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彩虹 范开业 刘相东等
摘要:检测了5种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防护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而夏茶变化不明显。停止防护措施后,仍对春茶有较明显影响,但对夏茶不明显。
关键词:越冬防护措施;福鼎大白茶;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1.105.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059-04
AbstractFive kinds of 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yield and relative quality factors of Fuding Dabaic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hundred-bud weight, yield per unit area,wet-dry ratio and the contents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water extract, polyphenols, amino acid, caffeine, soluble sugar of spring tea in protective zon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crease, and the ratio of polyphenols to amino acid decreased. For summer tea, these characters didnt change obviously. Whe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stopped, there were still some effects on spring tea, but little on summer tea.
Key words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 Fuding Dabaicha; Yield; Quality
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对北方茶树的生养极不利,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死亡。目前北方茶树越冬期采取了不少防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有效提高北方茶树冬季防冻效果,本试验采用5种越冬防护措施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北方茶园的冬季防护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茶树品种
本试验设在临沂市莒南县玉芽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 Dabaicha)。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2012年11月试验地设置于同一自然条件下,选择树龄、长势一致的茶树,茶行每行长9 m,6个试验区:A(建立防护林,在北方、西北方迎风口处建立松树防护林);B(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C(设挡风障,用稻草苫固定于每行茶树的北面,高出茶树蓬面10 cm);D(茶树蓬面盖草,蓬面受直射光照的叶片占30%~40%);E(茶园行间铺稻草,厚度15 cm);CK(空白对照)。
2013年3月,试验区停止防护,对春茶、夏茶各指标因子进行检测。如各区夏茶指标因子与对照区差别较大,则对秋茶进行检测。
1.2.2采样时间、标准于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样;采样标准为一芽二叶。
1.2.3百芽重和茶树鲜叶产量的统计方法百芽重:采用三点取样法,样点面积33 cm×33 cm,各样点基础长势基本一致,以样点内所有一芽二叶重计算。
产量:按绿茶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分试验区采摘鲜叶,统计面积、产量。
1.2.4鲜叶加工处理方法试验设备为6CST-40型滚筒杀青机、6CR-30型揉捻机和6CH-20烘干机。
绿茶制样方法: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干燥。
1.2.5折干率的计算折干率=鲜叶重/干茶重(鲜干比)
1.2.6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检测方法水浸出物采用减量法;多酚类含量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咖啡碱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重量法[1]。
1.2.7茶样感官审评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项指标。按每项满分100分计,总分采用加权法,品质总分=外形×0.25+汤色×0.10+香气×0.25+滋味×0.30+叶底×0.10[2]。
2 结果与分析
2.1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1统计结果看出,各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CK),百芽重增幅为5.59%~29.52%,增幅较大;相对于对照区,夏茶各区鲜叶百芽重增幅为0.52%~2.32%,增幅很小。这表明防护措施有助于改变茶树的生长状态,提高百芽重,且防护措施停止后仍影响到百芽重,春茶较明显,夏茶不明显。
茶树春季鲜叶产量变化规律同百芽重变化表现出相似性,即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增幅为14.30%~44.16%,B区增幅最大,A区次之,其他三区(D、E、F)均有提高,但该三区相对差别稍小。而夏季茶树鲜叶产量增幅为0.59%~3.50%,不如春茶变化明显。这表明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茶树安全越冬,且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春茶鲜叶产量。
春季各区单产干茶量表现B>A>C>D>E>CK,据折干率(鲜干比)统计显示,B区折干率(4.46)较大,A区(4.29)次之,与对照区相比差别较明显;而各区夏茶的折干率差别很小。由此说明,与对照区相比,搭建拱圆式大棚(B区)能够保温保湿,使鲜叶折干率提高,建立防护林(A区)能形成较适宜的小气候,对茶树越冬有较好的效果,对春茶产量增幅较大。
防护茶树安全越冬,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鲜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各防护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基本表现出同一规律:B>A>C>D>E>CK,表明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防护效应最明显;而夏茶效应不明显。酚氨比小,也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拱圆式大棚(B区)春茶酚氨比最小,且多酚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品质最好;其它各区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区。而夏茶酚氨均大于春茶,且各区差异较小。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仍不同程度影响到春茶的品质,而对夏茶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摘要:检测了5种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防护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而夏茶变化不明显。停止防护措施后,仍对春茶有较明显影响,但对夏茶不明显。
关键词:越冬防护措施;福鼎大白茶;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1.105.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059-04
AbstractFive kinds of 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yield and relative quality factors of Fuding Dabaic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hundred-bud weight, yield per unit area,wet-dry ratio and the contents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water extract, polyphenols, amino acid, caffeine, soluble sugar of spring tea in protective zon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crease, and the ratio of polyphenols to amino acid decreased. For summer tea, these characters didnt change obviously. Whe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stopped, there were still some effects on spring tea, but little on summer tea.
Key words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 Fuding Dabaicha; Yield; Quality
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对北方茶树的生养极不利,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死亡。目前北方茶树越冬期采取了不少防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有效提高北方茶树冬季防冻效果,本试验采用5种越冬防护措施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北方茶园的冬季防护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茶树品种
本试验设在临沂市莒南县玉芽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 Dabaicha)。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2012年11月试验地设置于同一自然条件下,选择树龄、长势一致的茶树,茶行每行长9 m,6个试验区:A(建立防护林,在北方、西北方迎风口处建立松树防护林);B(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C(设挡风障,用稻草苫固定于每行茶树的北面,高出茶树蓬面10 cm);D(茶树蓬面盖草,蓬面受直射光照的叶片占30%~40%);E(茶园行间铺稻草,厚度15 cm);CK(空白对照)。
2013年3月,试验区停止防护,对春茶、夏茶各指标因子进行检测。如各区夏茶指标因子与对照区差别较大,则对秋茶进行检测。
1.2.2采样时间、标准于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样;采样标准为一芽二叶。
1.2.3百芽重和茶树鲜叶产量的统计方法百芽重:采用三点取样法,样点面积33 cm×33 cm,各样点基础长势基本一致,以样点内所有一芽二叶重计算。
产量:按绿茶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分试验区采摘鲜叶,统计面积、产量。
1.2.4鲜叶加工处理方法试验设备为6CST-40型滚筒杀青机、6CR-30型揉捻机和6CH-20烘干机。
绿茶制样方法: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干燥。
1.2.5折干率的计算折干率=鲜叶重/干茶重(鲜干比)
1.2.6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检测方法水浸出物采用减量法;多酚类含量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咖啡碱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重量法[1]。
1.2.7茶样感官审评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项指标。按每项满分100分计,总分采用加权法,品质总分=外形×0.25+汤色×0.10+香气×0.25+滋味×0.30+叶底×0.10[2]。
2 结果与分析
2.1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1统计结果看出,各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CK),百芽重增幅为5.59%~29.52%,增幅较大;相对于对照区,夏茶各区鲜叶百芽重增幅为0.52%~2.32%,增幅很小。这表明防护措施有助于改变茶树的生长状态,提高百芽重,且防护措施停止后仍影响到百芽重,春茶较明显,夏茶不明显。
茶树春季鲜叶产量变化规律同百芽重变化表现出相似性,即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增幅为14.30%~44.16%,B区增幅最大,A区次之,其他三区(D、E、F)均有提高,但该三区相对差别稍小。而夏季茶树鲜叶产量增幅为0.59%~3.50%,不如春茶变化明显。这表明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茶树安全越冬,且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春茶鲜叶产量。
春季各区单产干茶量表现B>A>C>D>E>CK,据折干率(鲜干比)统计显示,B区折干率(4.46)较大,A区(4.29)次之,与对照区相比差别较明显;而各区夏茶的折干率差别很小。由此说明,与对照区相比,搭建拱圆式大棚(B区)能够保温保湿,使鲜叶折干率提高,建立防护林(A区)能形成较适宜的小气候,对茶树越冬有较好的效果,对春茶产量增幅较大。
防护茶树安全越冬,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鲜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各防护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基本表现出同一规律:B>A>C>D>E>CK,表明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防护效应最明显;而夏茶效应不明显。酚氨比小,也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拱圆式大棚(B区)春茶酚氨比最小,且多酚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品质最好;其它各区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区。而夏茶酚氨均大于春茶,且各区差异较小。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仍不同程度影响到春茶的品质,而对夏茶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摘要:检测了5种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防护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而夏茶变化不明显。停止防护措施后,仍对春茶有较明显影响,但对夏茶不明显。
关键词:越冬防护措施;福鼎大白茶;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1.105.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059-04
AbstractFive kinds of 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yield and relative quality factors of Fuding Dabaic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hundred-bud weight, yield per unit area,wet-dry ratio and the contents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water extract, polyphenols, amino acid, caffeine, soluble sugar of spring tea in protective zone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crease, and the ratio of polyphenols to amino acid decreased. For summer tea, these characters didnt change obviously. Whe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stopped, there were still some effects on spring tea, but little on summer tea.
Key wordsWintering protective measure; Fuding Dabaicha; Yield; Quality
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对北方茶树的生养极不利,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死亡。目前北方茶树越冬期采取了不少防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有效提高北方茶树冬季防冻效果,本试验采用5种越冬防护措施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北方茶园的冬季防护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茶树品种
本试验设在临沂市莒南县玉芽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 Dabaicha)。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2012年11月试验地设置于同一自然条件下,选择树龄、长势一致的茶树,茶行每行长9 m,6个试验区:A(建立防护林,在北方、西北方迎风口处建立松树防护林);B(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C(设挡风障,用稻草苫固定于每行茶树的北面,高出茶树蓬面10 cm);D(茶树蓬面盖草,蓬面受直射光照的叶片占30%~40%);E(茶园行间铺稻草,厚度15 cm);CK(空白对照)。
2013年3月,试验区停止防护,对春茶、夏茶各指标因子进行检测。如各区夏茶指标因子与对照区差别较大,则对秋茶进行检测。
1.2.2采样时间、标准于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样;采样标准为一芽二叶。
1.2.3百芽重和茶树鲜叶产量的统计方法百芽重:采用三点取样法,样点面积33 cm×33 cm,各样点基础长势基本一致,以样点内所有一芽二叶重计算。
产量:按绿茶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分试验区采摘鲜叶,统计面积、产量。
1.2.4鲜叶加工处理方法试验设备为6CST-40型滚筒杀青机、6CR-30型揉捻机和6CH-20烘干机。
绿茶制样方法: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干燥。
1.2.5折干率的计算折干率=鲜叶重/干茶重(鲜干比)
1.2.6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检测方法水浸出物采用减量法;多酚类含量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咖啡碱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重量法[1]。
1.2.7茶样感官审评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项指标。按每项满分100分计,总分采用加权法,品质总分=外形×0.25+汤色×0.10+香气×0.25+滋味×0.30+叶底×0.10[2]。
2 结果与分析
2.1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1统计结果看出,各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CK),百芽重增幅为5.59%~29.52%,增幅较大;相对于对照区,夏茶各区鲜叶百芽重增幅为0.52%~2.32%,增幅很小。这表明防护措施有助于改变茶树的生长状态,提高百芽重,且防护措施停止后仍影响到百芽重,春茶较明显,夏茶不明显。
茶树春季鲜叶产量变化规律同百芽重变化表现出相似性,即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增幅为14.30%~44.16%,B区增幅最大,A区次之,其他三区(D、E、F)均有提高,但该三区相对差别稍小。而夏季茶树鲜叶产量增幅为0.59%~3.50%,不如春茶变化明显。这表明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茶树安全越冬,且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春茶鲜叶产量。
春季各区单产干茶量表现B>A>C>D>E>CK,据折干率(鲜干比)统计显示,B区折干率(4.46)较大,A区(4.29)次之,与对照区相比差别较明显;而各区夏茶的折干率差别很小。由此说明,与对照区相比,搭建拱圆式大棚(B区)能够保温保湿,使鲜叶折干率提高,建立防护林(A区)能形成较适宜的小气候,对茶树越冬有较好的效果,对春茶产量增幅较大。
防护茶树安全越冬,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鲜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各防护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基本表现出同一规律:B>A>C>D>E>CK,表明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防护效应最明显;而夏茶效应不明显。酚氨比小,也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拱圆式大棚(B区)春茶酚氨比最小,且多酚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品质最好;其它各区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区。而夏茶酚氨均大于春茶,且各区差异较小。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仍不同程度影响到春茶的品质,而对夏茶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