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一体战作战新模式

2014-09-22 04:56孙霞
现代军事 2014年9期
关键词:敌方潜艇武器

孙霞

编者按:空海一体战概念由美国海军和空军主导设计,目的在于配合盟国进行高度信息化优势作战。实施空海一体战,需要美国海、空军两个军种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程度联合作战。近日,美国空军大学空军战略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哈里·福斯特在《联合部队季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美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应如何运用联合隐身特遣部队这一作战模式来达成其军事目标。

空海一体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自从美国宣布要重返亚太地区后,空海一体战就一直被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嘲讽为一种专为针对中国的战术策略,或被贬低为一种意图削减地面部队的预算伎俩,甚至被歪曲为一种外交上的倡议。其实,无论作战想定是在亚洲、中东,还是黎凡特地区(the Levant),空海一体战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作战概念,目的是面对反进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在地缘和外交进入困难时期,在局势对美国的快速力量投送和快速作战节奏不利的情况下,提高美军的作战有效性。

许多人将美国防部的“联合作战进入概念”理解成空海一体战概念。“联合作战进入概念”强调在广域范围内纵深打击,采用非直接手段和欺骗手段,减轻前沿基地的压力。虽然该作战概念改进了美国高端战争(high-end warfare)的方式,但它还不能完全体现真正的A2/AD挑战:即如何在没有前沿基地和航母的情况下,长期保持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远程密集部署。要克服这一挑战,需要的不仅仅是实现“跨域协同增效”(cross-domain synergy)—这一名词反映了联合部队之间更强的一体化以及对诸如网电战等新生能力的使用—还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思路,将美军的传感器、武器和平台组合使用,产生新的作战能力。

本着将空海一体战概念拉回原点的精神,“联合隐身特遣部队”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作为空海一体战概念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利用美国在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隐身、水下战以及特种作战等方面的对称优势,解决长期保持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远程密集部署的问题。要想真正理解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一作战概念,则需要对反进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背景有一定了解。

简单地说,A2/AD战略就是通过同时展开一系列军事行动,迟滞美国向一个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步伐,降低美国军事力量在该区域的作战节奏,阻止达成军事目标所需的行动自由。A2/AD能力通过将经济可承受的现有技术应用到导弹、火炮、常规潜艇等各个方面来实现。这些能力由于当前打击精度的提高而得以加强,使许多美国固定设施更易受到各种方式的攻击,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这些能力也使美海军水面部队,如航母战斗群,更容易受到远程攻击。

A2/AD战略的作战方向

正如表1所示,至少有8个作战方向构成了A2/AD战略。虽然每个方向只是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但这些行动的总体效果降低了美国的传感器和武器远程部署密度。如果A2/AD能阻断杀伤链中的无论是“发现”还是“打击”环节,那么这个战略就是有效的。

有2个因素促使A2/AD成为新型军事战略。首先,这些作战方向直接攻击的是美国兵力运用的薄弱环节。因为美军的用兵概念高度依靠前沿基地、畅通的海基后勤补给以及组建部队所需的时间。而前沿基地和海军后勤防御所需成本很高,美军不得不部署防空和反导力量,使得海军力量分散,要么护送后勤补给,要么提供防空和反导。所有这些都削弱了部队有限的进攻力量。第二,要想使A2/AD战略获得成功,无需实施所有方向的作战行动,而只是需要破坏美军某些作战能力,如空中加油、机载监视或机载反潜等能力,就足以削弱美军的作战行动。

建立“联合隐身特遣部队”的基本理论就是基于拒止战略。如果在冲突开始时,美国能长时间、远程密集部署传感器和武器,而不管前沿基地或航母的状态如何,就能粉碎对手的A2/AD意图,达成自身目标。这与“联合作战进入概念”目标一致,不同的是,除了寻求“作战领域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外,“联合隐身特遣部队”还要求各军种注重那些能创新、协同使用传感器、武器和平台的技术。

5处能力短板

对于美军来说,没有前沿基地或海上基地就想实现联合作战进入,这很不容易,因为其自身存在以下5处关键能力上的短板:

持续保持进攻势头

第1个缺口是在前沿机场被封锁、航母战斗群被迫后撤,空间监视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有效的进攻势头。尽管这时美国仍然具有利用防区外武器打击固定目标的行动自由,但许多对联合作战进入造成威胁的关键设施是机动的,或坚固且深埋于地下,需要传感器或打击平台的越界/抵近飞行。

获取当地制空权

抵近飞行能力是第2处短板,即如何使机载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进入当地领空。为达成这一目的,大部分作战概念都需将远程隐身轰炸机、近程隐身战斗机以及防区外导弹组合使用。常规思路认为,没有战斗机护航,大型侦察或打击平台要想进入并通过战区是不可能的,没有前沿基地就想获取制空权的问题无法解决。

对巡航导弹攻击保持纵深防御

第3处短板是如何防御从机载平台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包括对地攻击和反舰巡航导弹)。要想完成这一任务,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多管齐下,如攻击机场、阻止瞄准数据传输、打击发射平台、以及在飞行中段或末段打击导弹本身。随着前沿机场能力降低,美国的行动也许仅限于对固定基地实施防区外打击,破坏敌方指挥与控制系统,或者实施末段防御。在缺乏前沿基地的情况下无法获取空中管制能力,美国的防空概念将失去其纵深性,需要指挥官将赌注全部下到末段防御上。

保卫前沿部署的关键系统

第4处短板是如何保护A2/AD范围内的非隐身关键机载系统,包括海上巡逻机和直升机等反潜战装备、空中加油机以及预警机等。反潜战平台是航母战斗群外层防御的核心。如果没有为这些平台提供保护的能力,那么美国航母将受到潜艇攻击的威胁,难以抵达战斗前沿。类似的考虑也适用于空中加油和预警机,他们的前沿存在也非常重要。endprint

对抗A2/AD环境中的水面行动部队

最后一处短板是定位并摧毁A2/AD环境中的水面行动部队。据悉,中国现代化的水面行动部队能够通过使用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的远程防空系统以及面空导弹来扩大A2/AD的范围。对付这些水面行动部队需要美国海、空军联合作战。

要克服上述短板,美国必须开拓新途径,发展新能力,实现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前沿密集部署,保持前沿存在,降低由于前沿基地减少造成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远程防空能力、水下隐身和特种作战力量,还需要技术方面的革新。

5种使能技术

相较于现有的轰炸机、潜艇和特种作战能力,“联合隐身特遣部队”的概念似乎并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当前沿基地无法部署时,轰炸机和潜艇能够继续保持进攻势头,利用防区外导弹打击固定目标,但当打击A2/AD环境中的加固目标或机动目标时则会受到很大限制。美国的隐身轰炸机数量少,而且必须进行远程作战,因此出动率低。潜艇虽然能长期存在,但携带的有效载荷有限,再装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特种部队能够进行秘密监视,但他们的机动性和进攻能力有限。最后,上述这些力量都不具备制空能力,无法夺取当地的制空权、打击敌方机载节点,或保护美国部队不受敌方战斗机的攻击。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弥补上述能力缺陷,但需要海军、空军或特种作战人员跳出平台能力,将传感器和武器结合起来,以一种新的、摧毁性的方式进行作战。

如果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与目前的设想结合起来,使美国无需前沿基地,就能长期、远程密集部署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这将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些新技术包括发现、定位并将目标精确位置进行传输的技术,以及通过A2/AD区域的技术。技术进步催生了日益先进的无人平台,这些无人平台能够携带传感器和武器系统,执行多种任务,包括作为诱饵、发现并打击目标以及削弱敌方态势感知的能力。这些技术是否真的将使“联合隐身特遣部队”概念成为可能呢?

发现、定位与通信

这些技术包括发现-定位传感器技术与网关技术的结合,使得分布式传感器数据得以融合,并与任何接入网络的人共享。美军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索高保真感知目标环境的能力,电磁频谱范围从射频到红外(特别是低-中波段),再到可见光。传感器尺寸越来越小,对动力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即可应用到更小型的平台上。

网关技术,像当今的“战场机载通信节点”,能将来自多个平台的多谱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并在视距外进行共享,无需考虑数据链协议。这些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就代表了一种战术上的突破。任意传感器可与任意武器相连,并在不考虑平台的情况下提供目标数据。

“蜂群”技术与超声速技术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一直在利用机载隐身优势对付一体化防空系统。而“蜂群”技术和超声速则是另外2种对付敌方防空系统的方法。

“蜂群”技术一般是指利用微型无人机,但现在也可以用于组织大型无人机飞行。一旦它们与发现、定位与通信网络连接,这些无人机“蜂群”就可以持续不断地报告地上、水下和空中的目标。它们能够作为武器平台从多个维度打击防空系统,也可以作为“制空警戒哨”,将导弹瞄准数据传送给任何携带防空导弹的平台。尽管“蜂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失,但他们的分布式特性使其很难被全部摧毁。

无人机“蜂群”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压制敌方防空系统,而超声速导弹技术则与隐身性能一样,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除了高生存能力外,超声速导弹还具有即时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例如,马赫数0.7的巡航导弹打击200海里外的目标时需要用时28分钟,而速度为马赫数7的超声速导弹只需3分钟。一旦“蜂群”技术和超声速技术结合起来,就能提供一种方式,对敌纵深机动目标进行分布式监视与侦察,一旦目标被锁定,即能进行即时打击。

制空技术

自从飞机出现以来,军事规划人员一直在追求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战斗机。自20世纪90年代起,超视距导弹攻击成为一种常态,战斗机的速度和机动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将发现、定位与通信技术,“蜂群”技术,制空技术等发展结合起来—或者利用大型导弹,如“爱国者”PAC-2或PAC-3来抵消敌方战斗机的速度优势—则可为一些非传统平台,如现有运输机、轰炸机或未来的远程攻击机等,提供一个提高制空能力的机遇。

水下技术

随着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和“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退出现役,除非美国海军做出调整,否则,到2024~2030年,美国海军水下有效载荷能力将下降66%。美国海军有以下几个选择方案:

首先,可以在“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新一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不过,大多数国防分析家认为,这种方案在经济上不可承受。

第二种方案是在最新型的20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上增加有效载荷数量,将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携带的“战斧”巡航导弹数量从现有的12枚增加至40枚。更重要的是,“弗吉尼亚”级潜艇载荷舱能发射不同类型的导弹,如微型空射诱饵,携带情报、监视与侦察传感器或武器的巡航导弹,或者未来超声速飞行器等。这些系统都能定位、打击并削弱敌人的A2/AD系统。

第三个方案是,美国应长期关注如何利用无人潜航器(UUV)的技术进步来增加有人潜艇的有效载荷能力。虽然与有人潜艇相比,UUV携带的载荷数量有限,但混合型UUV(HUUV)则是设计用来与有人潜艇一起执行任务的。例如,具有导弹垂直发射管的大型HUUV可以由潜艇进行拖拽,这些HUUV可以系留在母艇上,也可以锚泊在潜艇作战区域附近的海床上。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潜艇拽着HUUV一起进行巡逻,可增加潜艇的有效载荷能力。在发生冲突时,潜艇在用完自身和HUUV上的有效载荷后,可以放弃这艘空的潜航器,而从水下储备点再拖拽一艘新的潜航器返回战斗。否则,潜艇须航行数千海里返回遥远的港口进行重新装填,需要数个星期才能再投入战斗。endprint

光速技术

最后一个技术领域很敏感,涉及网电能力、电子战和定向能技术的发展。在这一领域,技术发展非常快,并且具有摧毁性,容易在国家之间引起长期的对抗。因此,很难预测这一领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但清楚的是,这些能力将在“联合隐身特遣部队”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上述5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些方法,也许可以弥补阻碍“联合作战进入概念”实施的一些能力缺陷。下面将说明如何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使“联合隐身特遣部队”真正有效进行作战。

6大主要能力

“联合隐身特遣部队”不是以平台为中心,而是由6大主要能力构成。

首先,部署在陆、海、空、天、网电的各个平台形成一个“发现-定位”网络。所产生的数据会直接与武器网相联,或者根据数据类型及其最终用途,进一步被处理并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相融合。

第二,武器网包括对陆攻击、制空和制海能力。根据目标类型和地理空间位置,网络中的武器可以是防区外或防区内,主动制导或被动制导型的。该网络还具有利用不同电子和光学方式,打击网络目标的光速能力。

第三,连接“发现-射手”的网关通信构架将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网络一体化。其主体不是中心化的企业通信体系结构,而是冗余的、重叠的、去中心化的通信路径,使数据能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化、交换。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可满足作战需求的数据网络,能够即插即用地进行传感器,情报、指挥和瞄准数据的转换,这在电子战或无法使用卫星的通信环境中非常有弹性。其分布式、特别是不断变化的构成使其在面对网络攻击时也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第四,特种作战部队可在A2/AD环境中布设传感器、进入封闭网络、执行其他扰乱敌方作战行动的任务等。通过与“联合隐身特遣部队”传感器和武器网络一体化,特种作战部队能够呼叫火力支援或获得其他支持。

第五,水下和机载平台可携带通信节点、传感器、弹药或其他无人平台。这些平台与当前的平台不一样,它们能够执行大量与其主要任务不直接相关的辅助性任务。例如,一架空中加油机能够作为一艘潜艇的通信节点,预警机传感器平台,甚至是小型无人机的发射平台等。

第六,特遣部队的行动由指挥与控制功能进行规划并同步实施。这一功能可以是空基的,也可以是陆基的,只要特遣部队的通信能得到保证即可。战术级的指挥控制则由战术指挥官根据上级指挥官意图独立进行。

3个作战概念

组建“联合隐身特遣部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以下3个主要作战概念:冒险控制地下深埋目标;冒险控制机动目标;承担制空任务,保护友军部队并进入A2/AD环境中。

概念一:冒险获得进入权,控制坚固和地下深埋目标

正如上面提到,要想控制坚固的、深埋地下的目标,需要依靠带有专门侵彻弹药的飞机。要想获得进入权,这些飞机必须要打败海上行动部队、战斗机、以及具有有源和无源探测能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

要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进行战场准备。潜艇(可能会携带HUUV)必须部署到作战区域。特种作战部队也要在这一阶段部署到位,为下一阶段任务作准备。一旦开战,潜艇将采取一种高速通信状态,远程无人机将成为基本通信的主体。

要获得进入权,首先要定位敌方一体化防空系统。为了探测机动威胁和非隐身空中平台,应部署大批无人机,在不同高度飞行,以刺激和探测威胁发射器。当主要的威胁发射器出现时,指挥和控制节点将从网络中选择现有最佳武器来发动进攻。为了提供额外的武器,打击敌方一体化防空系统的固定目标时,非隐身空中平台,如B-1或B-52,将飞抵敌方防空系统附近。

随着敌方的A2/AD网络受到攻击,美军潜艇将发射微型空射诱饵,进一步扰乱空中态势。同时,空中平台将部署第2批制空无人机,这批无人机将先于2架携带有32枚“爱国者”PAC-2导弹的B-2轰炸机部署。轰炸机和无人机将共同扫清空中威胁,以便隐身空中平台打击敌纵深范围内的坚固和地下目标。一旦制空无人机遭遇敌方战斗机时,位于128千米外的B-2轰炸机将发射其PAC-2导弹。

打击完成后,飞机撤离,潜艇则继续它们的任务。这时,空中平台部署第3批制空无人机。当打击力量撤离时,这些制空无人机将形成一个防御链,保护撤离飞机和接近的空中加油机。

概念二:冒险控制机动目标

如果一些国家的A2/AD系统范围很大,那么定位机动目标就十分困难,需要大范围的监视与侦察,并使用天基、空基和陆基传感器。在A2/AD环境中,大批无人机采用合作搜索策略,发现并定位机动目标,另一批无人机则与武器系统和指挥控制网络保持联系。这些无人机被敌方防空系统击落在所难免,但它们采用分布式方式,因此可以继续执行任务。

当一个目标出现时,需要对其迅速进行打击。因此,机载和水下平台必须部署在尽可能靠近海岸线附近的地方。潜艇可以进行常规抵近作战,并利用巡航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但正如之前所谈到的,潜艇携带的导弹很快会用完,除非通过HUUV来提高有效载荷数量。携带PAC-2的隐身空中平台和大批制空无人机也能对目标进行打击,通过一体化作战方式,机载和水下隐身力量将夺取空中优势,使机载武器能够靠近海岸线存在。这将减少导弹飞行时间,阻止对手利用A2/AD环境的优势。

概念三:击败巡航导弹,保护美国前线飞机

“联合隐身特遣部队”还能编入分层防御体系,防御敌方巡航导弹,为美国反潜战、空中加油以及AWACS飞机提供保护。

要防御敌方巡航导弹,首先要在敌方飞机和潜艇发射导弹之前对其进行打击。比如在作战概念二中,“联合隐身特遣部队”为空中平台创造了一个空中优势圈,使其能够靠近海岸线进行巡逻,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打击携带巡航导弹的飞机。不过,假使巡航导弹已经发射,另一条线上的制空无人机也可以对其进行探测并引导武器将其击落。由于这种防御可远离敌方的A2/AD系统,非隐身空中平台能够发射武器并与“宙斯盾”和“爱国者”系统一起,提供后方区域防御。

最后,保护美国在前线作战的飞机也需要分层防御。用于阻止巡航导弹攻击的防线也可作为保护这些飞机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条线上的制空无人机和非隐身空中平台携带有制空导弹,也可以用于最后阶段的防御。

回到本篇开头提出的问题,空海一体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战胜A2/AD,就是要在没有美军前沿基地和航母的情况下保持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远程密集部署。组建“联合隐身特遣部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台独立(platform-agnostic)的思想,来完成这一任务。要想使其成为现实,需要美国防部拨款进行相关研究。例如,美国的空中力量航程能力不足,短时间内水下有效载荷能力也不足以实现这一作战概念。一些无人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超声速研究也刚见起色。不过,网络技术已经足以支持这一作战概念,并正在得到快速发展。虽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但能支持这一作战概念的技术已真实存在。作战人员现在应当加以关注,并开始讨论替换概念,通过推演测试有前景的概念,最终进行联合演练,部署新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敌方潜艇武器
潜艇的由来
水果大作战
潜艇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小罗汉拳技击术(上)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罗汉神打 (下)
罗汉神打(上)
潜艇总动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