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代红
儿时,在偏僻的古里猎民村,常听到的除了马嘶牛吼犬吠,就是公鸡打鸣,远处偶有一声轻微的汽车鸣笛声,全村人的耳朵都要竖起来,孩子们更是兴奋得跳起来,循着车声往林场方向跑。来的车多半是旗里、镇里下乡干部的吉普车,一路颠簸,车身被烂泥糊得脏脏的,但在小孩们眼里它依然是稀奇无比的东西,围着司机央求坐到车里面看看,摸一下方向盘,有幸坐到里面的感到无上光荣,那叫一个美!
那时我经常问大舅妈:“东山后面是北京吧?”逗得她老人家哈哈大笑:“那边是河东村,北京远着呐!”
记得那时去大杨树镇、旗所在地阿里河镇,古里人需问林场拉货的大敞卡车有没有位置,千辛万苦坐上了,还要看老天爷照不照顾,如果逢上大雨天,车陷在道上,还得冒雨脱下鞋子在泥泞的路上跋涉。
上学、工作在旗里,红白喜事、公出回古里老家,还是犯怵。坐出租、小客车或火车要经过加格达奇、大杨树镇,再到古里,真的很麻烦。特别是冬天雪厚,车在公路上打旋,很是危险。
2003年,去古里的水泥公路通车了,从阿里河到古里只需3个小时,回老家再也不是头疼的事了。表弟、表姐、叔叔家都买了车,有轿车也有越野车,别说去镇里、旗里,就是开车去北京、呼和浩特都是家常便饭了。一次,到姑父巴音巴图家,陪他品咖啡聊天,望着满街跑的轿车,老人家慨叹,现在购买一辆轿车,像八十年代买一辆自行车那样普通了。☆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