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测量方法探讨

2014-09-24 05:42何玉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施工测量高层建筑质量控制

何玉辉

摘要:高层建筑测量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不同的方法同时使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及时掌握建筑状况,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测量,保证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使得建筑工程更加安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层建筑测量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施工的必要性

作为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测量放线施工在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也顺利的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物质量。高层建筑的全过程离不开测量放线工作。按照整个高层建筑施工对其进行划分,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总体可分为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以及主体施工测量放线三部分。其依次的定义为高层建筑的第一次放线;在定位桩设定完之后,进行的放线测量复核;在高层建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后直到高层建筑竣工封顶这一段时间内的测量放线工作。这三部分的组合就组成了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施工,它们是整个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高层建筑过程中,必须做好测量放线施工工作。

二、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1、基础施工测量

在基础施工阶段,工程地形比较复杂、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比较多,所以为了保证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测量工作,在临近开工阶段,应该设置2-4个桩位从而形成场内导线控制网。同时还应该在场区内比较完整的基岩上进行控制桩的设置,其控制点也直接设置在基岩上,并且要做好对控制桩的保护。在进行正式的施工测量时,对控制桩各轴线直接投测时主要采用经纬仪和50m钢卷尺,把设计界面作为各构件的放线基准进行放线;S3水准仪与五米塔尺则主要被运用与高程引测。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阶段的控制桩在受到撞击或者地面沉降影响之后发生移位是非常常见的,那么每次轴线投测之前就必须要求对控制桩的位置进行校核。

2、主体施工放线

在进行主体施工放线时,首先使用红铅笔在两条控线上进行量取尺寸的标记,然后通过两人一组拉尺摆线之后与钢尺尺寸吻合。即可在龙门板上对施工线进行固定,在使用钢尺从头进行一次校对之后就可以进行四周挂线。在根据图纸轴线尺寸使用钢尺量取放点之后,将铅锤垂于地面,然后使用石灰粉放开挖线,且在龙门板上对测放高程进行水准仪控制。另外还会将钢板预埋在预选内控点之上,而在钢板之上此时就可以采用经纬仪进行交点划痕继而作为竖向投测轴线基点进行上层定点。

3、标准层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施工轴线测量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3.1标准层施工测量控制网的设定方式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施工轴线测量工作主要依靠内控法传递及引测施工轴线。在高层建筑的首层地面设置测量内控点,且在高层建筑的外围设置测量外空点。精确地制定出矩形的控制网点,各控制网点均采用规定尺寸的预埋钢板,并在其表面标准点上作点号标记。

3.2标准层施工测量控制线的引测工作

对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进行施工作业时,应在其内控点预留1个方形的观测孔。而在进行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轴线投测工作时,垂准仪应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并向上垂直引测至各施工楼层,再用钢尺及经纬仪复核转点,复核闭合后再进行线轴与控制线的投测施工。高层建筑每施工3层,就必须对控制线进行校核,主要采用内控制线与外控制线相互对比的复核方式。

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时,首先必须以规范和设计要求为主要依据进行数量和位置确定。其次施工单位、监理、设计院应该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针对沉降点进行方案设置协商讨论。而在完成基础施工以后,在根据工地具体的地质情况对沉降观测点的位置设置进行细化,便于更好的进行沉降。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现场进行水准点设置时,应该考虑到便于引测,且数量至少要两个。在进行观测之前应该对基准水准点进行核查。沉降观测主要使用的S3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一般情况下,结构建设一层就必须进行一次观测。在主体结构竣工之后还应该按月分层进行观测,要求暴雨后、竣工交付时同样进行观测。观测时应该选测晴好早晨或者傍晚按照固定后视点沿着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这里的前后视距应该保持相等以降低仪器误差,一般15m左右为宜。

三、高层筑测量质量控制中全站仪应用

1、高程控制——对边测量

对边测量在测量楼体高度时不受悬高测量的条件限制,可以自由选取基点,依据对边测量的原理,首先可选择建筑物任意基点 并设定最低点高度,其次瞄准群楼最高处y,通过内置固化原理,即可获取XY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差,而此时的相对高差即为该建筑物实体的高度。在测量过程中,无需考虑建筑物的形状、高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高效方便地直接生成需要的数据,其产生的数据精度高、速度快,外业操作方便简捷,十分有利于现场校正数据成果的正确性同时也减轻外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对边测量作为一种间接测量,主要根据相对测量原理,获取2个无法直接通视的测量点间距离和高差,如图2所示。假设测量点B、C之间有障碍物或者不方便直接获取两点间的高差和平距时,即可在两点均通视的任意A点安置全站仪,利用对边测量就可以获取BC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S1、S2:为实测斜距,α、β为实测竖角,为BC间实测水平角,在测量过程中,利用全站仪内置的相应固化程序,由实测距离和角度可以得到BC点问的高差ΔhBC及平距: 其中: 对测量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继而生成相应的两点间距离和高差,这就是全站仪对边测量的工作原理。

2、进行边坡及附近建筑物的偏移和沉降观测

2.1 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量取偏距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

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2.2沉降测量

根据工程情况建立沉降监测点数个,施工期间每星期监测一次,如变量有异常,即加密监测。沉降观测点的测量从沉降工作点起。丈量前后视距离,使同一测站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满足不调焦进行读数的要求。转站时用钢钉砸入坚固地点,确保稳固可靠。第一次沉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后作为本工程沉降测量的初始值。以后各次可单程观测,如高差有异常,即认真复测。观测方法以沉降观测基准点为起算点,测出每点的高程,然后将本次高程值减去上次高程值,得到沉降变化量。

3、复核起始数据

复核起始数据是施工测量的重要工作,具体的应用有:确定两个城市的控制网点,设为D1和D2,D1视作测站点,全站仪便设在D1;D2视为目标点,棱镜就架设在D2;对全站仪进行整平和对中,设置仪器的参数;将仪器的照准方向值设置为零度;按照施工测量的要求次数,使用全站仪对水平角进行复测,并实行多次测距,对其测量的平均值给出相应的显示;如果遇到整体的体积较大、占地面积较广的巨型建筑物体,控制网点之间的间距相对较远,当它们的距离处于200~300m之间时,普通的光学仪器所观测出来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误差。而采用全站仪实行观测就不会存在误差,也比较方便,取得的测量结果的精度较高。

4、建立平面控制

通过应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的功能,对建筑实行定位的主要依据就是建立平面控制网,可达到对建筑的整体平面控制网进行便捷而准确地测量和设置,还可采取加密处理的方式,在建筑形成方格网。其具体应用:以施工的图纸为样本,计算个体控制点和待放样点的坐标;明确两城市的控制网点D1和D2,D1视为后视点,其上作为棱镜架的放置点;D2视为测站点,其上放置全站仪架;对全站仪进行整平、对中的调整,并设置仪器的参数;启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模式,输入进去测站点的仪器高、目标高和坐标;启动其方位角的设置状态,并输入后视点的坐标;第二次启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模式,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对仪器的照准部实现旋转操作,保持其水平角所显示的度数是零;将显示值作为依据,让棱镜沿着照准方向进行移动,直到保持观测值处于被允许的误差范围为止。

结束语

测量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用合理、先进的测量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工程施工时间,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提高自身测量技术,确保测量精度,提高施工质量,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晨阳.某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03:243-244.

[2]赵明安.高层建筑测量方法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13:94-96.

[3]孙莹丽.浅谈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神州,2013,15:41

猜你喜欢
施工测量高层建筑质量控制
对市政道路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浅析全站仪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