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教学探索

2014-09-23 02:35马石迎李世阳
企业导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育精神素养

马石迎++李世阳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非常必要,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业素养;高校德育;教学探索伴随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迎来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机遇,当然也面临不少挑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时说:“许多高校在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亟待加强的地方,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反映,一些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基本的职业训练不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吃苦奉献意志还需锤炼。”事实证明,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不熟悉企业文化,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也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高等教育应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将企业文化引入高校德育课堂,在德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开展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内涵。现代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被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和“现代管理的成功之道”,并在美国企业界广泛运用并取得实效,逐渐涌现出以通用电气“群策群力”模式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也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涌现出以海尔文化、华为文化为代表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各大知名企业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养,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等功能,通过树立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使企业充满活力,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二)企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首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历程的结晶,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在自身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任何企业文化都是对自身奋斗历程的总结和凝聚。企业在建设、生产、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蕴含着企业建设者、劳动者的高尚情怀,展示着他们的多姿风采,体现着一种具有无穷魅力和无限力量的企业精神,并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企业愿景、企业奋斗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物质文化都会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作为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国的美国,在管理领域不断创新,从泰勒制到福特生产线,再发展到企业文化理论,我们发现只有尊重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更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也是被企业员工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因此,学习企业文化可以更好的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等职业精神,可以更好的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企业文化本质在于以“文”化“人”,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企业文化的产生,都是在继承发展本国优秀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事实证明,作为企业文化非常盛行的日本,也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甚至有企业家涩泽荣一写下《论语与算盘》这样的企业管理名著,专门阐释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美国的微软文化和IBM文化都是诞生在美国文化基础上的。同样,像海尔文化和张裕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注释和创新。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文化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典范,而张裕集团的发展理念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注脚。怀抱着实业救国理念的张弼士先生,克服种种困难,打破国外葡萄酒产业的技术封锁,创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基地,获得孙中山先生“品重醴泉”的美誉。而今天的张裕集团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国、敬业、优质、称雄”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这本身也是很好的德育资源。

二、高校德育教学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有力的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行业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基础低,起步晚,在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等方面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片面重视学术、技术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岗位适应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但大多数校企之间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训练场地、参与实训指导等层面,难以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内涵,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在高校德育课堂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学校,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的发展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产学研结合,培育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职业素养是职业

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它能很好的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体现在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用人单位不仅看重文凭和技能,更看重职业素养,看重员工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而目前很多大学生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在校成绩好,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很少刻意培养职业道德,甚至在就业方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所以我们应在强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挥全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一流的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气质,是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标志。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优化大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规范,明确自身的发展远景,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做好铺垫。

(三)改进高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手段。高校德育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符合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还要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只注重对对学生简单灌输和说教,而要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强职业判断力,能够增强对企业的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把学习企业文化,在德育课堂上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及企业文化,亲身感受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通过对一个个企业的具体发展历程和价值观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样可以把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要求更好的落到实处。同时,在对企业文化中的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的学习中,通过切身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精神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