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在孩子的心目中,幼儿园老师往往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她们能猜中自己想说的话,知道自己做过的事,因此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老师们也常常乐于利用这种敬畏心去维持幼儿成长中所需要的秩序,支持甚至鼓励家长利用教师的权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他们按照成人的预期那样长大。
虽然这种解决办法可能会有明显的成效,但是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教师忽略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省略了教育的过程,剥夺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经验的机会。这种以成人的好恶作为标准,以简单对错判断孩子的行为,不是好的办法。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成人们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但是文中的老师和家长一起走了一条不该走的捷径,家园合力不但没有成为幼儿发展的推动器,反而让望远镜桎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所在:幼儿教师在入职前往往要经历3~5年的学习,所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能提供给入职教师有关教育幼儿的方法与资料,以促进其对入职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理性判断。教师的教育不仅限于幼儿园中,教师对儿童在家中的活动及家庭教育观念越了解,她们才越能够设计出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有意义的活动,并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与家长们分享孩子们的发展状况;才能鼓励家长选择对孩子们有意义、符合他们喜好的内容或方法,帮助家长成为更好的观察者,支持及鼓励他们从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入手,改进自己的育儿行为,增进家长的自信心。
可喜的是,案例中的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已经产生了质疑,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那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