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百惠
摘要:《歌剧魅影》主要以男主角魅影为主要人物线索,展开了一段耐人回味的爱情故事,表现了韦伯的创作意图。韦伯的此部作品从音乐创作角度着手,剧中的音乐创作带有现代民谣风格的音乐元素和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与技巧。本文将对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魅影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 魅影 艺术形象
一、《歌剧魅影》创作背景与内容介绍
音乐剧《歌剧魅影》是由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根据法国作家Gabon Leroux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小说《歌剧魅影》讲述的是19世纪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充满恐怖、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而富有创新精神的英国作曲家韦伯,将其改编成了一个描绘人性、善与恶,天使与恶魔为题材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韦伯借助扑朔迷离的剧情,优美动人的音乐、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塑造、及梦幻般的舞美效果,使同名小说的内涵在音乐剧中,有了更加鲜活、动人、深刻的艺术魅力。
音乐剧《歌剧魅影》旋律写作从调性调式上看,有大、小调、五声、六声调式混合的特点。旋律写作的节拍特点是二、三拍子交替,2/4、4/4、3/4、6/8常用节拍为主,歌曲风格是抒情曲、叙事曲、进行曲、圆舞曲与颂歌等样式多种的曲风。此部歌剧主题贯穿模式以乐段为主。通常以乐段材料重复或者变化重复,来建立与强调角色的音乐形象。主要角色音乐形象的生动、丰满,源于角色音乐主题设计的准确、有对比;歌曲写作的丰富性,有赖于派生性主题越短的不断涌现。如此派生的新主题、新乐段与早先音乐保持了某种有机联系,从而保障了旋律的个性与丰富性不至于破坏音乐的完整与统一。
《歌剧魅影》在音乐剧历史上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它凄美的爱情故事,伤感中附着的优美唱段,剧中的每一个唱段都是人们所为熟知的经典,这可谓是一部经久不衰的音乐剧。
二、身世悲惨的音乐天才
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剧中男主角魅影从生母生下他就产生对他的厌恶,他的人生无时不刻的受到心灵的创伤和抨击,在杂技团时被锁在铁笼子里,逃跑后被世人所遗忘,天生畸形的外表看上去不像是人类,更像是一头怪物,甚至还被剧院的拉幕工人描述成皮肤如同蜡黄的羊皮纸,生来就没有鼻子只剩脸上的黑洞。魅影的丑陋外表受到了外界严重的歧视和鄙夷,正是世人对他冷漠厌恶的态度导致他似乎憎恨世间的一切,把自己的心事深深埋藏在内心深处,不愿与他人说起,歌剧院中的地下室就是魅影的栖身之处,无人知晓那个地方,在那里,他可以过着于是隔绝的生活,来逃避世间对他的不公平。在地下室里,魅影整天与音乐作伴,他天赋秉然的音乐才华使他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动听的旋律。而克里斯汀正是被魅影的这一才华和魅力所深深吸引。上帝是不公平的,也是公平的,魅影虽然有着丑陋的外表,但是他却有着出众的才华,可以说是一位音乐天才,他既是学者、建筑师、音乐家、发明家,更是一名作曲家。传说他还为波斯王建过镜子迷宫。这些足以可见魅影对世间是有巨大贡献的,他的存在是极具价值的。
三、天使与恶魔的化身
魅影这一人物形象虽然有着丑陋的外表,但是却拥有优美华丽的嗓音。他的内心世界则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一面是邪恶的,而另一面则是善良。他残忍的行为会让人为之讨厌和憎恨,同时又会让人深感同情和可怜。剧中的魅影用着残酷的手段,唱着优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对克莉斯汀深情爱意,这种方式让人看了既憎恨又怜悯,使得每一幕结束后,都足以让人落泪和感叹。魅影,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
天使代表着善良、美好、带来幸福的小精灵,守护神。克莉斯汀从小就是孤儿,在歌剧院中长大,年幼的克莉丝汀常常在没有人的地下祈祷室中哭诉对父母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孤独,她的这种痛苦只有魅影能感受到。由于魅影在年幼时经历了黑暗的童年,他对克丽丝汀有着一种特别的怜悯之情。每当克丽丝汀感到孤独,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想起父亲临终前对她说的话:“音乐天使”会来守护她。“音乐天使”就是她的信念,当克里斯汀想念父亲时,她都会点燃蜡烛,魅影就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来安慰克丽丝汀,并给与她声乐上的引导,教会她如何更好地歌唱,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进行着微妙的变化,其中有师生之情,有相互安慰的友情,还有同命相连的亲情。当他在剧院里第一次听到了克里斯汀演《Think of me》时的天籁般的嗓音被她的歌声所深深吸引,克丽丝汀深情地唱道:“我所盼望的是每天醒来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总是艳阳天,对我说永远陪着我,向我承诺这些话,这就是我所盼”。克丽丝汀的请求充满着期待和美好,让人总想发自内心的去疼爱她。使魅影对克里斯汀的爱意和欣赏由此萌生。于是魅影决定让克莉斯汀演唱自己所谱写的作品。克莉斯汀的演出很顺利,一首《Angel of music》是他们在镜子里见面唱的第一首歌,魔影带着她穿过镜子,走进了自己的秘密基地,《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是魅影将克丽丝汀带入自己住的底下室是所唱的歌曲,克莉丝汀仿佛在梦中,以为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音乐天使”,表达了克里斯汀第一次见到自己“音乐天使”的喜悦之情,两人的对唱、合唱堪称完美。《The music of the night》是一首两段体歌曲,是魅影抒发个人情感的主唱段落。可谓是“魅影爱情曲”,也是魅影的主题乐段的展开和对比乐段。特征音程强调降D大调二级到五级的进行,与魅影主题乐段音乐有多种联系。在歌声中,魅影不断的诱惑克丽丝汀,激活她的心灵,使克丽丝汀进入爱情幻想,此段音乐旋律轻柔、空灵,犹如催眠曲一般,在不断转调。当魅影以为自己找到了心中所理想的音乐伴侣,却发现克里斯汀也会像世人一样好奇他的面容,去摘下他的面具一探心中的好奇,自己的爱情受到威胁时,他对克里斯汀背叛自己的音乐和背叛感情感到愤怒,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觉得不公平,这让他魔鬼的一面显露出来。
魔鬼代表着贪欲、憎恨、嫉妒、不择手段。由于剧院没有按新作《哑仆》中魅影的要求,安排克里斯汀饰演女主角,卡洛塔饰演随从,这件事让魅影很生气,魅影把女高音卡洛塔变成哑巴,吊死了拉幕工人,从报复这件事可以看出此刻的魅影早已经深爱着克里斯汀,对于一切阻碍克莉斯汀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加以铲除,希望她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但是报复之后他看见克里斯汀与子爵拉乌尔在屋顶的深情告白与相拥,此刻似乎明白了一切。于是他决定让剧院出演他谱写的作品《唐璜》,想不到的是在演出那天他出现在了台上,并与克里斯汀深情对唱,表达了自己心中压抑已久的心情。故事的最后他绑架拉乌尔要挟克里斯汀回到他身边的举动让克里斯汀由原本的同情变成了冰冷,开始憎恨他的卑鄙手段,视他为虚伪的朋友、堕落的偶像。但是克莉斯汀并没有放弃魅影,她告诉魅影他并不孤独,并对他的深情相拥。最后魅影的抉择看似对自己残酷至极,但其实是对自己我心灵的一次救赎,道德的一次释放,因为他不想让这在世间看似唯一能理解自己的人—克里斯汀感到失望,伤心,这是一种真正的爱,真正善良的人性,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心灵却是那样的纯洁,犹如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外貌丑陋但心灵十分善良,剧目最后魅影的消失只留下了一个面具,也意在揭示,他可能不是离去,只是不想再带着面具做人,让自我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释放。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在哲学家穆勒看来,快乐也是分质的高下的,他个人认为,其实快乐是有两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所谓肉体的物质快乐,另一种则是精神享乐,两者相比之下,精神享乐则更为高尚,而据穆勒所述,功利主义上所讲的幸福那是以人类天性的快乐为基础的,这种快乐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等同禽兽的官能,因为这当中包含的不仅仅是物质肉体的快乐,而是比感官更有意义、价值的快乐,其中包含理智的愉悦,想象的愉悦,情感的愉悦和道德情操的愉悦。
魅影他是真正的音乐天使,他虽然自私,想把克莉斯汀占为己有,那是因为他受到了世间太多的冷漠,他孤独,内心缺乏最深处的温暖,但却是能谱写出美妙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时刻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只不过是想找到一个能理解他的人,他的孤独和寂寞是常人无法能理解的,住在剧院深邃的地下室,深邃弯曲的楼梯,幽静无声的长流,正是这些冰冷的环境无不反衬出魅影只想过常人的生活。或许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与反省,虽然魅影带着面具生活,但是人们都是带着无形的面具而活着,魅影揭下面具后时赤裸裸的丑恶外表,但是最可怕事情是每个人脸上如同带上的一层无形的面具,即使摘下他,看上去人就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有着“深不可测”的内心。而像魅影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心灵比起美丽外表,漂亮嗓音,貌似道德高尚的人来比较,那才是真正的善。
音乐剧《歌剧魅影》对后来音乐剧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使当时的音乐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剧中“魅影”的唱段也广为流传,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正反两面的形象对比,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经典唱段。
参考文献:
[1]游芳.古典歌剧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创作手法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洪颖娟.漫谈音乐剧《歌剧魅影》[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02).
[3]赵婷.从《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杨佳.英国音乐剧在百老汇的崛起——走进音乐剧(四)[J].中国音乐教育,2008,(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