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芝
摘要:森林作为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调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结合龙里县的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运行状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作深入分析。
关键词: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 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66-1
1 龙里县国家公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现状
龙里县于2009年度开展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2013年起,补偿标准提高到15元/亩,其中9.75元兑现到林农,0.25元为公共管护费。全县补偿面积为22.27万亩,涉及7个乡(镇)30个村2731户,其中集体9万亩,117户,个人13.27万亩,2614户。截止目前,全县共发放补偿资金1251万元,其中,林农共获补偿资金1225万元。
2 龙里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龙里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上龙里县原区划界定的公益林在林改过程中,相当大一部分已划分到个人,涉及的农户多,工作量大,给管护协议的签订和补偿基金的兑现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林农需要管护的森林面积大,国家资金补偿额度有限;其次,在2011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龙里县乡(镇)林业站人、财、物、事等权限划归乡(镇)管理,2014年3月。乡(镇)林业站在撤乡并镇过程中被撤销,并到镇农林水服务中心,林业工作人员工作变动大,难以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专门从事该项工作,从而造成该项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甚至留下管理漏洞;再加上龙里县一些地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森林防火难度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难以控制;最后,用于此项工作的工作经费严重不够,给兑现的准备和管护合同的签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1 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性
由于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对森林的维护以及管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地区,植物的成活率很低,从而提高了森林种植成本,农民由于薪资酬劳过低,工作积极性较低。由此,森林生态效益得不到保障,不能适应龙里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龙里县地域面积宽广,森林资源种类丰富,各乡(镇)财力和对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重视及投入程度不一致,导致实际取得的生态价值和相关规定之间存在不适应性。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
龙里县只将部分重点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很多退耕还林工程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期养护不到位、国家补偿资金的管理不完善,从而降低了整个森林生态建设项目的实际效益。
2.3 市场化机制不健全
由于龙里县财政难以保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长期发展,仅仅依靠着政府资金支持,难以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当没有市场和社会的多种资金筹措渠道支持,就会难以保障资金供应的持续性,这就意味着财政转移支付不能完全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3 完善龙里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措施
3.1 提高并优化补偿标准
目前,龙里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主要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很难支撑补偿机制的长期运行。为此,政府应该大力倡导,鼓励民间团体加入森林保护的队伍中来,还可以通过福利彩票等形式提升人们对补偿机制的关注和资金支持。但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森林生态效益服务市场机制,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并向市场作宣传和推广,从而充实森林补偿机制的备用资金。从管护难度、管护标准及地质地形等方面估算,对于像龙里这样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应从现在的15元/亩提高到50元/亩,才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效果。
3.2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龙里县实际情况,对补偿机制作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责任制度,对资金来源进行统一记录,明确其管理范围,并且要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提高其环保意识。作为政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针对资金建立一项管理机制,并且将具体的使用状况进行公示,做到透明化,获取老百姓的充分信任。
3.3 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
龙里县对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完善要不断地与外界接轨,学习和引进省内外的优秀实践经验,要灵活地运用补偿机制,以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作为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细化责任分配,明确奖惩制度,从而使运营者主动遵循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
3.4 森林管护模式的调整
龙里县公益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进行管护:一是林农个人自行管护与聘请,专职护林员相结合的管护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权属为个人的公益林地块,这类地块的管护工作由林农与县林业局聘请专职护林员相结合进行管护;二是集体管护与聘请专职护林员相结合的管护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权属为集体的公益林地块,这类地块的管护工作由村、组集体组织管护与聘请专职护林员相结合进行管护,集体管护采取的方式有集体聘请护林员管护、集体研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轮流管护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创新工作经验,以指导后续的工作,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做得更扎实,守护好全县的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 魏燕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7):56-57.
[2] 刘飞.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0,(3):12-13.
[3] 曹小玉,刘悦翠.中国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途径探析[J].林业经济问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