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2014-09-24 05:42李德杨李翠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李德杨 李翠婷

摘要: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还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不但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高度重视,掌握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更新施工技术,而且还要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高量地完成高层建筑施工工作。文章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更好的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上的一些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建筑材料损耗较多、交叉作业施工普遍以及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使得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之普通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下面首先介绍一下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然后对其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一)高

1.高空作业多且危险系数较高

高层建筑具备建筑层数较高的特点,因此其高空作业较多,导致施工中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因此,施工前需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中还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防止由施工器具、材料及其他的物体跌落而造成的危害。

2.施工质量和技术的要求高

高层建筑因自身的特殊性,其施工质量的要求很高,施工作业的难度也高。现阶段的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现场施工会受到高空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故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为依托。

(二)基础埋置深

高层建筑要求其整体具备稳定性,地基埋置的深度的要求就较高,因此,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必须深,不能低于地面之下5m。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埋置深度极可能超过20m。

(三)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还具备工期长的特点,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高、工程量大等因素导致的。但是施工单位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缩短工期,如简化结构及装饰;选择适合的模板等。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一)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这类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明显优势,如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因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体系中,有很多种类型的钢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以及高层重型钢结构等。而钢结构的主要缺点就是其热传导性太好,这样一旦发生火灾时,钢结构就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果高层建筑选择了钢结构这种型式,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重视放火工作,做好防火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一旦真正的发生火灾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对整个建筑的损坏程度。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大型塔吊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所以钢结构的安装效果就会受到塔吊的幅度要求和塔吊的起重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塔吊一般有两类,这两种塔吊的起吊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们的造价却相差很多,因此,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建议选择内爬式塔吊。

(二)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由于其结构、建筑特点的要求,大多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在一起,大部分主楼被裙房包围。要想将高层与裙房脱开,传统的技术是设变形缝,但变形缝的设计又不美观,容易出现双梁、双墙等现象,这样平面布局的设计就有了困难,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摸索与尝试,便有了施工后浇带法的施工技术,近些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这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改善。一般来说,在施工过程中,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有助于上部结构顺利施工,但也有的工程是先作高层施工,再作低层施工,但无论哪一种施工方式,都需要按施工图纸预留施工后浇带,包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主体工程完工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将预留部分进行浇筑,使其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浇筑后,就可以降低一部分高层与低层间的差异沉降量,之后再补充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的差异沉降量就更小,这样差异沉降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就很小了。再有,需注意,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要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大部分。施工后浇带位置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宜选择在结构受力大的部位,而宜选择在弯矩小,剪力也小的位置,如建筑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也可选择在梁、板的中部,虽然弯矩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位置,需注意即使混凝土是后浇工序进行的,但是钢筋要完好、牢固、避免有断裂。对于后浇处跨度小的,需一次性配足钢筋;对于后浇处跨度大的,在后浇前,钢筋可以按技术要求规定断开,但是后浇混凝土前必须将其焊接完好。

(三)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绝对高质量要求,且混凝土体量较大,在国内的混凝土施工中大多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技术。为了保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功效,既要要求混凝土具有恰当的配合比例,又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泵送流程为:现场布置混凝土泵机,通过混凝土输送设备将其送至相应的输送管道(直管或弯管),测试输送量并进行最终控制,然后泵送水泥浆或者水泥砂浆,最终实现泵送混凝土的目的。针对高层施工环境所采用的高泵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其主要采用了在混凝土中掺和粉煤尘和化学外加剂的施工技术,其中融合了混凝土的外加剂技术#加料配合比技术#泵管布置铺设技术和泵车车辆机械操作技术等多个方面。

(四)逆向施工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逆向施工由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例如自下而上逐层建设、建造地下连续墙等等。它的工作机制是:首先,在建筑物内部,沿着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轴线,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浇筑,以此作为承受上部结构自身重量的支撑点。然后,可以浇筑地下结构以及向下开挖的土方,这样就可以保证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同时施工。显而易见,相较于顺向施工,逆向施工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当完成构筑物和管线的布置之后,为了扩大建筑的面积,地下连续墙可以通过规划及紧靠这两种方式,将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可以无限使用的外墙。第二,通过逐层浇筑而建设的地下室结构的内部支撑的刚度比较大,这种刚度是临时支撑无法比拟的,这也就可以适当地减少甚至避免基坑变形等问题的出现。第三,正如在工作机制中提到的,它可以使施工人员在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同时施工,而不出现较大问题,进而缩短工程建设总工期。

(五)高层建筑的钻孔桩基技术

钻孔桩基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因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钻孔桩基的施工工程的种类繁多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等多项作业因而所受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造成钻孔桩基的成桩不能到达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并且补救工作困难不能完全的通过事后检测来进行问题的判断。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的前期准备、测量、成孔、清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及竣工验收等全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确保一次成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高层建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等的不断涌现,也为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不但要做好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在全面掌握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的同时,还要更新施工技术,从而为高层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晔.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4,03:183-184.

[2]金再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2014,06:102.

[3]孟勇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75-76.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