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城乡结合对村镇发展的意义

2014-09-24 05:42田盼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发展

田盼

摘要: 在党的十一七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并将城乡一体化当作解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模式。农村经济要想打破封闭性、落后性、独立性的发展模式,也只有向城镇化转型,依托城镇优质科技、工业以及服务功能,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农村的增收模式。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两种经济模式、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土地征偿等一系列矛盾。因此,如何解决村镇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增强新村镇的地区经济辐射能力,就成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村镇建设,城乡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化建设的新模式。城乡一体化就是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居民、文化等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在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经济市场、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等方而逐步协调一致。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互补、资源共用、人居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目标。

在上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研讨中就已经对城乡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十分显著,城乡经济隔离、思想与文化矛盾严重等原因,导致区域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间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然而,长期累积下来的城乡观念与经济“硬件”差异,导致村镇的城市化困难重重、矛盾不断。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事关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模式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局下,村镇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城市的产业布局来选择最符合地区实情的转型道路。

2.村镇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新时期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

理的措施和办法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

(1),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是经济社会急剧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村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镇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较差,基本上是一层砖木结构,质量安全相对容易控制,产生的危害也相对较轻。因此,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管理工作中,没有涵盖这类建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村镇建筑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砖木结构,而是以砖混或框架结构的楼房居多,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2),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监管,减少和避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有利于农村稳定和谐发展。

(3),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核心问题,且覆盖广,影响大,关系到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营造幸福、富裕、平安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美化,形象改善。

3.新时期村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道路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行政村、镇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力低下、重点支柱产业布局不合理、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城市化进程依然严峻。

(1)自然村布局较为分散,城乡资源难以整合

在我国,自然行政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山区,自然村数量庞大且布局分散,人口稀疏、土地分散,土地自然条件较差,难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商品化发展。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人城市边缘地区,各村镇之间已连为一片,在经济上互相依存。但由于村镇之间行政分割、各自为政,使得区域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并且在产业整体布局上,各村镇大搞“小而全”模式,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2)村镇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城乡经济联系薄弱

近年来,我国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村村通”公路建设,在村级道路建设上已迈出了城镇化的坚实一步。然而,村镇公路人多处于2-3级之间,道路狭窄、承载力和通行力十分有限,部分道路损耗严重,道路安全管理设施缺乏。另外,村镇“三通”(通水、通气、通网)建设还十分欠缺,村镇公共设施,如公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极不完善。

(3)村镇建设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开始覆盖部分村镇,而农村自建房现象也十分突出。不少村镇居民违规建房、强占耕地,导致新农村建房入住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聚落。村镇房屋建设虽然统一规划,但缺乏科学性,小型加工厂房、商店等经济点也缺乏科学地布局。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村镇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唯一、固定的,各村镇必须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转型。村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跳出单纯的“农村建设”的范畴,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投入、低产出”以及被动等待国家政策的建设思维,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新型农村建设。这种新型农村必须以农村建设为中心,依托大城市的优势资源帮扶,走特色化转型发展道路。

4.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下,我国村镇建设的模式主要可以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依托大城市的功能转移优势,向卫星镇转型。

大城市的人口负担过重、交通压力、产业布局压力等都降低了人城市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处于大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在发展模式上完全可以向人城市靠拢“迎合”其压力转移的需求。尤其是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重型产业转移等问题,最终形成大城市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迅速实现转型。

(2)依靠地区优势产业、科技、资源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专业化、集成化程度高的“专业村或镇”。

这种村镇发展道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其形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村镇的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和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升级,同时集中人口,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实现城市化转型。一般来说,专业村镇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要具备基础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市场功能,以便加强与大城市的经济交流。

(3)依靠政策引导,建设“普通型村镇”。

“普通型村镇”是当前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村镇城市化转型的首要模式。其主要建设目的在于将农村过于稀疏的人口聚集起来,解决农村自然经济比重过重、市场经济不活跃的现实问题。这种村镇建设要改变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增长类型,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街道建设等集聚人口,疏通市场经济,以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杨述.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 (1).

[2]党娅红.小城镇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2(1).

[3]秦德林.浅谈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2).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