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井挖出的“奇迹”

2014-09-22 06:03劳理
新少年 2014年9期
关键词:秦始皇陵杨志挖井

劳理

风住尘消,光影交错,我仿佛听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马嘶风鸣,我似乎看到了数万军魂浩浩荡荡从千古走来。那个古老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令我热血奔涌。

兵马俑,又称秦始皇兵马俑,其悠久的历史,高大的形体,众多的数量,庞大的阵势,精湛的雕塑艺术,令世界瞩目,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文明的瑰宝”等美誉。凡是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无不为那造型各异、形态生动、数量众多、如真人大小的陶俑和如真马大小的陶马组成的巨大方阵所震憾。有人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挖井农民立功

说到兵马俑的发现,就更有意思了,它竟然是由一群农民在挖井过程中无意发现的。

1974年初春,陕西省闹起了旱灾。坐落于西安市临潼县骊山秦始皇陵脚下的西杨村农民们日夜奋战,忙着抗旱。一天,杨志发、杨全义、杨新满和杨彦信等人被生产队安排去村外的荒滩上挖井。当他们挖到一米多深时,却见一层异常坚硬的红土,抡起镢头刨下去,只听到“咚咚”的碰撞声,竟有火星溅出,这红土实在坚硬。但是,土再硬也不能误了打井,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已被挖到深入地下近4米了。

历史记下了这个日子——1974年3月29日。那天,在井下挖土的杨志发一镢头下去,“砰——”他挖到了一个硬东西上,土块落地,井壁露出一个黑东西。再挖,挖出了一个残俑头,其头顶上长角,双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方铺排着两撮翘卷的八字须,形象极为凶猛,令人不寒而栗。井上负责提土的那几个人看到运上来的残俑头,也吓了一跳,都认为这是不祥之物,心中惶恐不安,丢下残俑头,赶紧跑回村了。

以前当地农民也曾经挖出过残俑,但都是偷偷地把泥坑填埋成原状,不敢向任何人透露。与西杨村相邻的焦家村农民曾经在民国时期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像泥塑的菩萨,人们特地盖了一座土地庙将其供奉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那天杨志发没有被吓跑,而是将挖出的俑头和陶片装在两个架子车上,送到了县文化馆。县文化馆馆长看过之后,判断是文物,当即收下并给了杨志发30元钱奖励,这在当时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杨志发回村后把钱如数上缴给生产队,生产队长决定:奖励每位挖井农民4个工分,当年该村每个工分值0.18元,杨志发得到了0.72元的奖励。不久,一位名字叫蔺安稳的新华社记者得知这一情况,赶到县文化馆调查,连夜赶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引起高层领导同志重视。

考古队开进西杨村

7月15日,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组成的工作队开进了西杨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1号兵马俑坑。这个大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部分陶俑、陶马排列的密度推算,坑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后来,考古专家们又相继发现了2号、3号兵马俑坑。2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东端北侧,两坑相距约20米,其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距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战车为主,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300余件。3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西端北侧,面积只有52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的“凹”字形,坑内有陶俑、陶马70件。专家们根据发掘情况分析,3号俑坑展示了最高指挥机关的形象,应当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

1、2、3号兵马俑坑的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

1979年10月1日,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落成开放。但是,发掘研究工作至今仍然没有结束。

据考古学家介绍,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些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像这样以普通人物形象作为原型的大规模艺术群雕在世界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据化验数据表明,从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那些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均是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被称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责任编辑 张仁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始皇陵杨志挖井
杨志的短板
喝水不忘挖井人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吃水不忘挖井人
小说的互文与改写——读东君短篇小说《与杨志共饮》
浅谈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由弋射之矢看秦始皇陵车马坑
猴子挖井
杨志的失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