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今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达12千米,余震1335次。截至8月8日15时,此次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09万间房屋倒塌。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各级党组织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组织抗震救灾。挺身而出的党员志愿者,在危如累卵的建筑物下搜救幸存者,冒着生命危险决战牛栏江堰塞湖,在滚滚泥石流中指挥灾区群众转移,强忍失去亲人之痛投入抗灾抢险。紧急驰援中,还有来自人民子弟兵、公安战线和云南各地的党员志愿者,英雄们用“使命”、“堡垒”、“牺牲”、“担当”、“志愿”这些闪光的词汇,诠释了共产党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传递正能量,如何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为灾区群众擎起了一片天。
上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共产党人更是如此。突发灾难面前,无数共产党员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是压倒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困难的根基。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灾区有很多党员将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舍小家顾大家,很多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他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了”
村民们说:“他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啊,一直带着我们搬运救灾物资,这下,他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了……”这个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的人名叫周清顺,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冷家坡社小组长、共产党员。8月9日凌晨,他猝然倒在抢险救灾现场,终年43岁。
地震发生后,周清顺带领村民抗震自救,连续工作。妻子回忆:“他有严重的高血压,因为脑出血还做过手术,这次连着三天没睡觉,说也不听,强忍疲劳带领大家搬运救灾物资。”难以想象,周清顺怎样熬过这三天三夜的。有村民回忆,当时,看见这个好人一阵阵捶打自己的脑袋。可是,房倒屋塌,哪有可能让他歇一歇呢!事后,医生抢救了20多个小时,无济于事,全村老少失声痛哭。
“干部们都站出来”
“干部们都站出来,帮助群众转移”;“大家照顾好老人娃娃,赶紧转移,要快”。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在地震发生之后一路狂喊。他一边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救援,一边想办法向外界发送受灾信息。一时间,五个党支部的127名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中。此时,唐正云自家房屋已经垮塌,家人被埋。他顾不上回家救援,等到群众安全转移后,才带领几个党员回村,救出6名村民,可是,却没能救出自己的家人……
“困难应该怕党员”
使命责任重如山。在另一个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沙坝村,支部书记李玉凡调兵遣将,80多名党员分成3个小组,负责安抚群众、打通道路、调配物资。他们提出:“灾难面前,党员更要亮出身份,没说的!”几天时间,在党员的带领下,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终于打通了。李玉凡感慨而言:“党员不该怕困难,困难应该怕党员!”
“娘啊,我不是您一个人的儿子”
地震发生后,龙头山镇龙泉村伤亡惨重。地震发生前一天,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绍华刚把母亲送到县医院。73岁的老母亲患有晚期肺结核,需要及时救治。可是,地震发生了,杨绍华来不及向母亲告别,当即往回赶,一路参与抗震救灾,救出受伤群众8人。他一边参与救灾,一边联系6名村民小组长,了解村里伤亡情况,安排抢险工作。8月3日晚上,杨绍华终于赶到骡马口自然村,已经疲惫不堪,又立即投入抢险救灾中。他一直干到8月5日下午,忙完后勤保障事项,这才想起老母亲还在医院呢,赶紧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娘啊,对不起了。我不是您一个人的儿子,龙泉村正需要我……”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大灾面前更显担当。龙头山镇翠屏村党员宗朝禄是镇上一名电工。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村外抄电表呢。他从未见过这么严重的灾情,心里也害怕。可是,瞬间他就一鼓作气跑进村里,通知村民赶紧转移。地震发生当天,余震不断,为了安抚村民情绪,他四处奔走,帮助村民们领物资。妻子也有怨言,都什么时候了,还不顾顾自己的家。宗朝禄劝慰妻子说:“我是党员啊,我不上谁上?”
下篇
突发的灾情,偏僻的山村,山体滑坡,道路受阻,危险在即的堰塞湖,在危急情况面前,丝毫没有影响紧急驰援大军的脚步。救灾中来自远方的党员志愿者,他们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同样是全身心的投入,同样有青春生命的付出。
“我是来救人的,我水性好,我先来”
最近,抗震救灾英雄谢樵的名字传遍中华大地。8月4日下午4时左右,“90后”战士、共产党员谢樵所在的云南边防武警部队,赶往震中小寨村抢险救灾,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挡住部队去路。暴雨中,谢樵主动请缨:“我是来救人的,我水性好,我先来!”说着,他脱掉外衣,向对岸游去。一次余震忽然袭来,一块块石头从山上坠落湖中。无情的巨石激起浪花,湖中泛起深深的漩涡。谢樵被一块石头击中,在水上奋力挣扎,渐渐沉入水中,英雄远去……
“咱们是党员,跟我往前冲”
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培训基地接到救灾命令,迅速组织救援队伍,从昆明向鲁甸挺进。到达震中区龙头山镇后,救援队伍没有片刻休息,挑选30多名党员组成突击队,连夜向受灾严重的八宝村进发。突击队负责人罗敏慧要求:“面对塌方、滑坡,群众有危险,咱们是党员,跟我往前冲!”突击队员们靠徒手挖掘,营救出多名被困群众。从八宝村撤离时,突击队员已有50多个小时未合眼。在龙头山镇短暂休整后,党员突击队又投入甘家寨救援中。
“我们是党员,我们必须上”
在龙头山镇承担震后消毒防疫任务的解放军某部防化团,由25名党员组成突击队。烈日高温下,队员们每天背着25升的便携式洗消器,不间断作业12个小时以上。一直罩在防护服里,官兵身上长满红疹子。突击队长刘远飞说:“震区致病菌密集,很容易感染。因为我们是党员,我们必须上。”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是我的家”
地震发生后,58岁的“年轻党员”李英俊坐不住了。8月4日,这个入党刚刚两年的志愿者,摘了自家果园里的苹果,带了几十个馒头,开着自己那辆“抗震救灾专用车”出发了。李英俊说:“我必须去,这辆车就是一面大旗,一种承诺。”这辆面包车,车头一面“共和国义工”的红旗分外醒目。有记载,这辆车已经开了12年,驶过40万公里,到过汶川、玉树、彝良、芦山……李英俊说:“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是我的家。”这次,他昼夜兼程,一个人从河北邢台直接开赴云南鲁甸,随即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李英俊说过:“成了党员,责任使命更重了。入党前是根柴火,入党后就变成一支蜡烛,可以点燃更多的人,一起干!”
抗震救灾的工作还在继续,共产党员志愿者可歌可泣的事迹还在传扬。灾害无情,党旗恩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与人道主义的光芒永存!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杨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