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五行志》探微

2014-09-24 12:13李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汉书价值

【摘 要】《汉书·五行志》由于其编撰体例和承载的“迷信谶纬”思想,而备受批评和冷落,相对于《汉书》整体研究来说,有关它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近来,对其研究有升温的趋势,内容也涉及到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五行志》的创作意图、思想和价值考论方面,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汉书·五行志;编撰;思想渊源;价值

班固仿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出了另一部史学著作《汉书》,他改太史公的“八书”为“十志”,其中的《艺文志》、《地理志》、《刑法志》、《五行志》都可以说是班固的首创。《汉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历来对它的相关著述甚夥,其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是作为“十志”之一的《五行志》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可能是因为它和五行谶纬等“封建迷信”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直备受冷落。其实相对于其它志而言,班固对《五行志》可谓是着墨最多、用笔最深,有着很大的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有关研究论述也逐渐增多,下面笔者将对其做一次深入探究。

一、《汉书·五行志》的创作旨归

对于《五行志》的编撰目的,学界对此说法不一,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甚至说到:“班氏《五行志》不可作也。”这应该是对班固《汉书·五行志》的最大否定了。现在我们暂且不论别人的观点如何,先看一看班固本人的想法:“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揽仲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传《春秋》,著于篇。” 由此可见,《春秋》、《尚书·洪范》、《洪范·五行传》和以京房《易传》为主的易学著作是《汉书·五行志》的思想渊源和素材依据。因为阴阳五行思想由来已久且一脉相承,所以班固在撰述《汉书·五行志》时,时间可以追溯到成周时期,并没有遵循整部书的史学叙述范畴。西汉,自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思想之后,阴阳五行思想开始盛行,各家传《易》,谶纬思想也一度流行,作为一代大儒和有志的史学家,班固也是秉承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创作宗旨,借鉴结合董仲舒、刘向、刘歆和京房等人的观点,对于当时的阴阳五行思想和相关社会现状作了一次综述。

虽然不同于太史公的“发愤著书”,但是《汉书》作为一部文人创作的巨著,难免也会参杂作者本人的情感因素。《汉书·五行志》作为一部记叙阴阳五行思想的作品,只记灾异事件,而不涉及祥瑞之事,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怀疑和思考的空间。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来考量,班固编撰《汉书·五行志》不能不说是有一定的政治意图。向燕南认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志》的政治目的”,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白寿彝在《史学概论》中说到:“《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基本上讲的是国家的职能。”西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最终导致王莽篡权,西汉灭亡。至于东汉初期,国家相对比较安定,社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权臣擅政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一些有识之士便以阴阳五行思想和礼法制度来“匡正汉主”,希冀国家能恢复到汉武时期的辉煌状况。“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班固撰写《汉书·五行志》,其意图也是如出一辙。

《五行志》征引京房《易传》相当多,可见班固对他是相当重视的。京房本人是两汉传《易》的大家之一,他一生都致力于“考功课吏法”,希望君主能够举贤任能,他认为只有贤明之士得到重用,灾异才会消失,祥瑞才能出现。其实班固和京房的用意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在用《洪范》大法和《春秋》大义来竭力维护封建正统统治。“《河图》命庖,《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迫叙。世代寰宝,光演文武,《春秋》之占,咎征是举。告往知来,王事之表。”杨树达先生在《汉书管窥》一书中曾说到:“古人于君主专政无可奈何,故创为五行灾异之说以恐之。汉世此说盛行,故班创为此志以记其说。”不管怎样,班固自述编撰《五行志》的意图还是比较中肯的。

二、《汉书·五行志》的易学渊源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它所阐释的思想内涵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社会影响甚大。《汉书·五行志》作为记叙阴阳五行思想的著作,其中也承载了许多《易》学思想,第七上首句就是《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两汉灾异不断,阴阳谶纬思想盛行,传《易》者有多家,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汉初,传易者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讎、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尝立,后罢。后汉施、孟、梁丘、京氏,凡四家并立,而传者甚众。”《汉书·五行志》直接征引京房《易传》的地方有83处,相关引文有170多条,这对后人研究京房易学和当时的易学思想大有裨益。

京房《易传》的确是《汉书·五行志》的一个思想渊源,但在《五行志》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易学传承的一个大概脉络:“河出图,洛出书”,伏羲氏依河图作八卦,禹治洪水,得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其后各家传易,依经治典。不管《汉书·五行志》有多少弊端,它在易学思想的传承上还是意义重大的。

三、《汉书·五行志》的价值考论

(一)文献史料价值

班固评价太史公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实作为受儒学思想浸淫更深的史学巨匠,班固编撰的《汉书》更是遵循史家的“实录”原则。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汉书·五行志》中所记载的大量事件和现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其包罗万象的文献史料,为很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比如现在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历代蝗灾的研究、历代科技发展演变的研究等等,都会引用或参考《汉书·五行志》中的相关史料。

《汉书·五行志》主要在中国自然灾害史、中国古代自然科技和天文现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五行志》中记录自然灾害的事件和现象相当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卜风贤教授,作为农业灾害史和农业科技史方面的专家,他认为《汉书·五行志》中所记录的灾害,符合现代灾害学要求的灾种有30多,其中的蝗灾、旱灾和地震灾害都不在少数。例如其中记载的:“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班固所记载的现象应该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沙尘暴,这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我国西北地区就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了。《五行志》中关于地震灾害的记录有多处,“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元帝永光三年冬,地震。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对于一些震前怪异现象的描述,依据现在科学知识判断,里面的记载也是相当准确。

《五行志》中有关自然科技方面的原始材料也是相当的多,如元始元年“六月,长安女子有生儿,两头异颈面相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长二寸所。”这可能就是我国关于连体婴儿的最早记录了。还有“魏有女子化为丈夫”,“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这是关于男女性别转化的记载。《五行志》中记录的许多如“毛孩”、老人头上长角和牛马的变异等奇异之事,在现代均可用生物科学的知识去解释。还有关于铁炉爆炸的记载,为我们今天研究西汉时期的冶铁技术和规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天文气象和地学方面的记载在《五行志》中也多次出现。例如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第一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还有对日食、陨石等等的记载,均为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二)文学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数是文史哲不分家,班固的《汉书》虽然是一部宏大的史学著作,但在文学文化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作为《汉书》中同《艺文志》、《地理志》、《刑法志》一样有着开创意义的《五行志》,在体例、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在正史中,《五行志》不仅作为《汉书》先河之一,其专门记载自然灾害现象的体例也被后来的许多史书所继承。例如《后汉书》、《晋书》、《宋书》、《齐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中都有记录各种自然灾害的《五行志》,其它史书还设有《灵征志》、《符瑞志》等,也是受《汉书·五行志》的启发和借鉴。中国很多文学创作都和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志怪小说或多或少也会和《汉书·五行志》以及其他一些史书中记载的“灵异事件”有关。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古人把外界所有事物和现象都能归结到五行相关的范畴中来,后来五行思想总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潮紧密相连。例如,武帝时迷信思想盛行,董仲舒就将五行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创立新思想体系,以此来干预社会。通过《汉书·五行志》中董仲舒、刘向刘歆父子、京房等经学、易学大师的言论和人们对自然灾害现象的反映,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

《汉书·五行志》在保存古代典籍方面也意义重大,比如对于已经亡佚的《京房易传》,现在我们大多只能靠《五行志》中引用的相关材料来考证它的内容和思想。《汉书·五行志》中还记载的一些童谣,不仅在文学创作体裁方面值得重视,在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与《汉书》中其它部分相比,《五行志》的确受到了太多的冷落和批评,其中以刘知幾和龚自珍的批判最为苛刻。不可否认,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重视它的价值和意义。其实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转变,人们对《汉书·五行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其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现在学术界更是有许多为《汉书·五行志》正名的论述。对于《汉书·五行志》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其价值和意义才会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Z]. 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陈其泰.《汉书·五行志》平议[J]. 人文杂志,1993(1).

[3]赵濛.《汉书·五行志》的历史价值[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3).

[4]向燕南.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志》的政治目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

[5]白寿彝.史学概论[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1).

[6]彭曦.试为《汉书·五行志》拭尘[J]. 天津师大学报,1984.

作者简介:李贺(1989- ),男,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猜你喜欢
汉书价值
水滴石穿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