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拥军
(鄢陵县财政局,河南 鄢陵 461200)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源泉,决定着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质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因此,推动“三驾马车”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关联度,大力改善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良性循环。一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体制上要以民营为主,在产业选择上要立足当地资源,围绕一两个产业作为突破口,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深做透主业,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工业园区,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努力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地方财政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调结构、转方式,引导投资方向从偏重房地产投资向工业等实体经济投资转移,避免重复投资,产能过剩领域再投资。发挥地方特色效应,走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大对城市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既能改善民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又为新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培植财源必须坚持“放水养鱼”策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一是研究制定和实施扩大内需,完善消费财税政策,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内生动力。延续“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政策;推进节能环保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扶持医疗保健、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财政经济增长。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工资薪金正常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支付能力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使居民愿意消费。三是创造有利于消费的良好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完善节假日放假安排,释放有利于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网络税收征管,完善网络市场维权,引导新兴消费模式,开发消费需求,进而形成现实购买力,使居民有能力消费。四是引导居民消费由单一的物质性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进而使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居民创新消费,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极。
地方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能不能生产或提供较多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参与域外经济循环换回更多的货币。贸易的规模和质量决定地方经济繁荣与否和财政收入的丰歉。一是运用财政政策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发展。二是注重地域地理产品标示的开发、保护、应用。发挥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大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顾客忠诚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财政支出。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民生保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减少未来财政成本。
一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企业能够自主投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应该退出。要通过简政放权,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真正做到政府法有授权方可为,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让位。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节约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节省政府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探索商业开发,市场运作模式,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从而减少政府投入。政府应做好市场规则制定和市场监管,做好信息发布,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用好财政政策工具,努力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二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全面管理干预社会生活,不仅导致政府机构规模庞大、行政效率低下,而且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与社会合理分工与有效合作的体制机制。运用财税政策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事务性的管理服务,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逐步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服务市场化,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支持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是要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责任,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保障标准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二是财政保障重点要由“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要注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缩各类行政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深入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遵守“约法三章”,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问题。要坚持改善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三是社会保障要坚持“保基本”和“兜住底”的要求,走渐进式改善民生之路,恰当解决效率和公平的矛盾,避免中等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陷阱。
在现阶段,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造成了政府公共预算保“吃饭”;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管“建设”的财政模式。地方政府的适度负债,加快了当地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但同时也造成地方政府借债依赖,财政债务风险加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明确举债责任,加强源头防范,确保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一是清理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组建由财政部门牵头的综合性政府融资公司,统一办理政府融资业务,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管理,完善融资方式,探索发行地方债券融资方式,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规范融资行为,加强源头防控。二是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建立专家委员会对举债项目的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的评议论证制度,严格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专家委员会通过后,应由政府常委会集体表决通过,方可举债。三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政府预算统一管理,探索建立权责发生制的综合财政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并向社会公开政府性债务及其项目建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四是严格落实举债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政府性债务的主体责任,对于超范围、超规模、不按规定程序的不当融资行为,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科学设定量化指标,定期对债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提示,严格控制债务余额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科学设定偿债资金来源,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形成“负债有度,用债有方,偿债有钱,管理有规,举债有责”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模式。
[1]刘捍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财政,2014(6).
[2]浙江省财政厅总预算局.“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