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22 18:22蒋国良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定律有效性物理

蒋国良

因为高中物理课程较难学、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诸多原因,所以造成了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心存畏难情绪,兴趣不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对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高中阶段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和课本教学融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听讲,高效学习,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如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及能源、航天、航空等。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中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最新的热点问题或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有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尽量使用准确而幽默的教学语言,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若教师的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规律到规律,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这与新课程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惯性”时,我引入了这样一则笑话:某人乘公共汽车,在突然刹车时,不小心踩了前面乘客的脚,乘客随即掉头骂了一句“德行”,这人没有生气,反而讲了一句话,使全乘客都笑了。他说什么话呢?他讲的是“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学生们听后都笑了。这样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尝试多元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也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我先用一个硬币和一片羽毛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后,发现了与认知相冲突的现象并大声呈现出来:“硬币和羽毛同时落地。”对此,我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为什么两个物体,一个轻一个重,却同时落地呢?各个小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较强,学习氛围热烈,学习效果较为显著。又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去推导向心力,进而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去推导动能定理,进而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时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推导。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相反,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对概念进行掌握,那么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也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方便学生弄清物理过程,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和深入理解。例如,在布朗运动的相关知识讲解中,我通过电脑模拟的形式将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逐一进行分析。这样,将原本抽象的炭素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相关知识并深入理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尝试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握,不能让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更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热烈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应的物理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高效。例如,在讲高一物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学生们通过讨论提出了汽车刹车时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此,我进行了提问:“如何才能让汽车在刹车时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汽车上装有的防抱死系统的原理是为了防止车轮被刹得完全不转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刹车形成最大制动力的同时还要安装这个装置?为了解答学生的这一疑问,我组织学生进行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实验完成后,之前的疑问自然就消除了,学生掌握了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这一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学有效性。又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和学生一起观察班级中的圆形金鱼缸,让学生注意鱼缸中的鱼是否有变化,同时思考问题:将筷子放入鱼缸,为什么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教师就地取材,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效实现了课堂的拓展与延伸。最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四、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创新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依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对学生多肯定、赏识,少否定和批评。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独特认识,因为这些想法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是学生积极动脑后的活跃思维的再现。例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中,在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后,得出结论:“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后认识到:“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对此,我提问:“这一变化最终会有哪些可能性?”学生通过研究后回答:“一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不为零;二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为零;三是温度不为零,电阻率为零。”接着,我让学生分析:在这三种可能性中,哪个可作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为学生进行了“超导”这一学习领域的引导,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电脑来查阅相关资料,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机的物理知识板块和系统,提升学习的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要顺应形势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更要首当其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选择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依据生活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注重物理实验,尝试多元化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定律有效性物理
只因是物理
倒霉定律
我不是教物理的
耐人寻味的定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