制定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有效落实。二是积极推进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权责对称、自我约束以及分级管理。三是推进公共服务项目的产业化、市场化,从而使中标单位能够真正履行合同,使公共服务设施达到相应的标准。四是完善参与机制,使广大市民能够参与到城市管理环节之中,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一方面能够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市民是公共服务设施的真正使用者,他们必然会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有着真知灼见。
2.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而这些人口对于公共服务设施有着各自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要在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城市资源,以人为本,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入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即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习惯、风俗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基于这些资料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社区,我们需要在该地区多设置一些社会求助站、就业服务站等等;对于一些收入较高的社区,我们则需要在这一地区设置一些休闲、娱乐的设施;对于一些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则多设置一些老人活动场所以及养老机构等等。
3.重视文体设施的建设
现代城市建设主要来自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层面,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文体设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人们利用文体设施除了能够强健体魄之外,还能够培养竞争意识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除此之外,体育还是世界各国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文体设施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须要重点建设,它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均有着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忽视了文体设施建设,人们在设计与规划一座城市时,往往更重视医疗、教育以及居民区,并未给文体设施预留太多的空间。当然这种规划方式也是基于当时的城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速度增长,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切渴望的程度。针对这一现状,国家体委督促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要做到“两场一房一池”,其中的“两场”是指城市要具有 400 m 规模的跑道田径场以及带看台的球场;“一房”是指城市要具有一个训练房;“一池”是指城市要拥有一个游泳池。“两场一房一池”的要求,实际上是一次运动会所需要的设施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文体设施对于居民生活、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要投入资金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使广大市民能够定期从事体育活动,促进城市居民身心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情况。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激增,也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考验。因此,我们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与设计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规划设计过程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要重视文体设施的建设,如此才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武田艳,何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J].城市规划,2011(09).
[2]檀奇.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