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小班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推进策略

2014-09-22 13:06金惠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8期
关键词:情景蔬菜幼儿园

金惠娣

一、问题的描述

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适应。通过两周的观察,我对幼儿在进餐方面的问题加以关注和重视。请看以下情景:

情景一:芸芸一入园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到吃饭时间她就大哭,“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我不要吃饭,我要妈妈来接”……我走到芸芸身边像往常一样进行劝说,芸芸的情绪稍微有些缓和,可一会儿又扯开嗓门大哭,她一哭,其他几个也跟着哭。“芸芸不哭,老师喂你。”可她不领情还是大声说:“我不吃,我要奶奶!”于是我又哄她:“来芸芸吃完饭,就给你叫奶奶来。”她连着说:“我不吃。我不吃!”并作要吐状,我只好说:“好!我们不吃!”她一听,哭声就戛然而止。事后妈妈反映在家都是奶奶喂她吃饭的,她不要老师喂,可能是认人。

情景二:林林刚入幼儿园时不能适应环境,情绪反应特别激烈。每天提着自己的书包,从来不玩玩具,也不参与任何活动。每到进餐环节就开始哭。对此,我给予了他特别关注,给他说道理,鼓励他自己吃饭。可林林一听就大哭:“老师,你喂我!”“我不会!”为了稳定他的情绪,也为了不影响全班幼儿的进餐氛围,刚开始,我决定先喂,再逐步锻炼他独立进餐。结果,虽然林林的情绪基本稳定了,但每到进餐环节他就哭,嚷着要老师喂,自己就是不动手。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得知,林林在家完全可以自己吃饭,根本不用喂他。

情景三:诗怡进餐态度很认真,但每次大部分幼儿都吃完了,她的饭菜才动了几口,到最后她总是说:“老师,我吃不了了。”与家长交流,才知道,诗怡在家也是这样,一口饭含在嘴里可以嚼半天,每天奶奶追着喂,家长也从不去催促她或规定她吃饭的时间。

情景四:每次幼儿来倒剩饭时,发现许多幼儿的盘子里还有满满的菜,他们喜欢汤拌着吃饭,并把汤里的菜挑出来,水桶里倒掉的剩菜饭很多。与个别家长交谈,他们有的说自己的孩子从来不吃素菜,有的说孩子不吃芹菜、芋艿、冬瓜、西红柿等。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不适应环境引起的进餐问题。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口味、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很多进餐问题。如情景一中的芸芸主要原因在: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冲击;依赖的心理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挑战;进餐要求不一致所带来的不适应性。芸芸在家吃饭完全依赖奶奶喂,对奶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离开了奶奶她没有安全感,对老师存在着不信任,因此她在幼儿园一到吃饭时间就哭,不要老师喂,拒绝吃饭。

2.为求得关注而引发的进餐问题。

情景二中的林林让我感觉到我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过多的关注让幼儿产生了依赖心理,每到进餐时就要寻求教师对他的个别关注。对于此幼儿可进行冷处理,不关注,不强化。同时注意在其它方面给他一些关注,如当小老师、多和他进行言语交流等,既能让她顺利接受“冷处理”,又让她感到老师的关注。

3.家庭教育不当形成的进餐问题。

现代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满足”,让孩子在进餐时可以无所不为,家长认为孩子高兴就行,极少考虑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情景三中幼儿就是因为在家养成了含饭吃的习惯,造成了她不会咀嚼食物,出现了进餐能力低、进餐速度慢的现象。

4.幼儿对某些食物的不正确认识引来的进餐问题。

幼儿往往很容易受成人健康习惯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些食物是孩子们在入园前从没吃过的,他们对这些食物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比如:芹菜有的孩子就不愿意吃,说它苦,在家也没吃过;有的幼儿不吃香蕉,说它里面有子辣;还有的孩子说鸡蛋像臭水沟一样臭......孩子对这些食物没有真正的认识而缺乏应有的经验,入园后就会出现不吃蔬菜、水果、不喝汤等极度偏食、挑食的现象。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往往很坦然地说:“不吃就别让他吃了,我们在家也不爱吃。”于是出现了像情景四那样的情况。

三、具体的推进策略

第一阶段: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

1.儿歌结合法勤练。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洗手,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首先,教师先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接着请孩子边念儿歌边学习洗手。这样,孩子们会把洗手当作游戏,会慢慢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2.情景表演法渗透。

“细节决定成败”。饭后漱口,看上去虽然是小事,但却关系到幼儿多个方面的健康问题,小班幼儿往往很容易忽视。老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漱口,边朗诵儿歌边表演,指导幼儿模仿练习。告诉幼儿我们吃东西时,有一些很小的食物会塞在牙缝中并滋生小虫子,时间一长会把牙烂掉。只有把躲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去掉,牙齿才会更健康,从而让幼儿懂得饭后漱口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独立进餐:能正确使用餐具一口菜一口饭吃完自己的一份

1.丰富幼儿认知空间。

幼儿生活因受年龄、认知特点的限制,他们所能接触的范围相对狭窄,对于他们从未接触的事物或曾经有过刺激的,他们更表现出不能接受,尤其是吃的食物。为此,教师应不断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健康知识。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幼儿我们可以开展“我和蔬菜宝宝做朋友”的活动,利用蔬菜卡通的形象吸引他们,增强幼儿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识。在与蔬菜宝宝做游戏的同时也能从外型上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知道它们身体里都有“宝贝”,这些宝贝都能帮助小朋友长身体,离开了他们就会生病、感到不舒服,通过品尝各种蔬菜让他们在尝试中改变原有的态度。

2.参与食物制作,拓展饮食营养教育的视野。

养成教育中,应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良好的情绪也是接受信息、自主内化的前提,必须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毫无意义的强迫。如我们可组织幼儿到食堂帮助阿姨择菜,既让他们感受蔬菜的形象特征,又能体会劳动的快乐,这种体验是他们在家很少能参与的。在幼儿对蔬菜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进行“漂亮的蔬菜宝宝”、“蔬菜沙拉”等活动,将幼儿兴趣加以提升。可利用美工、音乐、语言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受活动的内涵。如:在“小厨师”的活动中,我们可用“炒菜”的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什么菜和什么菜可以放在一起炒,幼儿扮演的各种蔬菜在“锅里”随着炒菜的音乐翻滚着,在快乐中丰富他们初步的生活经验,或请他们戴上厨师帽、围上围裙来做小厨师,用各种蔬菜在纸盘中印画,一盘盘的“菜”在幼儿手里“炒”好了。对于小班幼儿寓说教于游戏中是幼儿乐意接受的一种有效形式。

3.区角、游戏活动中渗透。

活动区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场所。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不会拿勺子吃饭这一情况,我们可在活动区设计训练幼儿握勺子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操作,锻炼手眼的协调性,学习正确的姿势。比如:我们准备2~4个可乐的瓶子,在瓶身上画好娃娃的眼睛、鼻子,挖好一个嘴巴,做成几个彩色娃娃。另外,准备2~4种不同颜色的弹弹球,让幼儿握着勺子将弹弹球对准相应颜色的瓶娃娃的嘴喂进去。又如情景表演《我会自己吃饭》,可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身体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调羹,调羹舀饭进嘴,身体靠近饭碗,等等一些简单常识,并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在区角、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掌握及巩固正确的进餐技能。

第三阶段:健康进餐:不厌食,不挑食,细嚼慢咽地,情绪愉快地进餐。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激励法:在座位的安排上,让不爱吃饭的小朋友坐在喜欢吃又吃得快的孩子旁边,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2.猜食激食法: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或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们可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可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同伴猜猜今天吃什么菜,最后老师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等,以此来激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第四阶段:文明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1.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

怎样让幼儿高兴地进餐,餐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老师要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像擦桌子,让幼儿知道进餐的时间马上要到了。请幼儿做好进餐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幼儿对环境还不适应,在家可以依赖大人,在幼儿园她觉得无所依赖,一到吃饭时间就会心理紧张,于是哭着找奶奶、妈妈。我们可以在幼儿进餐时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餐前进行一些幼儿熟悉话题的谈话,不要让幼儿觉得吃饭是负担;以自身的表情、言语以及情绪渲染幼儿进餐的情绪等,让幼儿觉得在园吃饭是件高兴的事情。

2.注意个体感知。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影像播放让幼儿感知良好的进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幼儿文明进餐的意识,在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边吃边玩,不大声喧哗,不拨弄饭菜,不乱扔饭菜。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观察,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

除了在幼儿进餐时对幼儿的进餐技能进行指导,进餐文明规则的宣讲外,还应该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以幼儿的生活需要为契机挖掘健康领域的教育价值,探索幼儿进餐教育可实施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教育。

俄国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幼儿园、家庭环境都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长由于缺乏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重视,所以他们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使幼儿在幼儿园习得的初步良好行为得不到巩固和强化,极易使良好习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对幼儿进餐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工作。我们可定期给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材料,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阶段目标,指导他们配合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可开展“快乐家园”活动,每次活动前由教师确定活动主题,将在饮食方面出现相同问题的幼儿组合在一起,选择某个幼儿家(或其它场所),请家长利用活动选定的“材料”,制作有新意的食品、菜肴,让幼儿品尝,利用幼儿从众和好奇的心理让他们接受不同的刺激,有力地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活动中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沟通,也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景蔬菜幼儿园
情景交际
奇怪的蔬菜
蔬菜
爱“上”幼儿园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