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学 商娜 李树平
摘要: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在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目标管理。本文对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内容 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技术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复杂繁琐,这就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就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
1)必须彻底研究施工图纸,对相关图纸熟悉,对所要施工的场地进行实地检验,调查地质和地形,合理布置施工设施,合理放置原材料,保持道路畅通,为保证正常的施工工作做好基础性准备。然后根据图纸确定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的施工计划,提供最优化的配置方案。计划应由工程师审核,批准通过后才可以正式实施,对于可能用到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提前做好方案,保证实施。
2)对施工人员进行开工前培训,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培训,要对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水平有所了解,合理分配工作,确保施工工艺成熟、施工人员素质较高,保证技术操作严格,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3)施工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和规范标准,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要科学、合理,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质量标准。管理制度的范围包括材料采购验收制度、现场临时用品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现场施工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以及现场消防制度等一系列可具体实施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行为,保证现场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正常进行。
2、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只有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标准。对材料的采购和管理都要合理的控制,首先要保证采购的材料品牌、规格等符合要求规范;其次要合理堆放材料,保证材料分类、放置整齐有序,并保证材料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不变质;最后要做好原材料的总量及发放的记录,尽可能少的浪费原材料,避免丢失。
3、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问题,施工的进度要尽可能地按照施工方案和计划进行,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控制是重点,施工单位有时为了缩短工期,常常只重进度、忽略质量,这种不良意识和倾向表现在技术操作控制不严格、甚至违规作业等,这导致了很多工程隐患,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来要求每一道工序,通过层层检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4、安全管理
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普及,保证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强化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避免一切可能的伤亡或火灾等灾难事故;最后,要严格控制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不戴安全帽、乱搭设脚手架、不系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必要时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培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
二、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对策探讨
1、施工图纸的审核管理
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图纸自身是否存在理论上与技术上的缺陷与错误。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图纸及其说明是否标注清晰、准确;施工图纸是否完整,有无缺失;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一致。施工图纸管理应该注意到施工技术与图纸技术是否匹配。尤其是工期、工艺、以及材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工作,及时进行修改。地质资料对于施工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图纸的管理不仅是设计图纸的管理,同时也应该涉及到地质资料的管理。
图纸会审应该注意到地质情况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地质环境是否对建筑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以及设计图纸是否是建筑单位的需要。施工图纸管理应该与地质资料管理相结合;尤其应当关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一致,以免环境因素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施工图纸的功能设计是否符合建筑单位的要求,这些都是施工图纸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内部初审,并且将会审后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地汇总,在会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这些问题,并且交由专门负责的人员加以讨论解决。
2、施工现场机械和材料的管理
1)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
而作为施工单位来说,施工之前,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搜集供货商的信息,寻找货物和价格的最为合适的结合点,选择合格的供货方的同时,应当根据施工图和相关的计算实际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总量,编写制定好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和设备的需求计划和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旬、月的两度计划,并且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资金的合理运作周转以及现场工地上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材料所需的数量。合理的安排施工所需要的机械和相关所需要用到的材料的周转工作。对于材料的保管则艮为重要,需要随时的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会出现保管问题之中由于违规的对方导致的材料最终不能够使用的现象,避免没必要的浪费。
制定出合理的材料采购、材料保管的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组织和材料价格的监管机制,提高所有公司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的水平。在合格的供货商中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进行购买。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工程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
2)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另一部分就是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机械的性能以及运行情况,施工管理部门,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上报相关技术部门,或是联系生产厂家,加以解决。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技术比武活动,深化施工技术人员对于施工机械的认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散自学和集中学习相配合、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等方式,对于长期不重视施工机械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予以严肃的批评,并且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
3、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熟悉整个项目的工序操作要点,对工程施工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掌握。如砌砖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其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拉结筋布设等控制要点,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等控制要点。重点检查各专职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等管理要求。务必要落实施工质量员、安全员及收料员等人选。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立控制点往往不能有效地超前控制工程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相对更有效。虽然项目施工单位一般都具有一套较完善的质控体系和质管制度,但在实际施工中这些体系和制度往往难以发挥其全面功用,起不到积极作用。在大面积施工活动进行前,通过样板工程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如下作用:通过检查、分析样板工程质量后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进行重点控制;可对相关施工技术的专业水平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培训,减少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使施工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应该加大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好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实现施工的信息化,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避免问题积累造成大范围的损失。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是保障
首先,应加强上岗职工的安全教育。要对所有工种都以一些事故易发环节为重点进行教育,严格岗前培训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对特殊工种,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还应加强施工现场设备和环境管理。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制定各种操作规程、安全保障和维护保养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废水、废物、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的管理,尽量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再次,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应定期组织进行,及时填写安全检查评分表,并做好有关安全问题和隐患记录,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安全检查时及时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结束语: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姚旭生.浅析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 科技资讯. 2009(15)
[2] 祝浩炳,刘立军.建筑施工企业现场优化管理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0)
[3] 曾敏健.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分析[J]. 知识经济.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