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辉
一、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海》中老人的形象特征。
2.体会《老人与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1.“硬汉子”形象特征的把握。
2.老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老人的战斗故事,他的战斗对象是鲨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战斗中,老人拥有哪些影响战斗胜负的东西呢?最后又是谁赢谁输呢?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二)合作学习
讨论:影响战斗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由学生讨论得出,以下因素可供参考)
1.武器(装备)
2.后勤(补给)
3.对手
4.环境
5.战前准备
6.身体状况
7.战斗意志
(三)进入文本
思考1:《老人与海》中,老人经历了几次战斗?对手怎样?
明确:老人共进行了五次战斗
一条鲭鲨
两条铲鼻鲨
一条犁头鲨
两条星鲨
成群结队的鲨鱼
思考2:老人每次战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武器使用效果如何?
鱼叉——沉了
绳子——断了
刀子——钝了、断了
绑着刀子的桨——断了
短棍——丢了
舵把——折了
思考3:老人战斗的环境如何?后勤补给如何?
环境:大海 ——鲨鱼的天下
补给:老人远离大陆,靠自己一人,仅以大马林鱼肉为食
思考4:老人每次战斗的身体状态如何?战斗结果如何?
第一次:之前和大马林鱼搏斗三天两夜,手受伤
结果:杀死一条鲭鲨;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
第二次:手上的伤加重
结果:杀死两条铲鼻鲨;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吃点马林鱼肉,攒些力气,手淌血
结果:杀死一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里里外外都累乏了,手活活地痛
结果:击退两条星鲨;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第五次:又痛又发僵,伤口和身上的一切用力过度的部位痛得厉害
结果:用短棍和舵把劈打成群鲨鱼;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四)深入理解
思考1:我们说《老人与海》是“一个老人的战斗”,准确来说,是一个老人与鲨鱼的战斗。老人最终只得到了一副鱼骨架,却几乎九死一生。其实,如果老人早点放弃这条鱼,根本就不需要冒险与鲨鱼战斗五次。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放弃这条鱼呢?(用课文的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思考2:对老人而言,大海和鲨鱼有什么更深的意味?
明确:小说意象的象征意义:
(允许多样解读,以下仅为参考)
大海象征人生舞台、生活困境等。
鲨鱼象征邪恶、厄运、坎坷、挫折、艰难、生命中的对手等。
(五)深化主题
思考1:根据上面主旨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除“鲨鱼”外,我们还可以为下面这句话填一个怎样的表对象的词语?为什么?
“一个老人与_______的战斗”
明确:自己(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与自己的战斗——一个人最难战胜的不是困难,而是自己。)
思考2:那么,桑地亚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用若干能适合他的“关键词”概括)
明确:(可以不苛求词性。以下仅供参考)
荣誉、尊严、坚持、毅力、意志、决心、不绝望、不低头、不言败、不放弃
结论:老人=硬汉子
(六)知人论世,深究主题
那么,作者海明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创造出这样一个“硬汉子”老人形象?
明确:《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创作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七)作业布置
作文:与自己的战斗
可资示例的人物: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司马迁、越王勾践等。
二、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老人与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选入的一篇文章。选入课本的部分,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对选取教学切入点的反思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可以说,这个老人在海上,面对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不仅与鲨鱼斗,与天气斗,更与自己斗。所以,选取“战斗”这个话题,将老人与鲨鱼等的搏斗理解为“一个人的战斗”,从战斗的要素入手,能有效调动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热情,而且,“战斗”如脉,伸展并深入到情节、人物及主题等各个方面。
(作者单位:南城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