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开始迅猛发展。房屋建设已经不仅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更是社会前进的助力剂。目前在现代化的工业建设中,对于房建施工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已经成为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客观地从房建施工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技术的要点上进行一些分析,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房建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发展。
关键词:房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房建工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建工程质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然而,一些房建工程却出现了一些施工质量的问题,比如房建工程中的楼板裂缝、地基不稳、建筑物渗漏、房建工程中施工缝的后期处理问题、房建工程施工中防渗漏等问题。给住房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也影响了房建工程质量和房建工程的发展;本文从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为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并给出了一些房建工程质量的施工改进措施。
一、施工技术要点
1、房建地基施工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会对工程整体稳定性、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运用到基坑支护技术及桩基施工技术。首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对深基坑进行支护前,应注意考察施工现场环境及深度等是否与法律法规、工程设计要求相符,当确认施工现场条件均能满足要求后才能开始支护施工。为保障支护安全,则应重点解决地下水的水位问题,确保水位与基坑底之间的距离>1m;如地基当中存在抗浮条件较差的构筑物,则应做到持续排水。开挖基坑时应保证不同挖土机间的距离>10m,同时将安全警示牌或安全栏杆设置于深基坑周围,以避免发生意外。如采用人工法对土方进行调运,则在施工前应对起吊工具的牢固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其次,桩基施工技术。目前在房建工程中常用的桩基技术为混凝土灌注桩工艺,灌注桩孔洞深度一般为100m左右,直径为3m;当灌注桩成形后可利用注浆管在桩侧及桩底压入适量的水泥浆,以便能够提高灌注桩的稳定性。
2、房建工程柱模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对柱模板进行浇筑时,柱模板的垂直度和混凝土的抗侧压力很关键。如果浇筑的柱模板质量较好,那么对于钢筋的束缚,混凝土的浇筑和垃圾的处理都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结果导致串通发生问题,不能正常的使用。在混凝土的浇筑以后,在拆除构筑的模板时,会出现许多现象类似于破裂,混凝土层面脱落,表面暴露钢筋以及许多洞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改革柱模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所以,在进行浇筑时,可以加入若干牢固性很强的材料,使之一起浇筑,从而避免一些裂缝现场的发生。对于在柱施工缝处理时,应该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来,在裂缝处浇筑混凝土,强度必须保持在1.4的压强以上,对于裂缝的混凝土应该迅速处理。在混凝土建筑后,还须要对浇筑的混凝土的坚固度进行检验,让以前的混凝土和现在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融合结固。
3、房建工程的斜屋面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设工程中,一般采用斜屋面施工技术,不过这项技术对于坡度范围要求严格,大体维持在50-70度之间,这是因为斜屋面所使用的板的厚度一般都在130mm以下,而且钢筋的排放间距很小,致使在使用双面支模时,没有充足的空间范围对振动棒进行插入,导致对模板的硬度不能处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就可以选择使用单面的支模形式,因为斜屋面坡度不能承受混凝土的振捣程度,混凝土不能进行固定,而且容易脱落,会出现一些空洞和蜂窝等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场的发生,就应该在前期混凝土浇筑时,进行必要的振捣,使混凝土能够均匀的涂抹在斜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混凝土上下振捣,混凝土的流动性就开始减弱,就可以用铁板将余下的流动混凝土进行抹平。
二、造成房建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1、建筑工程渗漏问题
建筑工程出现渗漏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还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常出现的渗漏发生在外墙、地基等有衔接的部位,这些“缝隙”部位出现的原因,一是施工技术不科学,二是对于这些缝隙的处理不到位,导致渗漏的产生。另外,在对工程做防渗漏施工中,没有做到“前、中、后”的原则,对于渗漏的检测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2、深基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工程建筑深基支护的施工技术中,多是采用“工字钢维护结构”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钢板密封法”等,都是一些比较老旧的深基支护技术,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基坑进行实时的监管,防止其产生位移和错位,导致基坑与设计不符。往往是在工程施工中,没能足够重视深基支护工程,比如在采用钢板支护施工过程中,没能逐步跟进基坑的开挖进度,造成时间上的错位,导致支护工作没能按照地基挖掘进度进行跟进布置,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基坑的大小标准和基坑支护的施工。进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3、楼板裂缝问题
一些大型的房建工程项目,往往是自己设计建造楼板,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和节约施工成本,没有对楼板的质量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审查;比如,在楼板的制造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建筑结构需要不同类型的楼板设计标准,但施工单位往往是“一视同仁”,没有进行区别对待,导致楼板所受应力不同,增大出现裂缝的几率。
4、工程设计监管出现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前,首先是要进行工程设计,但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没有经过正规部门的严格审查,就盲目的进行施工,这就导致设计的图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对于工期的设计、工程结构的设计、主体建筑的建造设计、材料的选取、工序的安排、质量的监督组织设计等存在缺陷,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开端,就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房建工程质量控制
1、加强房建工程的防水施工技术改进
对于建筑物的防水施工,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防水材料的全覆盖,遵循“前中后”原则,即使施工前进行防水测试、施工中和后也要进行防水测试;另外,尤其是对于墙面、施工缝、楼梯间等一些难以进行防水施工的部位,要进行专门的技术管理,采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防水施工,比如对于施工缝的防水,我们可以采用“注浆法”或是使用密封胶进行防水施工。
2、加强房建工程材料方面以及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材料就是建筑工程的“器”,从大型机械设备的选择监督,到水泥、沙子、砖块的采购监督,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挖掘施工、深基支护工程施工、防渗漏施工、楼板防裂缝施工、混凝土施工、钢筋绑扎施工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做到“按设计执行、按标准监督”的要求,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3、加强房建施工缝留设及处理的技术管理
由于施工缝对工程质量有不利影响,在何处留设施工缝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的影响很大,而对弯矩影响却很小,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距是由钢筋混凝土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由于施工缝两端的混凝土需要二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所以,在留设施工缝时,要严格控制,选择剪力比较小的位置进行施工缝的留设;另外,对于其他一些施工缝的留设,要遵循“便于施工,易于处理”的原则。对于施工缝的留设处理最典型的就是“凿毛法”,施工缝表面凿毛技术在浇筑完成混凝土之前,要保证没有杂物,在混凝土刚凝固时,用板斧或是砂轮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一般凿去几公分即可,由于凝固时间较短,所以混凝土强度不高,很容易操作,这样,在第二次浇筑时,提前用压力泵冲刷干净,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冲水一边用钢刷进行清理,能大大提高咬合力,减少施工缝带来的负面影响。
4、加强工程设计方面的监督
对设计要进行严格审核,检测是否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设计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建筑结构的设计、造价的控制、工期的安排、工序的设计、人员机械的设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才能是一份合格的工程设计图。
结束语
质量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灵魂,是整个项目的基础管理体系。房屋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导致环境、成本、质量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皮肤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发生在建设的过程中,具体的、灵活的应用程序。为了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海峰,马明军.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3(24):157-158.
[2]万海涛.探究雨季房建施工的技术控制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3):38-39.
[3]蒋锦伟.浅析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34.
[4]赵敬,王涛.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要求及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2(4):130.
[5]李洪斌.试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夏继涛
摘 要:房建工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在对房建工程进行施工时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决定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合理运用房建施工技术,以便能够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及促进建筑行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房建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改善房屋建筑的建设水平。
关 键 词:房建施工;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日益扩张以及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对于工程建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也就必定会带来一些施工建设质量的安全问题。如何判定一个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最主要的还是看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而且这已经关系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进步。一些质量合格优秀的房屋建筑不仅关系着工程建设施工的未来发展程度,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由此而知,对于房屋建设的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决定了人们对于房屋建设的总体认识,有着深远意义。
一、住宅房建施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成为房屋建施工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从实际的经验教训来看,引起安全隐患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几个方面:首先房屋建设施工人员并没有依照房建工程的操作程序来作业,结果出现了比较明显安全隐患问题;其次就是房建施工人员对于安全观念的比较淡薄,没有过硬的专业施工技能和素质;再其次就是房屋建设施工单位出现安全管理制度的纰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引起安全事故的频发;最后是房屋建设施工的设备不合格间接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建不重管就是其原因之一,包括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
3、手工作业的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拖延等。
二、当前我国房建工程的施工技术
1、房屋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是支撑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如果在建设初期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那么后期的建设将无法保证,并且还会存在很大不可预防的隐患问题。所以,在房屋桩基础施工中,我们应综合考虑该处地质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才行,要加强地基局部结构的刚强度。如在进行地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灌注桩法。这种方法的的具体步骤为工程施工人员利用通过预先埋好的灌注桩将水泥浆运用注浆管压入桩底和桩侧,并加以加筋胶结和固化。这不仅仅减小了桩基的体积,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工程成本。其次,我们还可以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其内支撑方式又有着很多变化以适合各种工程的需要,从而来加强建筑物对地基的适应能力,现在最常见的是我们根据基坑的形状将其分为角撑、对撑、框架式和圆环式等等,并加以在混凝土支撑、钢管和H型钢中应用。在桩基施工期间注意降排水和监测。
2、房建工程的斜屋面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设工程中,一般采用斜屋面施工技术,不过这项技术对于坡度范围要求严格,大体维持在50~70度之间,这是因为斜屋面所使用的板的厚度一般都在130mm以下,而且钢筋的排放间距很小,致使在使用双面支模时,没有充足的空间范围对振动棒进行插入,导致对模板的硬度不能处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就可以选择使用单面的支模形式,因为斜屋面坡度不能承受混凝土的振捣程度,混凝土不能进行固定,而且容易脱落,会出现一些空洞和蜂窝等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场的发生,就应该在前期混凝土浇筑时,进行必要的振捣,使混凝土能够均匀的涂抹在斜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混凝土上下振捣,混凝土的流动性就开始减弱,就可以用铁板将余下的流动混凝土进行抹平。
3、房建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有效控制房建工程中钢筋的施工质量,则应注意运用好梁柱节点、框架柱的纵筋及保护层施工技术。(1)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应采用现场焊接工艺对节点区当中的箍筋进行施工,整体骨架形成后,在柱纵筋中套入骨架并绑扎好穿梁钢筋。为避免柱纵筋与纵向短筋之间发生碰撞,则应确保箍筋角与纵向短筋之间的距离>50mm;在下料的过程中可采用细钢筋作为纵向短筋。(2)在安装框架柱部位的纵筋时可以采用接焊、机械连接技术,如需采用搭接技术,则应注意对柱筋搭接末端进行弯折处理,以保证下部纵筋的中轴线与弯折部分的钢筋对齐,从而避免出现搭接面积过小的问题。(3)在对保护层进行下料时,可将梁箍筋的高度减小20mm~30mm,以避免梁骨架出现受力不良等问题。如柱、梁当中的纵筋保护层的厚度在40mm以上,则应将钢丝网安装于梁端。
4、房建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房建工程中的模板主要包括柱模板及梁模板,在安装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柱模板施工技术。首先应在楼面将轴线及柱边线弹出,随后按照弹出的线固定压脚板;立起柱模板后斜拉顶撑并对模板的对角线及垂直度进行校正。为保证顺利施工,可在梁底标高处留一缺口,同时将木档设置于缺口附近,保证木档与缺口之间的距离>20m。在柱模上安装柱箍,柱箍间的距离为500mm左右即可;如柱截面的面积较大,则采用直径为10mm左右的对拉螺丝固定模板。(2)安装梁模板时先将梁水平线及轴线弹出,随后对支柱标高进行调整,梁底模板安装好后及时拉线找平,以便能够有效控制安装质量。如梁底板的实际跨度在4m以上,则应按照设计要求对梁底处进行起拱处理,在对次梁与主梁的交接部位进行施工时,应先对主梁进行起拱处理,处理好主梁后才能处理次梁。采用钢管搭设梁模板的支撑体系,钢管的直径应大于3.0mm。
5、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设置措施方面,一要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二要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结构钢筋的配置,对采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进行处理,特别要注意梁底的砌体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也要合理设置。三要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在施工措施方面,混凝土裂缝预防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升温,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现象;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建施工技术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房屋建筑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技术。为了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则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不断积累施工经验,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彦.浅析建筑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
[2]朱志鹏.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
[3]梁冰.关于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