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熙珑
摘要:绿色建筑监理是一项经验缺乏、责任重大的工作,应贯穿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各阶段。本文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再施工阶段监理控制的要点及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监理;要点;绿色施工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控制要点及措施
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文件中有关绿色建筑的要求在施工中的实施;二是施工活动行为本身符合绿色建筑评价要求。施工方在投标前就要考虑绿色建筑评价要求,运用ISO 14000和ISO 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在工程开工前施工方及时编制绿色建筑施工的专项方案,报送监理、业主审核,通过审核的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监理结合建设部2007年绿色施工导则以及设计文件中有关绿色建筑的要求,对绿色建筑施工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对相关材料、设备进行检验,对需要检测的材料、构件、设备进行抽样检测,对施工过程分阶段进行检验、并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监理要重点审查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控制标准、地方性材料的充分利用,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充分应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不利影响的控制措施。施工单位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以减少施工活动对大气的污染;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施工工地污废水一般含沙量和酸碱值较高,必须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进行妥善处理;施工现场应制定降噪措施,使噪声排放达到或优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 B12523—90)规定的相关标准;施工场电焊操作以及夜间作业时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是施工过程光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单位应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尽量减少光污染;施工现场围挡的高度、用材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会造成室内污染,必须控制材料相关指标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预拌混凝土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并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材料损耗,应对承包商及有关方施加影响,积极采用预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旧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从而达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废弃物、降低生产及运输新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应在现场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重新利用,将可再循环材料通过再生利用企业进行回收、加工,最大限度地避免废弃物污染。必要时可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门的建筑施工废物管理措施,制定拆毁、废品处理及回收的方法,进行废物统计。
施工材料尽可能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尽可能使用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尽可能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保证废弃物使用达到绿色建筑申报要求指标。监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文件中有关绿色建筑要求和审查批准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方的施工行为,同时督促施工方对形成的相关文档,按绿色建筑申报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二、实例分析
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控制要点有如下几点:
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檐口绿化
1.1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即在建筑物顶板上进行植物种植。屋顶绿化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屋顶使用寿命等优点。屋顶绿化根据建造方法有传统建造方法和模块式预制建造方法。由于本项目的建筑屋顶为非上人屋顶,考虑到屋顶绿化造价要求,本项目采用传统建造方法。本工程屋顶绿化主要选用景天科植物,采取单一品种和混种两种形式。
由于传统建造法施工工艺较成熟,监理要点主要集中在保护层、过滤层的施工质量,以及植物种植上。单一品种的屋顶绿化植物选择主要是使用佛甲草或垂盆草进行屋顶绿化,佛甲草和垂盆草的景观颜色为绿色,夏季会开一次花,花色为黄色;景天科混种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则是使用十余种景天科植物进行混种预植,景观状态四季变换,花期长,花色多。
1.2墙体垂直、檐口绿化
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可有效减少阳光直接照射,降低室内温度。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阳光反射最严重的为墙面、路面,在进行了科学垂直绿化后,空气湿度可提高10-25%,建筑物外墙温度可降低5-9℃,大大提高夏季建筑物里人们的舒适感。经综合考虑,本项目在下沉式广场和4号子地块的建筑西面墙体建造垂直绿化。墙体绿化和檐口绿化的建造采用金属网架式绿墙建造方式,监理过程中主要控制镀锌圆钢框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因震动、风吹等原因出现剥离与坠落,引发安全事故。
2、导光管系统
太阳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但生活中进入室内的(主要通过门窗进入)往往非常少。本项目采用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更好地利用了太阳能,能将建筑用电的节约率提高到20%-30%。
本工程采用的采光用导光管照明系统主要分三部分,一是采光部分,二是导光部分,三是散光部分。导光管内壁反射率可达91%-96%,可以通过旋转、弯曲来改变导光照的长度、烈度和角度。施工时将散光部件装在系统底部,能有效避免强光眩目的出现,使得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导光管用棱镜薄膜制成,拥有较高的传输效率,一方面可以保证天然光传输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管体本身同时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导光管系统的监理要点为导光管的安装方式,严格监控安装与地下室的导光管的垂直安装准确率,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可随日光方向自动调整角度的反光镜的质量进行委托检测。本项目采用530毫米的导光管系统,长度约为3m。试验数据显示:3 m长的导光管系统可以照亮约50 m2的面积,可产生200lm的照度,用于本工程可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地下车库照度要求。
3、太阳能路灯系统
本项目所在地厦门处在低纬度地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资源。根据《公共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道路照明选用功率40W的路灯,布置间距为10米到15米。本项目依照间隔15米进行路灯规划,将太阳能作为夜间道路照明的能源源头。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监控要点为: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灯杆与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安装施工,杆件的抗风能力。
4、智能照明系统
为保证照明系统工作处于全自动状态,本项目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会按预设的时间和状态自动地在各状态中自动切换,例如通过照度传感器控制靠近窗户的大开间办公室和中庭走廊的灯光自动关闭或调大。智能照明系统的监理要点为:严格控制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材料性能和安装质量,克服频闪,避免肉眼的不舒适。同时重点把控自动调节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室内照明工作环境,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照度传感器可节省大开间办公室和中庭8%左右的照明用电量,减少大楼的运行费用的同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回报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倡导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监理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推进“全过程绿色监理”,将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落实到位,也是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徐方燕.试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64+466.
[2]高荆民.论绿色建筑工程监理[J].绿色建筑,2013,03:36-38.
[3]祝勇刚.绿色建筑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J].门窗,2013,08: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