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波 李剑 刘济彰
摘要: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 :实体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工序构成,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落实在各项工序的质量控制上。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应当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强成品保护。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控制:对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对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1、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
所谓工序活动条件控制主要是指对于影响工序生产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换而言之,就是要使工序活动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工序产品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施工准备的控制。即在工序施工前,应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或条件进行控制。要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人的因素,如施工操作者和有关人员是否符合上岗要求;材料因素方面,如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能否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条件,诸如其规格、性能、数量能否满足要求,质量有无保障;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是否恰当,产品有无保证;施工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等。这些因素或条件应当符合规定的要求或保持良好状态。应加强对施工准备中上述各方面的控制,例如对施工方法或施工方案的审查,对上岗人员资质的确认以及对施工环境的检查等等。
1.2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活动过程的条件控制。对影响工序产品质量的各因素的控制不仅体现在开工前的施工准备中,而且还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各工序、各工种质量保证与控制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是在经过审查认可的施工准备条件下展开的,所以对于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过程的条件控制,要注意各因素或条件的变化,如果发现其中因素或条件向不利于工序质量方面变化,应及时予以控制或纠正。
在各种因素中,投入施工的物料如材料、半成品等,以及施工操作或工艺是最活跃和易变化的因素,应予以特别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质量始终处于控制之中,符合标准及要求,因此,应着重抓好以下控制工作:
a.对投入施工的物料的控制。主要是指在工序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所投入的物料的质量特性指标的检查、控制,例如对铬钼钢及不锈钢成分的控制、对管材及对应配件偏差的测定与控制等。
b.对施工操作或工艺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指在工序施工过程中,应通过旁站监督等方式,监督、控制施工及检验人员按规定和要求的操作规程或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c.其他方面的控制。在工序活动中,除对投入施工的物料、施工操作或工艺等两方面要加强控制外。对其他方面诸如施工机械设备、量具以及施工环境条件和人员状况等方面,也应随时注意其他条件的变化,如果发现他们出现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或现象,例如有不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上岗操作等,应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
2、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主要反映在对工序产品质量性能的特征指标的控制上。主要是指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验手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2.1实测。即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测定质量特性指标(例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热处理时热电偶的放置、大型刚结构的安装偏差等)
2.2分析。即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
2.3判断。根据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果未达到,应找出原因。
2.4纠正或认可。如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如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应采取措施纠正,既通过分析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针对性的加以改善。
二、工序活动质量控制实施要点
施工序活动质量控制,应当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其实施要点如下。
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2.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是以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坚持制度为基础的。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规定质量监控的工作程序或工作流程和质量检查制度。
3.进行工序分析,分清主次,重点控制
所谓工序分析,就是要在众多的影响工序的因素中,找出对特定工序重要的或关键的质量特征性能指标起支配性作用或具有重要影响的那些主要因素,以便能在工序施工中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出控制措施及标准,进行自动的、预防性的重点控制,严格把关。例如,在焊接铬钼钢这一工序中,焊前预热和层间加热的温度、后热及焊后热处理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现场监督。
工序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3.1选定分析对象,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支配性因素。它包括选定的分析对象可能是重要的、关键的工序,或者是根据过去的资料确认为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3.2 掌握特定工序的现状和问题,确定改善质量的目标;
3.3 分析影响工序重要的因素,明确支配性的要素;
3.4 针对支配性要素,拟定对策计划;并加以核实;
3.5将核实的支配性要素编入工序质量表,纳入标准或规范。
3.6对支配性要素落实责任,按标准的规定实施重点管理。
4.对工序活动实施跟踪的动态控制
影响工序活动质量的因素对工序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一种偶然的、随机性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一种系统性的影响。前者表现为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数据是以平均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定,呈随机性变化,此时的工序质量基本上是稳定的,质量实际波动是正常的,它是由于工序活动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所用材料上的微小差异、施工设备运行的正常振动、检验误差等。这种正常的波动一般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在管理上是容许的。而后者则表现为在工序产品质量特征数据方面出现异常大波动或散差,其数据波动呈一定的规律或倾向性变化,例如数值不断增大或减小、数据均大于(或小于)标准值、或呈周期性变化等,这种质量数据的异常波动通常是由于系统性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施工机具设备严重磨损、违章操作、检验量具失准等。这种异常波动,在质量管理上是不容许的应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因此,在整个工序活动中,连续地实施动态跟踪控制,通过对工序产品的抽样检验,判定其产品质量波动状态,若工序活动处于异常状态,则应查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采取措施排除系统性因素的干扰,使工序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保证工序活动及其产品的质量。
总结:目前我单位已建立健全了自己的质保体系并取得了GB/T19001 idt ISO9002: 1994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执行的好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抓好施工工序质量工作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