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群+唐爱梅+黄伟林
摘 要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是农业职业学校肩负的重要任务;为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是职业学校面临的紧迫课题。通过挂村联户,“四走两提”,切实提升农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教师不仅有“双证”,更要做到“精艺善教、精技助农”,实现“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
关键词 挂村联户;四走两提;“双精”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78-2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是农业职业学校肩负的重要任务;为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是职业学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湖南省汨罗市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县域内农业多种功能日益凸显,农业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扩展,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多样,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和技术技能型的农业从业者,对农类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区域内唯一的一所重点职业学校,地处农村,“姓农不改姓、兴农不变心”,30多年来,始终立足农业,面向农村,努力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心坎上。2011年,学校立项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来,把教师队伍特别是农类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学校通过挂村联户,“四走两提”,切实提升农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教师不仅有“双证”,更要做到“精艺善教、精技助农”,实现“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
1 搭建农类教师专业发展大舞台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在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生产示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学校采取挂村联户的新举措,即每个老师至少挂职一个村,担任村长助理,协助村务管理工作;每个老师至少联系5个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农类教师根据各个乡镇的主导产业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确定了各自所挂职的村和联点的农户。3年来,26名专业教师共挂村31个,联系农户185户。
挂村联户,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在为农服务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现代农艺技术等专业的一批教师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迅速锻炼成长为“双精”教师。
2 提高教师“精艺善教”的实践教学能力
2.1 建立实训基地,在实践中教学
黑板上是种不出庄稼来的,农业教师挂村联户后,就把实训基地建在所在村组、农户,并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学校建立有200个温室、13.33 hm2的校外实训基地,种有蔬菜、草莓、食用菌、茶叶、金银花等几十个品种的农作物,教师一边参与基地建设、一边进行实际生产,并经常带着学生实习,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改变,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先实践后教学,学以致用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睡觉的一大片。教师先实践,通过生产实践、相互交流,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再回到课堂教学,讲授一个知识点时就会带出好多的实践经历和故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青年教师马军华,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由于在基地连续呆了两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他可以把一堂课上得很精彩,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践,讲的许多知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学生很爱听。
3 提高教师“精技助农”的社会服务能力
3.1 对口技术扶持,推广应用新技术
许多已经很成熟的农业新技术老百姓还没有使用,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认真做好技术支持工作。联户教师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瓜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特色种植试点等多种活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年来,帮助农户引进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等项目242个。曾文胜老师挂职周边的高坊镇凤形村,成立“农技咨询小组”,配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该村常年开展义务咨询活动,他们成立的生姜病虫研究组,定期到周围农户指导生产,使该村的生姜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成为县内外知名的生姜主产区。
3.2 带项目入农户,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参加挂村联户工作的教师主动将学校承担的市级、校级课题《汨罗市“金银花引种与示范”》《湘北野生蔬菜产业化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基地建在乡镇农村,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当地。唐爱梅老师与方伟群老师一起,把她们的科研成果--野生蕨菜特色蔬菜引进大棚栽种,让高坊镇青江村的干部和老乡乐得合不拢嘴。老百姓高兴地说:“送现金送技术不如送个好项目。”
学校通过开展农类教师“挂村联户、四走两提”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精艺善教”“精技助农”的“双精”教师,为汩罗市乡镇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全校农类教师85%以上具备了“双师”素质;同时培养了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专业带头人、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共3项,参与的横向科研项目达12项。我市“双百科技”富民工程、“魅力乡镇”新农村建设工程等多项工作中都活跃着学校农类教师的身影。挂村联户工作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学校服务三农工作受到了诸多好评,《中国青年报》以《他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中国农村教育》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飞翔》等为题报道了学校服务三农工作的典型
经验。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