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李淑芳是山东青岛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曾做过乡村教师的她深知农村教师结构和职业素养等问题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果能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就会让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为此,李淑芳成立起全国首个关注农村教师成长的民间志愿者组织——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公务员创办“农村教师培训班”
李淑芳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市的一个偏远乡镇,从小她就喜欢唱歌跳舞。
1985年,从即墨高等职业中专毕业后的李淑芳进入当地一所村办小学教书。由于学校条件较差,许多老师都不愿来这里教书,李淑芳一人担负起了一个班全部课程任务。
1989年,李淑芳参加成人高招,成功地考入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李淑芳来到基隆路小学任教,边教书边学习。1996年,李淑芳参加青岛市公务员公开招考,考入青岛市教育局,在师范教育处从事教师培训工作。
一个农民的女儿,过上了捧着金饭碗的好日子,让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然而,李淑芳并不安于舒适的都市生活,曾经的人生经历,使她对农村教师的处境及迫切追求成长的心情十分了解。
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经验总结过程中,李淑芳意识到,希望工程一年400元可以解决一个孩子上学的问题,但如果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能使乡下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希望工程。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专门为农村老师提供义务培训与交流机会。
李淑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官海滨,官海滨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妻子的想法很支持。搞义务培训得有启动资金,当时,家里只有4万元的储蓄,夫妻俩全部拿了出来。办培训还要有固定的场所,刚好李淑芳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她决定用来做工作室的办公地点,一家人仍挤在原来70平方米的房子里。
2005年3月6日,李淑芳邀请到青岛市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在大家的掌声中,郑重地挂上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牌子。
送教上门,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
在李淑芳的努力下,2005年4月中旬,工作室迎来第一批农村教师。李淑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把青岛市一些优秀教师请过来,和农村教师一起,探讨有关备课、上课、把握学生心理、营造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业务。
“教育沙龙”帮助农村教师完成理论上的提高,要产生效果还要结合实践,李淑芳安排这批农村老师到青岛一些中小学挂职培训、上公开课,业余还带他们观看3D电影,在李淑芳看来,让农村老师走出去,多与同行交流,也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有了好的开始,李淑芳的工作室渐渐繁忙起来。她发现,很多刚入行的年轻老师,情绪都不太高,普遍认为自己从事农村教育没有奔头,要想提高他们的业务,必须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23岁的石冬梅来自山东费县,李淑芳发现,这个年轻女孩刚来时郁郁寡欢。当天晚上,李淑芳打地铺住在了工作室,并和石冬梅促膝谈心。在她的娓娓诱导下,石冬梅说出情绪低落的原因:她去年从省内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由于找工作不顺,不得已来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初的男友也离她而去,因为心情烦躁,她教学总进入不了状态,学校便派她来青岛接受培训。
弄清原因后,李淑芳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当年在农村当教师的经历讲了出来。她说,城市教育资源丰厚,处处藏龙卧虎竟争激烈。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只有调整好心态,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将来才有可能到更高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
李淑芳的点拨让石冬梅豁然开朗,人也逐渐活泼起来。此后,她经常向李淑芳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年后,石冬梅被评为该县优秀青年教师,并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在邀请农村教师上门培训的过程中,李淑芳经常遇到学校人手少,教师走不出来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李淑芳决定送培训下乡,并开创出了“同课异构”实境研修培训模式。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送教下乡,安排岛城名师和农村老师同上一堂课,课题由农村教师确定,上课对象是农村学校学生,最后现场评定两个老师的优缺点。由于城乡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两堂课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构思、设计和理念。农村教师在城里同行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和李淑芳取得联系,想邀请岛城名师送一堂三年级语文《我的自画像》作文指导,接到任务的李淑芳马上与加盟工作室的几位名师取得联系,不料却被一一婉拒。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没有一位老师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上好这堂作文课。
实在没有办法了,李淑芳决定亲自披挂上阵。为了上好这堂课,她精心设计了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力求把作文课变得更轻松更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按照约定,李淑芳坐长途车单刀赴教。课堂上,她先是放了一些名人的肖像幻灯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人物外貌最有特点的地方,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她还随机挑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给上台的同学来个自画像,描写得好的学生有奖品,一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进行完这些步骤后,李淑芳让学生对老师来个“画像”,这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李老师,您的眼睛像大泽山的葡萄!”“你的嘴像大泽山的红樱桃!”“老师,您的头发像随风飘扬的柳枝!”
在李淑芳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发掘,这堂学习如何描述一个人的作文课完美结束。
一晃9年过去了,数千名农村教师得到了李淑芳工作室提供的服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网站注册会员近两万人,点击率260万人次,每天在线人数高达几千人。李淑芳的工作室无偿服务的范围除本省外,还辐射到江西省、贵州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另类希望工程拨亮乡村“烛火”
正常上班之余,李淑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室的事务之中,很少能抽出时间陪伴正在成长中的女儿。2008年以来,每周到李淑芳家中参与“教育沙龙”的校长和老师络绎不绝,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常常因妈妈的爱被分流备感冷落,对妈妈有了怨言,认为妈妈不爱她,有时故意和妈妈作对。
2011年7月,山东莒南县邀请李淑芳做师德培训,她特意带女儿一同前往。李淑芳做完报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儿被深深感染了。她觉得妈妈虽然不能常常与自己交流,却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师生,带给了他们心灵的顿悟与净化,由此,她深深理解了妈妈。女儿考上大学后,还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提醒李淑芳注意身体。
因为工作忙乱,李淑芳饮食、作息不规律,患了严重的胃病,可是她很少因为身体耽误工作室的培训计划。
2011年11月5日和6日,李淑芳自费组织青岛优秀校长和教师到曹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周五晚上8点多,是志愿者们搭乘去曹县火车的时间,周六早上5点多,志愿者们下火车简单吃过早饭,就直奔培训会场,周日晚上6点,他们返回青岛。
往返曹县的火车上,李淑芳总会拿出在医院煎好的袋装中药,用开水温温,然后服下。有一次,因为培训任务较重,李淑芳精力透支,培训结束,回到家后大病了一场。
李淑芳和她的另类希望工程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每次接到采访请求时,李淑芳总会说:“你们不应采访我,应该多采访我们的志愿者们!他们最辛苦,也是最可爱的人!”
李淑芳欣慰的是,9年来,她的工作室已经从最初的孤军奋斗到现在成为一个拥有海外华人、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校长、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庞大爱心团队,他们秉承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定信念默默地奉献着。这些志愿者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一个共同的“振兴中国教育”的理念互相支持着。
志愿者队伍中的周嘉惠教授今年71岁,曾担任过县教育局长,后来辞去行政职务,来到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成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和心血,晚年仍把余热献给教育事业。周教授对李淑芳专注于培训农村教师的公益行为非常赞赏,成为工作室最坚定的志愿者之一。
当别的老人安享晚年的时候,周教授和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着。周末的时候,周教授与其他志愿者去过最远的地方单程就要五六个小时,没有车接车送,也没有任何的报酬,甚至还要自费,周教授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鼓励一起上门送教的年轻教师:“咱们做的是前途无量的事业,受点苦和累值得!”
此外,周教授还是李淑芳工作室的专职接待员,有外地甚至外省农村教师来岛城培训,周老师都会不辞辛苦到车站去接、安排他们的食宿。担心这些农村老师不认识第二天听课的路,周老师每次都会提前带他们认认路。
正是因为周教授这样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数以千计的农村老师开拓了眼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感动。赵富强来自山东曹县一所回民小学,他先后来过四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参加培训,每次都满意而归。他深有感触地说:“李老师的行为洗涤了我的灵魂,提高了我的职业素养,中国有八亿多农村人口,只有乡村教育搞上去了,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前途!”
李淑芳和志愿者们经常收获来自农村孩子们的感动。2013年9月10日,李淑芳收到了曹县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寄来的上千只纸鹤,每一只纸鹤上都写有祝福。透过祝福,李淑芳和志愿者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张张笑脸,这些礼物是他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如今,李淑芳仍在为她的希望工程忙碌着,李淑芳说,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职业素养,让更多的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是她的最大梦想。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她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开心。
责编/昕莉
李淑芳是山东青岛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曾做过乡村教师的她深知农村教师结构和职业素养等问题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果能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就会让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为此,李淑芳成立起全国首个关注农村教师成长的民间志愿者组织——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公务员创办“农村教师培训班”
李淑芳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市的一个偏远乡镇,从小她就喜欢唱歌跳舞。
1985年,从即墨高等职业中专毕业后的李淑芳进入当地一所村办小学教书。由于学校条件较差,许多老师都不愿来这里教书,李淑芳一人担负起了一个班全部课程任务。
1989年,李淑芳参加成人高招,成功地考入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李淑芳来到基隆路小学任教,边教书边学习。1996年,李淑芳参加青岛市公务员公开招考,考入青岛市教育局,在师范教育处从事教师培训工作。
一个农民的女儿,过上了捧着金饭碗的好日子,让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然而,李淑芳并不安于舒适的都市生活,曾经的人生经历,使她对农村教师的处境及迫切追求成长的心情十分了解。
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经验总结过程中,李淑芳意识到,希望工程一年400元可以解决一个孩子上学的问题,但如果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能使乡下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希望工程。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专门为农村老师提供义务培训与交流机会。
李淑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官海滨,官海滨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妻子的想法很支持。搞义务培训得有启动资金,当时,家里只有4万元的储蓄,夫妻俩全部拿了出来。办培训还要有固定的场所,刚好李淑芳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她决定用来做工作室的办公地点,一家人仍挤在原来70平方米的房子里。
2005年3月6日,李淑芳邀请到青岛市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在大家的掌声中,郑重地挂上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牌子。
送教上门,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
在李淑芳的努力下,2005年4月中旬,工作室迎来第一批农村教师。李淑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把青岛市一些优秀教师请过来,和农村教师一起,探讨有关备课、上课、把握学生心理、营造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业务。
“教育沙龙”帮助农村教师完成理论上的提高,要产生效果还要结合实践,李淑芳安排这批农村老师到青岛一些中小学挂职培训、上公开课,业余还带他们观看3D电影,在李淑芳看来,让农村老师走出去,多与同行交流,也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有了好的开始,李淑芳的工作室渐渐繁忙起来。她发现,很多刚入行的年轻老师,情绪都不太高,普遍认为自己从事农村教育没有奔头,要想提高他们的业务,必须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23岁的石冬梅来自山东费县,李淑芳发现,这个年轻女孩刚来时郁郁寡欢。当天晚上,李淑芳打地铺住在了工作室,并和石冬梅促膝谈心。在她的娓娓诱导下,石冬梅说出情绪低落的原因:她去年从省内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由于找工作不顺,不得已来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初的男友也离她而去,因为心情烦躁,她教学总进入不了状态,学校便派她来青岛接受培训。
弄清原因后,李淑芳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当年在农村当教师的经历讲了出来。她说,城市教育资源丰厚,处处藏龙卧虎竟争激烈。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只有调整好心态,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将来才有可能到更高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
李淑芳的点拨让石冬梅豁然开朗,人也逐渐活泼起来。此后,她经常向李淑芳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年后,石冬梅被评为该县优秀青年教师,并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在邀请农村教师上门培训的过程中,李淑芳经常遇到学校人手少,教师走不出来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李淑芳决定送培训下乡,并开创出了“同课异构”实境研修培训模式。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送教下乡,安排岛城名师和农村老师同上一堂课,课题由农村教师确定,上课对象是农村学校学生,最后现场评定两个老师的优缺点。由于城乡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两堂课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构思、设计和理念。农村教师在城里同行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和李淑芳取得联系,想邀请岛城名师送一堂三年级语文《我的自画像》作文指导,接到任务的李淑芳马上与加盟工作室的几位名师取得联系,不料却被一一婉拒。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没有一位老师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上好这堂作文课。
实在没有办法了,李淑芳决定亲自披挂上阵。为了上好这堂课,她精心设计了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力求把作文课变得更轻松更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按照约定,李淑芳坐长途车单刀赴教。课堂上,她先是放了一些名人的肖像幻灯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人物外貌最有特点的地方,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她还随机挑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给上台的同学来个自画像,描写得好的学生有奖品,一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进行完这些步骤后,李淑芳让学生对老师来个“画像”,这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李老师,您的眼睛像大泽山的葡萄!”“你的嘴像大泽山的红樱桃!”“老师,您的头发像随风飘扬的柳枝!”
在李淑芳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发掘,这堂学习如何描述一个人的作文课完美结束。
一晃9年过去了,数千名农村教师得到了李淑芳工作室提供的服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网站注册会员近两万人,点击率260万人次,每天在线人数高达几千人。李淑芳的工作室无偿服务的范围除本省外,还辐射到江西省、贵州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另类希望工程拨亮乡村“烛火”
正常上班之余,李淑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室的事务之中,很少能抽出时间陪伴正在成长中的女儿。2008年以来,每周到李淑芳家中参与“教育沙龙”的校长和老师络绎不绝,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常常因妈妈的爱被分流备感冷落,对妈妈有了怨言,认为妈妈不爱她,有时故意和妈妈作对。
2011年7月,山东莒南县邀请李淑芳做师德培训,她特意带女儿一同前往。李淑芳做完报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儿被深深感染了。她觉得妈妈虽然不能常常与自己交流,却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师生,带给了他们心灵的顿悟与净化,由此,她深深理解了妈妈。女儿考上大学后,还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提醒李淑芳注意身体。
因为工作忙乱,李淑芳饮食、作息不规律,患了严重的胃病,可是她很少因为身体耽误工作室的培训计划。
2011年11月5日和6日,李淑芳自费组织青岛优秀校长和教师到曹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周五晚上8点多,是志愿者们搭乘去曹县火车的时间,周六早上5点多,志愿者们下火车简单吃过早饭,就直奔培训会场,周日晚上6点,他们返回青岛。
往返曹县的火车上,李淑芳总会拿出在医院煎好的袋装中药,用开水温温,然后服下。有一次,因为培训任务较重,李淑芳精力透支,培训结束,回到家后大病了一场。
李淑芳和她的另类希望工程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每次接到采访请求时,李淑芳总会说:“你们不应采访我,应该多采访我们的志愿者们!他们最辛苦,也是最可爱的人!”
李淑芳欣慰的是,9年来,她的工作室已经从最初的孤军奋斗到现在成为一个拥有海外华人、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校长、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庞大爱心团队,他们秉承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定信念默默地奉献着。这些志愿者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一个共同的“振兴中国教育”的理念互相支持着。
志愿者队伍中的周嘉惠教授今年71岁,曾担任过县教育局长,后来辞去行政职务,来到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成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和心血,晚年仍把余热献给教育事业。周教授对李淑芳专注于培训农村教师的公益行为非常赞赏,成为工作室最坚定的志愿者之一。
当别的老人安享晚年的时候,周教授和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着。周末的时候,周教授与其他志愿者去过最远的地方单程就要五六个小时,没有车接车送,也没有任何的报酬,甚至还要自费,周教授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鼓励一起上门送教的年轻教师:“咱们做的是前途无量的事业,受点苦和累值得!”
此外,周教授还是李淑芳工作室的专职接待员,有外地甚至外省农村教师来岛城培训,周老师都会不辞辛苦到车站去接、安排他们的食宿。担心这些农村老师不认识第二天听课的路,周老师每次都会提前带他们认认路。
正是因为周教授这样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数以千计的农村老师开拓了眼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感动。赵富强来自山东曹县一所回民小学,他先后来过四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参加培训,每次都满意而归。他深有感触地说:“李老师的行为洗涤了我的灵魂,提高了我的职业素养,中国有八亿多农村人口,只有乡村教育搞上去了,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前途!”
李淑芳和志愿者们经常收获来自农村孩子们的感动。2013年9月10日,李淑芳收到了曹县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寄来的上千只纸鹤,每一只纸鹤上都写有祝福。透过祝福,李淑芳和志愿者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张张笑脸,这些礼物是他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如今,李淑芳仍在为她的希望工程忙碌着,李淑芳说,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职业素养,让更多的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是她的最大梦想。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她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开心。
责编/昕莉
李淑芳是山东青岛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曾做过乡村教师的她深知农村教师结构和职业素养等问题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果能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就会让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为此,李淑芳成立起全国首个关注农村教师成长的民间志愿者组织——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公务员创办“农村教师培训班”
李淑芳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市的一个偏远乡镇,从小她就喜欢唱歌跳舞。
1985年,从即墨高等职业中专毕业后的李淑芳进入当地一所村办小学教书。由于学校条件较差,许多老师都不愿来这里教书,李淑芳一人担负起了一个班全部课程任务。
1989年,李淑芳参加成人高招,成功地考入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李淑芳来到基隆路小学任教,边教书边学习。1996年,李淑芳参加青岛市公务员公开招考,考入青岛市教育局,在师范教育处从事教师培训工作。
一个农民的女儿,过上了捧着金饭碗的好日子,让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然而,李淑芳并不安于舒适的都市生活,曾经的人生经历,使她对农村教师的处境及迫切追求成长的心情十分了解。
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经验总结过程中,李淑芳意识到,希望工程一年400元可以解决一个孩子上学的问题,但如果改变农村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能使乡下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希望工程。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专门为农村老师提供义务培训与交流机会。
李淑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官海滨,官海滨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妻子的想法很支持。搞义务培训得有启动资金,当时,家里只有4万元的储蓄,夫妻俩全部拿了出来。办培训还要有固定的场所,刚好李淑芳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她决定用来做工作室的办公地点,一家人仍挤在原来70平方米的房子里。
2005年3月6日,李淑芳邀请到青岛市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在大家的掌声中,郑重地挂上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牌子。
送教上门,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
在李淑芳的努力下,2005年4月中旬,工作室迎来第一批农村教师。李淑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把青岛市一些优秀教师请过来,和农村教师一起,探讨有关备课、上课、把握学生心理、营造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业务。
“教育沙龙”帮助农村教师完成理论上的提高,要产生效果还要结合实践,李淑芳安排这批农村老师到青岛一些中小学挂职培训、上公开课,业余还带他们观看3D电影,在李淑芳看来,让农村老师走出去,多与同行交流,也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有了好的开始,李淑芳的工作室渐渐繁忙起来。她发现,很多刚入行的年轻老师,情绪都不太高,普遍认为自己从事农村教育没有奔头,要想提高他们的业务,必须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23岁的石冬梅来自山东费县,李淑芳发现,这个年轻女孩刚来时郁郁寡欢。当天晚上,李淑芳打地铺住在了工作室,并和石冬梅促膝谈心。在她的娓娓诱导下,石冬梅说出情绪低落的原因:她去年从省内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由于找工作不顺,不得已来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初的男友也离她而去,因为心情烦躁,她教学总进入不了状态,学校便派她来青岛接受培训。
弄清原因后,李淑芳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当年在农村当教师的经历讲了出来。她说,城市教育资源丰厚,处处藏龙卧虎竟争激烈。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只有调整好心态,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将来才有可能到更高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
李淑芳的点拨让石冬梅豁然开朗,人也逐渐活泼起来。此后,她经常向李淑芳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年后,石冬梅被评为该县优秀青年教师,并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在邀请农村教师上门培训的过程中,李淑芳经常遇到学校人手少,教师走不出来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李淑芳决定送培训下乡,并开创出了“同课异构”实境研修培训模式。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送教下乡,安排岛城名师和农村老师同上一堂课,课题由农村教师确定,上课对象是农村学校学生,最后现场评定两个老师的优缺点。由于城乡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两堂课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构思、设计和理念。农村教师在城里同行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和李淑芳取得联系,想邀请岛城名师送一堂三年级语文《我的自画像》作文指导,接到任务的李淑芳马上与加盟工作室的几位名师取得联系,不料却被一一婉拒。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没有一位老师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上好这堂作文课。
实在没有办法了,李淑芳决定亲自披挂上阵。为了上好这堂课,她精心设计了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力求把作文课变得更轻松更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按照约定,李淑芳坐长途车单刀赴教。课堂上,她先是放了一些名人的肖像幻灯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人物外貌最有特点的地方,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她还随机挑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给上台的同学来个自画像,描写得好的学生有奖品,一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进行完这些步骤后,李淑芳让学生对老师来个“画像”,这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李老师,您的眼睛像大泽山的葡萄!”“你的嘴像大泽山的红樱桃!”“老师,您的头发像随风飘扬的柳枝!”
在李淑芳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发掘,这堂学习如何描述一个人的作文课完美结束。
一晃9年过去了,数千名农村教师得到了李淑芳工作室提供的服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网站注册会员近两万人,点击率260万人次,每天在线人数高达几千人。李淑芳的工作室无偿服务的范围除本省外,还辐射到江西省、贵州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另类希望工程拨亮乡村“烛火”
正常上班之余,李淑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室的事务之中,很少能抽出时间陪伴正在成长中的女儿。2008年以来,每周到李淑芳家中参与“教育沙龙”的校长和老师络绎不绝,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常常因妈妈的爱被分流备感冷落,对妈妈有了怨言,认为妈妈不爱她,有时故意和妈妈作对。
2011年7月,山东莒南县邀请李淑芳做师德培训,她特意带女儿一同前往。李淑芳做完报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儿被深深感染了。她觉得妈妈虽然不能常常与自己交流,却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师生,带给了他们心灵的顿悟与净化,由此,她深深理解了妈妈。女儿考上大学后,还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提醒李淑芳注意身体。
因为工作忙乱,李淑芳饮食、作息不规律,患了严重的胃病,可是她很少因为身体耽误工作室的培训计划。
2011年11月5日和6日,李淑芳自费组织青岛优秀校长和教师到曹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周五晚上8点多,是志愿者们搭乘去曹县火车的时间,周六早上5点多,志愿者们下火车简单吃过早饭,就直奔培训会场,周日晚上6点,他们返回青岛。
往返曹县的火车上,李淑芳总会拿出在医院煎好的袋装中药,用开水温温,然后服下。有一次,因为培训任务较重,李淑芳精力透支,培训结束,回到家后大病了一场。
李淑芳和她的另类希望工程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每次接到采访请求时,李淑芳总会说:“你们不应采访我,应该多采访我们的志愿者们!他们最辛苦,也是最可爱的人!”
李淑芳欣慰的是,9年来,她的工作室已经从最初的孤军奋斗到现在成为一个拥有海外华人、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校长、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庞大爱心团队,他们秉承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定信念默默地奉献着。这些志愿者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一个共同的“振兴中国教育”的理念互相支持着。
志愿者队伍中的周嘉惠教授今年71岁,曾担任过县教育局长,后来辞去行政职务,来到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成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和心血,晚年仍把余热献给教育事业。周教授对李淑芳专注于培训农村教师的公益行为非常赞赏,成为工作室最坚定的志愿者之一。
当别的老人安享晚年的时候,周教授和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着。周末的时候,周教授与其他志愿者去过最远的地方单程就要五六个小时,没有车接车送,也没有任何的报酬,甚至还要自费,周教授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鼓励一起上门送教的年轻教师:“咱们做的是前途无量的事业,受点苦和累值得!”
此外,周教授还是李淑芳工作室的专职接待员,有外地甚至外省农村教师来岛城培训,周老师都会不辞辛苦到车站去接、安排他们的食宿。担心这些农村老师不认识第二天听课的路,周老师每次都会提前带他们认认路。
正是因为周教授这样可敬可爱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数以千计的农村老师开拓了眼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感动。赵富强来自山东曹县一所回民小学,他先后来过四次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参加培训,每次都满意而归。他深有感触地说:“李老师的行为洗涤了我的灵魂,提高了我的职业素养,中国有八亿多农村人口,只有乡村教育搞上去了,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前途!”
李淑芳和志愿者们经常收获来自农村孩子们的感动。2013年9月10日,李淑芳收到了曹县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寄来的上千只纸鹤,每一只纸鹤上都写有祝福。透过祝福,李淑芳和志愿者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张张笑脸,这些礼物是他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如今,李淑芳仍在为她的希望工程忙碌着,李淑芳说,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职业素养,让更多的乡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是她的最大梦想。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她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开心。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