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域下的凉山州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2014-09-23 22:12李浩淼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凉山州

[提要] 凉山州因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异军突起,旅游业因此也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应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可循环开发利用为前提,体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走旅游循环经济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凉山州;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8日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所谓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客观规律重新构建的经济系统,通过对既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考虑、整体筹划、综合开发和再生利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凉山州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市16县,境内有彝族、汉族、回族、藏族、傈僳族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约478万,其中彝族人口约236万,占49.4%。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现共有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条骨干旅游线路,5条常规旅游线路,9个旅游产品群,33条各类旅游专线。

凉山州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如其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便是一座堪与春城昆明媲美的春天栖息的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也因其独特复杂的地质结构所形成的自然美景,如以“螺髻山开,峨眉山闭”著称的古冰川天然博物馆螺髻山;阳刚挺拔、阴柔媚态的盐源县公母山;山水相依,坚柔并存的喜德县小相岭;童话世界韵味十足的木里县寸冬海子;钟灵毓秀的雷波县马湖。更因其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彝文化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美轮美奂的歌舞文化、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热情豪爽的饮食文化以及婚丧嫁娶等彝族文化独具魅力,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木里藏乡文化等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人民日报》由此而赞誉“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凉山州民族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所承载的民族情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凉山州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旅游业是环境依托型产业,良好的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基础。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是旅游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旅游目的地环境不仅是当地总体旅游产品构成中的最基本要素,而且还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决定因素,更能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程度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性、脆弱性和可变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状态是旅游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规范各参与主体行为,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良性循环。首先,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加大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巩固现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抚育相结合,对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区域实施生态重建,建设生态修补和恢复试验区。

其次,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和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开展生物物种资源现状调查,建立珍稀、濒危及特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有效保护栖息地;对原生地保护困难的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实施迁地保护,规划建立一批野生动植物抢救、驯养、繁殖中心和珍稀植物栽培等特别保护基地。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特有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人为活动频繁区域设立界桩、界标,有效保护湿地核心区域。

再次,开展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沿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主要河流建设沿江生态防护林带,增进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湿地之间生态联系,恢复和强化重要河流的“生态廊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

最后,完善自然保护区布局。解决保护区权属不清、边界不清、重复管理的问题。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空缺区,在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通过新建、调整及拆并,使保护区布局更趋合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大建设投入,完善管护设施,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建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加强重点保护物种的监测。

(二)合理确定景区容量,科学规划景区游览路线。旅游景区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最重要构成要素,从一开始进行规划开发时就应合理确定景区容量,当景区待客量已达到饱和时,可安排工作人员到景区外进行“谢客”,通过限制游客数量以减少景区承载压力。同时,旅行社在设计旅游路线时,应该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景区为重点,推行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如针对整个“五一”三天假期中,邛泸景区由于缺乏科学游览路线规划造成人满为患,车轮滚滚,拥挤不堪的情况,可以设计徒步登泸山、自行车环邛海路线,引导旅游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维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凉山州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均衡,以州府西昌市为中心的安宁河流域旅游开发速度加快,旅游线路日渐成熟,而凉山州东北部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水平十分落后。因此,需要对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凉山州旅游进行东南西北全方位的开发,以缓解邛海—泸山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等一线景点的压力,避免这些景点游客超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开发优化东部的彝族文化旅游板块;南部历史文化旅游板块;西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板块;北部红色生态民俗旅游板块。继续完善和推进精品旅游线路。按照线路统筹思路,编制线路统筹规划,巩固“十一五”推出的螺髻山生态之旅、泸沽湖摩梭风情之旅、航天科技之旅、火把节专项旅游之旅、冬春阳光之旅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着力推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彝族风情旅游线路。着力开发高端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凉山州自然生态优势,深度开发面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生态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等特色旅游品牌,构建高端生态旅游精品。endprint

(四)加大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旅游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循环经济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发展迅速,而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对参与旅游过程的各主体加强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力度,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景区旅游资源、景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各部门应采取各种环境教育方式,培养各参与主体的生态道德观念,规范其旅游行为,树立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从而推进旅游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如旅游者在进入景区之前,导游通过案例,运用景区的多媒体或交通工具上的多媒体展示某个景区的环境演变过程,使旅游者对环境破坏产生的恶果进行初步的了解,形成环境保护基本的认识观。在景区内设置具有环境意识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关于生态环境景观的科学解说系统,提醒旅游者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或野生动植物标本馆、科普馆、科普长廊,有条件的景区可设立陈列厅、博物馆和生态教育馆等,调动旅游者的感觉器官,为旅游者享受自然美景和当地文化提供一个知识的平台和进入的通道。通过管理者或服务人员的示范作用,对旅游者进行行为教育,让旅游者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此外,景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如餐饮、旅馆、交通等,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都要求遵循生态的原理,贯彻教育理念,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作为旅游酒店,自身应积极构建“绿色饭店”经营模式,提供生态客房、采用节能降耗设备。如针对酒店硬件设施的整改,在绿色设计方面,采用具有隔热、保温、减少噪音的新型墙体材料和环保装饰材料;在绿色照明方面,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源,采用节能灯;在节水措施方面,把酒店住宿淋浴改成踏板式开关,减少污水排放,并改造淋浴水的小循环系统;在环境管理方面,建立厨房油烟机处理系统,设立三色垃圾分类处理装置;在绿色餐饮方面,杜绝不可降解物质的采购和使用,在餐厅设置绿色食品展台,并在餐厅设置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在控制饭店清洁剂、消毒液、洗涤剂等化学品用量方面,通过实验,列出常用化学品的每天耗用量,使常用化学品消耗量下降。这样在提升酒店服务品质并带来良好声誉的同时,也为酒店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交通作为旅游的重要支撑,有着较大的节能空间。针对进入凉山交通瓶颈打破自驾游增多的情况,应当提倡自驾游拼车的方式,同时在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而改以电瓶车、自行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以在景区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制定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建设与专项规划以及自行车专用通道建设规划,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使用混合动力系统,对于短程旅游线路提倡以步代车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巧玲.循环经济3R原则在物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应用[J].泰山学院学报,2010.2.

[2]李浩淼,陈梓楠.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凉山州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两次西行台风登陆对凉山州影响对比分析
凉山州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