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标 夏建根
摘要 :文章从G PS 技术概述及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发展现状 ,分析讨论了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信息化的时代不断的发展当下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G PS 测量技术将不断提高我们测绘成果的质量 ,在水利工程测量行业,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等高效性能,为保证水利工程测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 GPS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大领域的成功应用,GPS 技术被逐步引入到水利工程测量中,并以其高精度、高效性、经济性的先进设备和测量方法,为传统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变革,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和质量。
1G 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优势
1.1数据可靠、无误差积累。GPS 技术可以不受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为用户提供实时、连续的精密时间、三维速度和三维位置。在满足作业条件和作业半径范围的前提下,运用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进行测量,可以同时精确测定测点的三维坐标,其高程测量的精度可精确到厘米,更为重要的不存在误差积累。
1.2 测量完成快。在运用GPS 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测量时,可先在四等水准精度点上架设测量基站,而后使流动站附于测量人员身上。通常情况下,仅仅需要几秒钟便可获取测点定位,即使是在卫星信号不稳定时,也最多只需要10min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测量任务。如,按照平均每天可测量 1.5 个河道断面来计算,测量工作效率可提高 70%以上。
1.3降低工作强度。利用普通水准测量时,由于该技术受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会随之增大。而GPS 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具备不受地形条件、能见度、季节、气候、透视条件限制的优势。GPS 技术可实现对大面积区域和不规则、复杂的区域进行测量,从而满足各种类型水利工程的测量要求。如此一来,GPS 测量技术可极大地降低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
1.4 节约测量成本。由于GPS 技术能够精确定位三维坐标,并且可将河道断面资料以可视化、数字化的形式显示在 GIS 电子地图上,甚至能够实现编辑操作。通过一次测量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可以满足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防洪决策等多项工作的需求,极大地降低了测量成本。
2 G 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平面控制测量。在实际水利工程测量中,淘汰了传统的导线测量方式,选用 GPS 静态定位和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对控制网进行测量。经验证,GPS 技术的定位精度在50km范围内仅为6~10ppm,而在300~1500m的工程定位测量中,平均每小时观测的平面误差不超过1mm,这说明GPS 技术具有高精度平面控制测量的优势;GPS 技术仅需要17min左右就可以完成20km以内的相对静态定位工作,而当应用RTK测量技术时,只要满足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km范围内这一条件,其观测时间仅需几秒。
2.2动态定位测量。动态定位测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的应用性较强,能够完成横断面测量、中桩测量、纵断面测量、地形图测绘以及导线测量等多项工作。在动态定位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具备透视条件,在测量2~4s时精确度便可达到 1~2cm,与常规测量仪器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动态定位测量首先需在某个控制点处,采用静止观测的方式观测数分钟完成初始化工作,而后流动站以预定采样间隔为执行标准进自动观测,与此同时基准站也会同步进行数据观测,最后获取采样点的动态定位数据,定位精确度可达毫米。
2.3 放样测量。可以采用RTK点放样和线路放样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测量。首先,在进行点放样时,先将静态网中的坐标和放样点坐标转换参数输送到 GPS 流动站中,而后以放点标识为目标进行放样,测量结果可精确到 5cm 内;其次,在进行线路放样时,先根据线路中心线的相关信息科学编制线路中心文件,并将坐标转化参数与该文件信息传输到 GPS 流动站中,而后再根据实地所放点、桩号与中心线之间的关系进行现场线路放样。
2.4 高程测量。在确定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时,应采用传统水准测量与GPS 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必须要求GPS 观测点应拥有分布均匀、密度适当的水准测量资料,而后利用GPS 技术高精度定位功能获取观测点的大地高程差,并以大地水准面数学模型为依据,计算出测量点高程的异常差,最后获取其正常高。经验证,利用 GPS 静态定位技术测量大地高程误差仅为 3~4ppm,若在不超过 20km 的距离进行测量,其精确度可达到厘米级。此外,在该种测量方式中引入高级水准点可以堪比四等水准的测量结果,即使在丘陵和平原测量中误
差也仅为上下浮动5cm左右。
2.5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由于RTK具备实时获取坐标和迅速定位的优势,所以可将这一优势应用于地形测量工作中。地形点的测量可以依据现场地形实际测定,也可以借助于数据采集功能下完成,而后将采集完的地形点通过图像处理,以数字化管道地形图的形式呈现给工作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地形点的采集工作可单人完成,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G 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要点虽然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三点事项:其一,GPS 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一样,无论在静态定位测量还是在动态定位测量中,均应先对起算基准点的精度进行复核,确保起算基准点是高等级控制点,且其与
观测点之间的位置分布要均匀、合理。尤其在GPS 动态测量时,应确保基准站至少经过4个左右高等级控制点的连续测量和复核;其二,做好GPS 技术在测量过程中对控制点的选择工作,由于控制点的位置差异会对观测点定位的精确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慎重选择测量点,使测量点既要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间距保持在 400m 以上)、高压输电线路(间距保持在 200 以上),又要远离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同时还要远离大面积水域;其三,为了充分显示 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优越性,应选择无不良障碍物、视野开阔的区域进行测
量,测量点位保证向上 45°视角范围内无遮蔽障碍物,以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4结论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已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项目之一。大多数水利工程位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多的偏远地区,使得高等级测量控制点少之又少,所以为水利工程测量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总而言之,GPS 测量技术为水利工程作业方法和勘测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然而,当前 GPS 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所以应加大对GPS 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对所观测出的数据予以科学化、精细化处理,以满足水利工程测量更高的精确度要求。
参考文献:
【1】侯新军,赵迎红.G PS 解水库权属纠纷[N1_中国测绘报 ,2008 年.
【2】陶歆贵.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铜业工程,2007(2).
【3】李昌根.全站仪与测绘软件在 水利工程测量 中的应用fA ].2001 年
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 息交流会论文集fC1.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