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银
目前全国农机维修厂(点)22.6万个,其中民营与个体修理厂(点)数量占85%。农机修理厂点从业人数达48.8万人。据农业部2007年调查,目前乡(镇)维修点修后的农机使用寿命比原县农机修造厂降低1/3,其耗油率升高10%~20%,功率降低5%~10%。由于维修质量不高,拆卸频繁,小型拖拉机平均每年修理拆装1.8~11次,许多机器不是用坏的,而是修坏的。
农机维修时,常常会遇到“换件几千元,问题老一个”的疑难病症,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没找到故障的根本原因,虽更换了零件,故障的隐患仍然存在,自然会发生接二连三的损坏了。维修质量低劣人为原因占很大比例。
1.错把故障现象当作故障原因
故障诊断要准确。在诊断故障时,要有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若盲目拆检,会使原来的故障未排除,新的故障又产生,导致诊断难度增大。不能看到什么零件坏了,就换上什么零件,没有进一步查明原因。如发动机“拉瓦、烧瓦”只是故障的现象,造成“拉瓦、烧瓦”的因素很多,不做进一步的检查、分析、排除,仅换几个坏了的瓦,老故障就会重新出现。
2.注意故障间接损坏的零部件
有时准确地找到了零件损坏的原因,更换了零部件,但零件的损坏仍然继续发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明显的直接损坏可以带来间接的其它零件弯曲、变形的后果,不经仔细认真地分析、检查却很难发现。如大减速齿轮打齿后的断齿,夹在大、小减速齿轮之间,挤破后桥壳的故障易发现,但后轴的弯曲、变形则较难发现。因此,必须注意推断不同零件损坏后带来的不同范围的间接损坏后果。在直接损坏零件的同时,对间接损坏的零件如弯曲、变形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修复或更换。
3.忽视使用、保养、操作
使用、保养、操作不当,会造成零件早期损坏。但发现损坏后却难以看到使用、保养、操作不当的情况。有的机手还误认为错误的使用、保养、操作方法为正确的,当查问他们使用、保养、操作情况时,也不愿意提供这方面的真实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故障原因的分析,使错误的使用、保养、操作得不到彻底地纠正。仅换件问题当然是不能解决的。
4.乱拆乱装,零件脏污
有的农机修理点,设备简陋,场地条件差;有的搭个棚在路边从事修理;有的走村串户,未带专用修理工具;有的修理工,拆装零配件时蛮干,乱拆、乱扔、乱摔,致使一些零配件磕碰、损坏。“带病”的零配件装机后会出现故障;零配件表面脏污,有尘土没清除就装机,也将引起故障。
5.安装错位,调整错乱
有的修理工工作粗心大意,在修理拖拉机的正时齿轮室的齿轮、曲轴与飞轮,变速箱内的齿轮,空气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及垫圈时,没有严格按照相互之间要求的位置和标记安装,因零件之间相对位置改变而造成各种故障。拖拉机各调整部位,如气门间隙、轴承间隙、供油时间等,在修理时必须按要求规范调整,才能保证各系统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正常工作。若调整不当,便会发生各种故障。
配合副的配合间隙要合适。发动机工作时,其主要配合副(如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套,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及活塞销座孔,曲轴轴颈与主轴承及连杆轴承等)大都处于高速旋转和运动状态,有的处在高温、高压及润滑条件较差的环境下工作,它们的工作寿命基本上决定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这些配合副的配合间隙应保证在技术标准范围内。同类的配合副应尽量保持一致,切不可接近标准的极限值,否则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活塞环开口间隙也应保证在技术标准范围内,最好统一取标准的下偏差值,且不可接近标准的上偏差值,以延长其使用期限。认真检查活塞环的侧隙、背隙,达不到技术标准的,决不可勉强使用。
6.拧紧勿松,拧多勿少
有的修理工在维修机件时,喜欢用“拧紧勿松,拧多勿少”的修理习惯,认为拧紧一点保险,其实不然。如连杆螺栓拧得过紧,容易引起烧瓦抱轴;轮毂轴承装配过紧,拖拉机跑不起来而且费油,机件磨损快。发动机内、空气滤清器内机油加得过多,容易引起飞车,若制止飞车措施不当,将发生机件损坏事故。
7.图便宜,装劣件
拖拉机维修换用新件,若检查疏忽,购便宜伪劣零配件,明知有缺陷还继续装机,无疑会造成人为故障。如螺栓螺纹断扣、轴承材质不好、转向节处有裂纹等还凑合装机使用,必将留下安全隐患。
人为故障应以预防为主,严格遵守修理操作规程。在修理中,除要使装配零件的材质、规格符合技术要求外,还要坚持零件无锈蚀、无油污、无毛刺和零件不落地的原则。搞好文明生产,提高修理质量,才能避免修理中人为故障。(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