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平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不徇私,公权为民行大道。一旦公款、公权为私而用,则发生质变,更贻害无穷。
对领导干部而言,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公与私如何取舍,更见共产党人的信仰、作风和操守。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打听到国外有种带嘴儿的烟,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并想从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主席得知后严肃地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廉洁公正、摒弃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习近平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的就是涵养共产党人的尚公、奉公精神,严护公道、严守正道。
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根子也是要管住这个“私”字。公权,是人民赋予的,是国家执政的根基。诚然“有公心必有公道”,但惟有始终从严养性,才有公心源深而不断。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自律以严,还是他律以严,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在推进现代治理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必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也才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