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读到编剧圣经后

2014-09-22 18:29
大学生 2014年17期
关键词:栏目组闲书电台

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取决于大学里能否找到真正的兴趣。

1991年,我考上中国刑警学院。在中学,我的梦想是当一辈子警察。在我的心目中,警察维护正义,太帅了。上了刑警学院刑侦系,我就认为自己的一生将是锄强扶弱的神探。然而,毕业后当了五年刑警,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警察,我只是理论上的刑警学院好学生,现实中的警察与我的个性不相符。面对职业与个性间的冲突,我也曾尝试过其他警察岗位,却仍旧发现我更偏爱文艺。

这时,我在大学期间找到的兴趣发挥了作用,助我完成职业转变。

读刑警学院时,我爱写作,爱写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人民公安》、《现代世界警察》,当我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时成就感油然而生。为了写作,我爱看闲书。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对我影响颇深,这本书被美国电影界奉为编辑的新圣经,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电影和编剧专业必读的书。他培养的学生们获得了18个奥斯卡奖、109个艾美奖、19个美国作家协会奖和16个美国导演协会奖(具体数字有待更新)。这本书告诉我——编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讲故事。

闲书,只是资料的积累,需要通过外界的诱因找到闲书的释放点——兴趣。这个兴趣能令人废寝忘食,从而激发大量阅读相关闲书的欲望。

我读大学时,尚未接触“网络”一词,每天晚上我都是抱着收音机,听沈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听着DJ们磁力的声音,我感叹:要是能听到自己的声音,那该是件多么荣耀的事情!上了大三,我以一个热心听众的身份不断地给电台打电话、提意见。慢慢地,我发现能从自己专业角度给电台提意见,从而尝试着给电台写稿。期间,我大量阅读了如何讲故事的闲书。

晚上10点的《星空夜话》是我最喜欢的一档情感节目,我提出能否增加名著的录音剪辑,请男女DJ在每次节目中播放各自录制的名著剪辑,讲一讲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吸引更多的听众。栏目组认为我的想法不错,我便毛遂自荐,提供关于爱情的名著经典片段,并撰写策划案,给男女DJ录制名著剪辑提建议。为此,我又大量阅读了策划类的闲书。在书海中,我寻找爱情故事,对它们进行编辑,以讲故事的方式变成自己的东西。当时,我的想法是新东西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得出的,不存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事物。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发明创造,都要先学会模仿,再进行升华。

我得出公式:博览群书、发现兴趣和模仿升华。

免费策划了10期节目,栏目组问我:“你在哪儿高就?”我告诉他们仍在中国刑警学院读书。栏目组认为我的声音比较好听,问我愿不愿意在最后的两期节目中声音出镜。就这样,我第一次听到了来自电台的自己的声音。

写作和媒体,就是我在大学期间发现的两大兴趣。

除了兴趣,大学期间还得找到谋生的手段——职业。职业和兴趣并不一定匹配,职业的目的是养活自己,而兴趣是用来打发业余时间的。没有兴趣,人的一生可能活得比较苦;有了兴趣,当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就能及时把握。

当了一名警察,虽然发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但是,我没有马上辞职,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否养活自己。所以,当好警察之余,我继续写作。每当我写作时,我就觉得特别兴奋。干警察的五年中,我出了三本书。没想到,一家杂志社主动联系我,问我愿不愿意当编辑。我答应了——当兴趣能养家糊口时,不妨抛弃不适合的职业。

小学和中学都是基础教育,而大学才是真正奠定走进社会的重要转折点,转好了就是契机,没转好,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吃苦。而衡量是否转好的一个标准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在中国刑警学院读书,我从未想过写作会成为终身职业,也未幻想过自己能做电视节目。要是没有在大学里发现写作和媒体的两大兴趣,现在的我——40岁出头,在警察岗位上努力工作二十年,可能会当上刑警大队副队长,但是,这个职业我不喜欢却束手无策。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都会感谢自己的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栏目组闲书电台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无事读闲书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中国哲理画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静静地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
看谁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