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4-09-23 17:46关翩翩江丽思
当代旅游 2014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关翩翩+江丽思

摘 要:本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起源、传说、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麒麟舞的发展历程、国内分布及特征、当前麒麟舞开发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对麒麟舞资源开发价值和可行性论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上提出更利于麒麟舞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关键词:麒麟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传承;发展

近年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倡导下,国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2006年6月河北省黄骅市、河南省兰考县、广东省海丰县麒麟舞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下,人们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广东省海陆丰麒麟舞、东江麒麟舞、客家麒麟舞和黄阁麒麟舞等保护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当地民众也以把麒麟舞作为故乡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如何更好地开发麒麟舞资源,将其传承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显然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

工作。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概述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为“四灵”之首,寓意着太平、吉祥的好兆头,而麒麟舞就是麒麟文化一种升华,是民众生活需要和其文化意蕴相结合的精神产物。由于分布的地区在全国不同的县市,因此在麒麟舞的起源与传说上也是各具特色,如河南兰考的洗冤瑞兽[1]和商丘大刘寨麒麟舞[2]等。在广东惠州的小金口,民间盛传“仙子麒麟”的故事:峨眉山上一“沙仙和尚”驯服了山中的麒麟并让其下山为百姓传祥瑞,当地人们感激他们的功德而编排沙仙和尚戏麒麟、骑麒麟、逗麒麟等诙谐有趣的表演套路,凭借艺术表现形式把传奇色彩引入舞蹈,也让此神话传说得以流传。[3]

数百年来,麒麟舞的表演经久不衰,在于其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麒麟舞是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和其祈祥纳瑞的文化意蕴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绘画、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产物。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现状分析

(一)麒麟舞的发展历程

麒麟形象在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由最初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发展到哲学世界观进而到文学领域,最终走向造型艺术和表演竞技,麒麟已由“神话传说”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麒麟舞,作为麒麟文化载体是不为多见的一个舞种,但现仍然活跃于民间。历史上中原移民多次南迁把中原文明带入广东,广东麒麟舞就是中原吴越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结合的产物。上世纪小金口麒麟舞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期间两次中断,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带动下,部分麒麟舞走进了商业化行列,甚至有登上大雅殿

堂的。[4]

(二)麒麟舞的分布及特征

目前麒麟舞分布地区广泛,呈南北分布之势,广东地区主要分布在黄阁、樟木头、小金口、道滘、黄圃、屯白、海丰等地;河南地区主要分布在睢县、兰考县、中牟县等地;在河北主要是在沧州、黄骅等。[3]

广东做得最好的当数小金口麒麟舞。从解放初到21世纪初,麒麟舞还只停留在最初的祈福活动阶段,仅限于节目和喜庆时才有表演。如今小金口麒麟舞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把麒麟舞、龙形拳等东江文化通过包装、改造得以创新、提升,经过音乐、套路、服饰等方面的全面改造,小金口麒麟舞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让这古老的民间舞蹈在当地广泛流传、发扬,艺术价值不断提升。2010年上海世博会,小金口麒麟舞也亮相在世界舞台上,麒麟舞也借此走出“深闺”,开始作为东江乃至南粤的文化符号出现在各种场合。

(三)麒麟舞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匮乏

在广东麒麟舞之乡,政府都有定期拨款用于麒麟舞的传承和发展,但由于各乡镇财政财力不同导致有些地区资金不足限制了麒麟舞的发展。近几年小金口麒麟舞队虽然得到政府和民众的鼎力支持得以扬名海外,但相比省内其他麒麟舞之乡还是相形见绌,每年用于训练和演出、服装器材添置等大笔开支,往往还是捉襟见肘,可见投入不足仍是最核心的问题。

2.后继乏人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不断向当地文化渗透,麒麟舞的传承和发展也因此受到威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或者改行做贸易,只有老人和小孩在玩麒麟舞,技艺下降,功夫不到家,导致麒麟舞研习出现断层。很多地区健在能耍麒麟舞的老艺人也逐渐减少,麒麟舞的传承令人堪忧。

3.创新性低

在旅游业愈发要“求异、守旧”的当下,麒麟舞这项传统民俗表演也吸引了相当的注意力。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还是趋于保守,麒麟舞随着社会、时代几乎没有任何调整和改善,麒麟舞形象大致不变,道具种类太少,即使遇上比赛和表演也大多主题单调,套路陈旧、缺乏新意,大大降低了其在当代人中的观赏吸引力。[6]

4.知名度低

强势的外来文化冲击下,观看麒麟舞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即使偶有感兴趣的,也对麒麟舞的认识甚少。在小金口每年都举办麒麟文化节,虽说这项传统民俗获得政府扶持,但仅仅靠着文化节短短一两天的表演与宣传,普通民众依旧很难看到麒麟舞的踪影,难以提高麒麟舞的知名度。

三 麒麟舞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要成为真正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把麒麟舞亮出来、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和参与保护、传承麒麟舞。举世公认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无污染、成本低、见效快,是带给人们欢乐和愉悦的行业,借助旅游开发来传承麒麟舞,犹如为麒麟舞搭建了一个发展创新的平台。[7]麒麟舞的审美价值可成为独特的旅游吸引物。麒麟舞是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有规范的表演程式,麒麟“龙头、麋身、马蹄、龙鳞、牛尾”的造型也格外吸引眼球,通过表演者高超的舞艺、变换的场景、节奏鲜明的鼓点给观众带来审美和享受。麒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千百年的人文底蕴,麒麟舞再现了麒麟的各种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如“麒麟送子”、“麒麟吐玉书”、“仙子麒麟”等,这些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以强化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从而巩固麒麟舞及麒麟文化在群众中的影

响力。

此外,旅游开发为麒麟舞保护提供资金保证,受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限制,当地人们很可能处于谋生而丢弃麒麟舞,通过保护性的旅游开发,发挥自生“造血”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必能推动当地民众积极投入到麒麟舞的发扬传承中去,麒麟舞亟需顺应社会发展让观众喜欢和接受,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成为一种良性的经济推动力,吸引更多人走到传承人队伍当中,同时不断推动麒麟舞的创新和发展。

四 麒麟舞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和方法

(一)挖掘麒麟舞的深层潜力,提高其品位

首先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在麒麟舞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立场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作为政府部门,必须要在宏观上进行规划、监督和协调,在人才、产品品质定位上进行把关,在投资、融资积极鼓励和引导。其次避免旅游资源商品化。麒麟舞旅游资源开发要杜绝肆意亵渎和歪曲旅游地资源的现象,不能只仅仅为了经济目标而忽略麒麟舞的传统和本质,出现拖累麒麟文化传统,应该从市场角度对产品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规划、开发,符合当地民俗特色。

最后创新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地域文化的开发、转化、创新必然赋予其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品质,否则地域文化的创新就无从谈起。[8]麒麟舞的创新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丰富、拓展,如对麒麟舞有关的建筑、器物、服饰、歌谣、音乐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编、复原相关器物、表演,提高麒麟舞的立体表现力;然后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编排新型的麒麟舞蹈,包括新的题材和新的表演方式;还可以挖掘相关民俗体验活动,如麒麟的制作、染色、表演仪轨等,使游客由局外的观看变成局内的参与。[9]

(二)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民族

品牌”

加强传媒宣传力度。麒麟舞宣传需要政府、麒麟舞表演团体相互合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公众媒体进行宣传,如通过拍摄麒麟舞的纪录片进行电视媒体等广告宣传或者作为旅游产品向旅游者销售。开展旅游文化节。小金口镇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的麒麟文化节,从2007年举办首届麒麟文化节,从文化节的主题“麒麟文化节暨春季招商会”来看,以文会商、以商促文,效果非常好,不仅打响了麒麟舞的招牌,还为资金筹集寻出一条出路。开发相关旅游旅游商品。对一个地区进行旅游开发,那必要做到吃、住、行、游、购、娱各项要素的齐全,当然不能遗漏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购”要素。比如,设计制作麒麟文化相关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和麒麟饰件,如麒麟布偶、麒麟挂件等,还有表演中所用到的器具,如各种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等都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可行性

开发。

(三)建立表演团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表演老艺人的地位。目前随着麒麟舞表演艺术逐渐老龄化,老艺人们是麒麟舞传承和发展的活宝,不仅要肯定他们的技能,还要想方设法保障其生活和表演的条件、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对老艺人和其艺术作品实施重点保护。普及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麒麟舞是一种集体舞蹈的表演形式,一方面,让麒麟舞走进中小学生课堂,编写乡土教材,开设课程,使麒麟舞强身健体的价值得到体现,也进行了麒麟舞民俗文化的传统教育;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的表演者,排练出有质量、有水平、有创意的,既有传统特色,又有强烈现代意识以及体现麒麟文化的麒麟舞表演节目。

(四)加大对表演场所的建设,形成文化聚点

建立文化博物馆。麒麟舞的发展是需要静态和动态传承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建设集中性的展示场所,展示麒麟舞的史料、器物等,让游客利用暂短游览也能浓缩地认识、了解麒麟舞。开发旅游专线。开发麒麟舞传统表演艺术旅游专线,让游客通过欣赏和参与体验传统表演来了解地方、体会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因此,麒麟舞的旅游开发应积极与旅游界、企业界联合,从文化产业化入手,打造当地文化市场的新天地。[8]如在小金口麒麟之乡,当地通过对旅游产品捆绑组合,打造结合了惠州西湖自然观光、客家美食品味、龙门农民画民俗体验等的综合旅游专线产品。

参考文献

[1] 尚晴. 兰考县麒麟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 袁小星. 河南商丘大刘寨麒麟舞探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24-125.

[3] 罗晓敏. 浅谈东江麒麟舞的发展历史[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6):118-120.

[4] 姚佩婵. 广东小金口麒麟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5] 邢金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麒麟舞的传承与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44-47.

[6] 肖向明,陈晓林. 守望民俗的精神家园——论惠州民俗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11-15.

[7] 关芳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以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D].暨南大学,2009.

[8] 杨淑鸿.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思考——以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丝绸之路,2010(6):60-62.

[9] 李飞. 东江麒麟舞开发与保护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97-9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