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 王雪松
摘要: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甚至是社会各个层面。对老年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年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
关键词: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老年人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及解决的问题。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老年人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建筑老年人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伴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各国都开始关注老年人的问题。我国建设部和民政部于1999年10月1日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老年人居住住宅设计必须符合此类人群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兼顾到为老年群体提供舒适、方便、人性化的住宅环境。在2015年之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我国老龄化社会呈现五大特点: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城乡老龄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先来看看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模式。按照家庭结构分,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形态可分为独居型、与子女合住型、与亲友合住型3大类。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家庭呈小型化后,尤其伴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及年轻一代人群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传统的家庭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巨大变化,老年夫妇单独居住的情况逐年递增,加之老年人往往重视家庭观念,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里关系有深厚的情感,选择居家养老的人数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在老年住宅建筑设计中,深入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老年住宅的使用特性,以人为本,为老年人提供出居住安全、起居方便、环境舒适、有益健康的住宅。
1865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欧美和亚洲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因此,这些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关于老年人的居住建筑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观念不同,具体措施各有特色。
2、老年人住房现状分析
2.1、老年人住宅明显不足
由于国家和集体长期包办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不足,与日益增长 的需求相比,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 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 0.8%,与发达国家 3%-5%的比例相比 差距相当大。
2.2、规划设计和使用功能不合理
国内目前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属于公办社会福利型,面向“三无” 老人,规模小、功能相对单一,配套设施不足,远远满足不了高知识 层次的、高收入的退休人群的需求现有老年住宅较为落后。户型设计不合理、功能相对单一,现有的养老院户型面积大小不等,主要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房屋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不能满足老年人住宅特殊功能要求,更不能从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
2.5、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全国现有的养老院中,绝大部坐落在偏远地区或老城内,噪音和空气污染大,且多数的养老院用房是经翻新过的民宅和企事业单位用房,房屋简陋,内部安全隐患突出,绿化植被缺乏,更谈不上养身、休闲的绿化景观环境了,总体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2.6、住宅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全国的养老公寓以中小型为主,多属传统的养老院、福利院,拥有300个床位以上规模的还比较少。整体规划设计落后,生活设施不完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单一,医疗护理、保健不配套,服务水平低下,缺乏人性化,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3、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住宅建筑模式
目前无论从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和我国的老年人口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老年社会和西方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在借鉴西方国家老年住宅反正模式的同时,更应该发展适合我国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建筑。下面将这种老年住宅分庭院住宅和楼房住宅来描述:
3.1庭院住宅
这种建筑形式从大的结构布局到每个小庭院的精心布置,使每一个小家庭的住房都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包括最基本的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问等。前、中、后庭院和其中共用的大客厅又将三个小家庭串联、并联为一个大家庭。
庭院住宅中可以采用联排式建筑的形式,即男方父母房+儿女房和儿童房+ 女方父母房。使每个小型建筑盒之间进行群体组合,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由于建筑是单层的,所以这样的序列是横向铺陈展开。
这种单层建筑的前院和后院都可以与双方父母房、儿女房、儿童房相连接。中庭的设计要采取中轴对称的布局。宁静、亲切,富有非常理想的室外活动空间。这种建筑形态的组成,能够使三个小家庭保持适当的空间和距离,相互照顾,产生和谐之美,和谐之爱。
3.2楼房住宅
大力发展“两代居”住宅体系按照东方人的传统,老年人晚年更愿意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在得到子女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的同时,也能为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活在和睦从事的大家庭氛围之中。按照老人与子女居住的分离程度可将居住空间的组合方式做如下分类:
①同住型:即老人与子女同住在一个住宅单元内。这类住宅保留了一些家庭公用的部分,也有老人独立使用的部分。
②邻居型:由一幢楼内两套住宅单元组成。即老人与子女分住,两代人各自有独立完整的卧室及生活起居空间与设施、厨卫,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套型;但其居住的单元左右上下邻近,同居于一栋住宅楼内。这种居住形式既有利于两代人独立生活,互不干扰,又便于相互照顾和感情上的交流。
4、老年住宅的设计要点及趋势
4.1、老年住宅的设计原则
①实用性原则
老年人由于年龄偏高,其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要合理慎密地布置室内每一件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要适当减少室内家具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小老年人房间的面积,从而降低老年人行动的能耗。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一定要大一些,以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和协助老人时所需要的空间。此外,设计时还应认真考虑房间细部,比如地面材料的质感、颜色,家具的尺度、形式、宽度、材料,以及门开窗面积、形式等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实际需要。
②安全性原则
老年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住宅内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槛;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别力、行动力急剧减退,因此,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③方便改造原则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关怀照顾期,老人身体将由健康到衰老,老人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住宅的设计应考虑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建工程,从而能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
4.2老年住宅的发展趋势
无障碍老年住宅——一过去为老人提供住房的想法是为他们专门设计和建造所谓“无障碍老年住宅”这种住宅通常一个住宅小区只建1一2栋,栋内有专门为老人服务的系统。许多国家实践多年,最后证明这种想法很难行得通。因为:无障碍老年住宅造价昂贵;这种做法把老年人同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主流无形的隔开,生活失去了朝气和活力。
混合的演变式老年住宅—在一栋一般的住宅里,拿出几个单兀来做老龄住宅,同时在住栋内设有专门为老人服务的设施。这个方案的缺点是,人到了老了要搬家,而且不能同子孙在一起生活。以上两种都有比较突出的缺点。
适应老龄社会的通用住宅一鉴于以上情况,一种从生到死都可以享用的“通用住宅”遂应运而生。所谓通用住宅就是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潜伏性设计”),让老年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但并不需要在一开始就把这些考虑全部做上去.而是逐步地来实现。这种能适应人一生各个阶段的通用住宅在某种意义上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符合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住宅类型。通用住宅的设计考虑人进人老年以后的许多变化。有些是在设计初阶段就必须考虑、否则将来很难补救的事项。
结束语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的连续性,并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老年人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达,贾云燕.论老年住宅建筑设计[J].陕西建筑,2011,(01).
[2] 高宝真.黄南翼.老龄社会住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老年人住宅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