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 彰显同城化发展魅力

2014-09-21 19:45潘桂仙包攀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4年12期
关键词:玉屏大龙国道

潘桂仙+包攀+文叶飞

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地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个唇齿相依、关联度紧密的比邻兄弟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正创造出宜人城市空间。

“如今,大龙正不遗余力创新求变,彰显同城化发展的生动表情。很多眼光敏锐的客商看准了玉屏、大龙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大龙生态工业新区将成为未来城市重心这一趋势,纷纷来此投资兴业。”铜仁市市长助理、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明说道。

以320国道为纽带打造全新交通网络

12分钟!

8分钟!

这是大龙到玉屏所用的两种时间,前者为行驶320国道用时,后者为行驶沪昆高速用时。简单的两个数据背后,凝聚着两地同城化发展的坚实步伐和强大信心。

“现在来往玉屏和大龙非常的方便,以前去玉屏买东西,要等铜仁的班车或的士,现在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玉大班车,只花3元钱的车费。打车过去也只需8多分钟的时间,出行非常方便。”在大龙工作的陈女士兴奋地说道。

交通的变革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320国道对于玉屏—大龙两地同城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龙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把两地同城化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对320国道进行改扩建,从规划、征地,到动工,领导前线指挥、职工现场施工作业,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完工。

长12.7公里,宽36米,双向六车道——这是新320国道在大龙境内的规划布局。新的320国道建成后,玉屏、大龙两地会因此而串连起来。

如今,大龙正以320国道为基础,构建“五横八纵”的道路交通网络,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抢抓时间,争取早日与玉屏连接起来,为同城化发展夯实基础。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在成型的过程中,难免遭致怀疑,两地的同城化也如此。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实消除了怀疑。如今,走进大龙开发区办公楼,你会发现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少,但凡这个时候,他们要么是在工地上,要么是在企业里,要么是在园区,正在指挥着拆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督促园区建设。晚上,很多同志赶回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筹备明天的工作。

加快工业新城建设实现产城互动

近年来,对大龙的同城化发展,省、市两级领导高度重视,高瞻远瞩。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原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及其他有关领导在玉屏视察、考察调研后,皆明确指示:要以320国道改造升级和一心高铁站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上使玉屏—大龙相互靠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沟通上实现无缝对接,产业上抱团发展,推动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把玉屏、大龙打造成真正的黔东工业“桥头堡”,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3年7月2日,玉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玉屏召开,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出席座谈并讲话。会议强调,玉屏要集中力量打造功能更加健全、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新城,大龙要围绕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工业新城,实现优势互补、产城互动。要明确目标定位,按照“到2015年大龙开发区实现300亿元生产总值,玉屏自治县成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筹推进;要按照“上合下分”的思路,促进大龙开发区和玉屏经济开发区实现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要加强沟通、定期走动,互帮互学,为推动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玉屏创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精准的定位及分工,体现出铜仁市决策层在推进两地同城化上的决心和魄力。

同时,它亦如一张试卷,给玉屏、大龙两地出了同城化发展题目,需要两地认真组织实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面对这道试题,大龙没有被难倒。从新一届大龙开发区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大龙的发展就一直沿着如何实现产业聚集、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如何实现产城互动,奋勇前行。

2013年底,大龙开发区内有企业152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95%;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15.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5.08%;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86.8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137.95%;财政总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5.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24.55%;进出口总额达0.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75%;招商引资项目74个,签约资金200亿元,到位资金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5%;新增劳动就业4260人,同比增长85.22%。

高标准规划黔东产业集聚区

同城化发展,是玉屏、大龙两地最切合实际,也是不得不走的发展路径。

两地空间距离近,玉屏县城与大龙经济开发区之间相距不超过10里,有320国道升级改造后这条主干线,通过一心高铁站这个节点,完全可以把两地连接起来,拉近空间距离,节约附加成本。

地理条件优越,320国道升级改造新线沿线无高山、大河阻隔,海拔高度、地理高度接近,沿线多低山丘陵,不仅国道升级改造成本较低,今后沿线布局建设工业园区,对道路交通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占用耕地和推平山丘低得多。

玉屏境内沪昆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铜大高速、玉铜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铁、玉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区位优势仍在。同时,玉屏还是全省循环经济试验区、黔东北物流配送中心和全省3个重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区。

新320国道的修建以来,当地百姓对于320国道升级改造后的便利,以及因此带来的发展机遇十分珍惜和期待,积极支持项目建设。

此外,大龙积极创新方式,科学规划,着眼全局,始终坚持和玉屏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出好点子,想好办法。以“南城北产、东贸西绿”为发展思路,以铜仁主城区和黔东工业聚集区为主导,带动辐射周边区域,推动玉屏—大龙龙同城化发展,打造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

同城化发展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黔东高原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正在加速整合,逐步形成新的优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正向着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优化承载区、区域空间绿色生态区、同城化发展先导区、管理模式创新区、高水平发展样板区和最具经济活力增长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今,大龙以北部工业园区向东辐射,正打造一条产业聚集带、一片产业聚集区。同时,沿新修建的320国道加速城市化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缤纷的生态工业新城。着力打造的绿色生态工业走廊、滨水生态景观带将使玉屏、大龙连接带在不久的将来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对同城化发展信心满满。(责任编辑/哈文丽)

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地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个唇齿相依、关联度紧密的比邻兄弟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正创造出宜人城市空间。

“如今,大龙正不遗余力创新求变,彰显同城化发展的生动表情。很多眼光敏锐的客商看准了玉屏、大龙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大龙生态工业新区将成为未来城市重心这一趋势,纷纷来此投资兴业。”铜仁市市长助理、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明说道。

以320国道为纽带打造全新交通网络

12分钟!

8分钟!

这是大龙到玉屏所用的两种时间,前者为行驶320国道用时,后者为行驶沪昆高速用时。简单的两个数据背后,凝聚着两地同城化发展的坚实步伐和强大信心。

“现在来往玉屏和大龙非常的方便,以前去玉屏买东西,要等铜仁的班车或的士,现在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玉大班车,只花3元钱的车费。打车过去也只需8多分钟的时间,出行非常方便。”在大龙工作的陈女士兴奋地说道。

交通的变革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320国道对于玉屏—大龙两地同城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龙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把两地同城化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对320国道进行改扩建,从规划、征地,到动工,领导前线指挥、职工现场施工作业,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完工。

长12.7公里,宽36米,双向六车道——这是新320国道在大龙境内的规划布局。新的320国道建成后,玉屏、大龙两地会因此而串连起来。

如今,大龙正以320国道为基础,构建“五横八纵”的道路交通网络,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抢抓时间,争取早日与玉屏连接起来,为同城化发展夯实基础。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在成型的过程中,难免遭致怀疑,两地的同城化也如此。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实消除了怀疑。如今,走进大龙开发区办公楼,你会发现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少,但凡这个时候,他们要么是在工地上,要么是在企业里,要么是在园区,正在指挥着拆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督促园区建设。晚上,很多同志赶回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筹备明天的工作。

加快工业新城建设实现产城互动

近年来,对大龙的同城化发展,省、市两级领导高度重视,高瞻远瞩。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原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及其他有关领导在玉屏视察、考察调研后,皆明确指示:要以320国道改造升级和一心高铁站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上使玉屏—大龙相互靠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沟通上实现无缝对接,产业上抱团发展,推动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把玉屏、大龙打造成真正的黔东工业“桥头堡”,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3年7月2日,玉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玉屏召开,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出席座谈并讲话。会议强调,玉屏要集中力量打造功能更加健全、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新城,大龙要围绕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工业新城,实现优势互补、产城互动。要明确目标定位,按照“到2015年大龙开发区实现300亿元生产总值,玉屏自治县成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筹推进;要按照“上合下分”的思路,促进大龙开发区和玉屏经济开发区实现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要加强沟通、定期走动,互帮互学,为推动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玉屏创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精准的定位及分工,体现出铜仁市决策层在推进两地同城化上的决心和魄力。

同时,它亦如一张试卷,给玉屏、大龙两地出了同城化发展题目,需要两地认真组织实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面对这道试题,大龙没有被难倒。从新一届大龙开发区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大龙的发展就一直沿着如何实现产业聚集、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如何实现产城互动,奋勇前行。

2013年底,大龙开发区内有企业152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95%;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15.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5.08%;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86.8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137.95%;财政总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5.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24.55%;进出口总额达0.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75%;招商引资项目74个,签约资金200亿元,到位资金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5%;新增劳动就业4260人,同比增长85.22%。

高标准规划黔东产业集聚区

同城化发展,是玉屏、大龙两地最切合实际,也是不得不走的发展路径。

两地空间距离近,玉屏县城与大龙经济开发区之间相距不超过10里,有320国道升级改造后这条主干线,通过一心高铁站这个节点,完全可以把两地连接起来,拉近空间距离,节约附加成本。

地理条件优越,320国道升级改造新线沿线无高山、大河阻隔,海拔高度、地理高度接近,沿线多低山丘陵,不仅国道升级改造成本较低,今后沿线布局建设工业园区,对道路交通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占用耕地和推平山丘低得多。

玉屏境内沪昆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铜大高速、玉铜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铁、玉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区位优势仍在。同时,玉屏还是全省循环经济试验区、黔东北物流配送中心和全省3个重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区。

新320国道的修建以来,当地百姓对于320国道升级改造后的便利,以及因此带来的发展机遇十分珍惜和期待,积极支持项目建设。

此外,大龙积极创新方式,科学规划,着眼全局,始终坚持和玉屏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出好点子,想好办法。以“南城北产、东贸西绿”为发展思路,以铜仁主城区和黔东工业聚集区为主导,带动辐射周边区域,推动玉屏—大龙龙同城化发展,打造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

同城化发展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黔东高原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正在加速整合,逐步形成新的优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正向着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优化承载区、区域空间绿色生态区、同城化发展先导区、管理模式创新区、高水平发展样板区和最具经济活力增长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今,大龙以北部工业园区向东辐射,正打造一条产业聚集带、一片产业聚集区。同时,沿新修建的320国道加速城市化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缤纷的生态工业新城。着力打造的绿色生态工业走廊、滨水生态景观带将使玉屏、大龙连接带在不久的将来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对同城化发展信心满满。(责任编辑/哈文丽)

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地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大龙经济开发区两个唇齿相依、关联度紧密的比邻兄弟互促共进、抱团发展。两地按照“一轴双城,新旧两利”规划打造的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特色魅力城市正在崛起,成为周边十区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正创造出宜人城市空间。

“如今,大龙正不遗余力创新求变,彰显同城化发展的生动表情。很多眼光敏锐的客商看准了玉屏、大龙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大龙生态工业新区将成为未来城市重心这一趋势,纷纷来此投资兴业。”铜仁市市长助理、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明说道。

以320国道为纽带打造全新交通网络

12分钟!

8分钟!

这是大龙到玉屏所用的两种时间,前者为行驶320国道用时,后者为行驶沪昆高速用时。简单的两个数据背后,凝聚着两地同城化发展的坚实步伐和强大信心。

“现在来往玉屏和大龙非常的方便,以前去玉屏买东西,要等铜仁的班车或的士,现在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玉大班车,只花3元钱的车费。打车过去也只需8多分钟的时间,出行非常方便。”在大龙工作的陈女士兴奋地说道。

交通的变革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320国道对于玉屏—大龙两地同城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龙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把两地同城化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对320国道进行改扩建,从规划、征地,到动工,领导前线指挥、职工现场施工作业,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完工。

长12.7公里,宽36米,双向六车道——这是新320国道在大龙境内的规划布局。新的320国道建成后,玉屏、大龙两地会因此而串连起来。

如今,大龙正以320国道为基础,构建“五横八纵”的道路交通网络,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抢抓时间,争取早日与玉屏连接起来,为同城化发展夯实基础。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在成型的过程中,难免遭致怀疑,两地的同城化也如此。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实消除了怀疑。如今,走进大龙开发区办公楼,你会发现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少,但凡这个时候,他们要么是在工地上,要么是在企业里,要么是在园区,正在指挥着拆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督促园区建设。晚上,很多同志赶回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筹备明天的工作。

加快工业新城建设实现产城互动

近年来,对大龙的同城化发展,省、市两级领导高度重视,高瞻远瞩。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原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及其他有关领导在玉屏视察、考察调研后,皆明确指示:要以320国道改造升级和一心高铁站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上使玉屏—大龙相互靠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沟通上实现无缝对接,产业上抱团发展,推动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把玉屏、大龙打造成真正的黔东工业“桥头堡”,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3年7月2日,玉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玉屏召开,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出席座谈并讲话。会议强调,玉屏要集中力量打造功能更加健全、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新城,大龙要围绕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工业新城,实现优势互补、产城互动。要明确目标定位,按照“到2015年大龙开发区实现300亿元生产总值,玉屏自治县成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筹推进;要按照“上合下分”的思路,促进大龙开发区和玉屏经济开发区实现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要加强沟通、定期走动,互帮互学,为推动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玉屏创建全省前20强经济强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精准的定位及分工,体现出铜仁市决策层在推进两地同城化上的决心和魄力。

同时,它亦如一张试卷,给玉屏、大龙两地出了同城化发展题目,需要两地认真组织实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面对这道试题,大龙没有被难倒。从新一届大龙开发区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大龙的发展就一直沿着如何实现产业聚集、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如何实现产城互动,奋勇前行。

2013年底,大龙开发区内有企业152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95%;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15.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5.08%;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86.8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137.95%;财政总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5.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24.55%;进出口总额达0.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75%;招商引资项目74个,签约资金200亿元,到位资金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5%;新增劳动就业4260人,同比增长85.22%。

高标准规划黔东产业集聚区

同城化发展,是玉屏、大龙两地最切合实际,也是不得不走的发展路径。

两地空间距离近,玉屏县城与大龙经济开发区之间相距不超过10里,有320国道升级改造后这条主干线,通过一心高铁站这个节点,完全可以把两地连接起来,拉近空间距离,节约附加成本。

地理条件优越,320国道升级改造新线沿线无高山、大河阻隔,海拔高度、地理高度接近,沿线多低山丘陵,不仅国道升级改造成本较低,今后沿线布局建设工业园区,对道路交通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比占用耕地和推平山丘低得多。

玉屏境内沪昆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铜大高速、玉铜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铁、玉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区位优势仍在。同时,玉屏还是全省循环经济试验区、黔东北物流配送中心和全省3个重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区。

新320国道的修建以来,当地百姓对于320国道升级改造后的便利,以及因此带来的发展机遇十分珍惜和期待,积极支持项目建设。

此外,大龙积极创新方式,科学规划,着眼全局,始终坚持和玉屏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出好点子,想好办法。以“南城北产、东贸西绿”为发展思路,以铜仁主城区和黔东工业聚集区为主导,带动辐射周边区域,推动玉屏—大龙龙同城化发展,打造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

同城化发展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黔东高原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正在加速整合,逐步形成新的优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正向着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优化承载区、区域空间绿色生态区、同城化发展先导区、管理模式创新区、高水平发展样板区和最具经济活力增长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今,大龙以北部工业园区向东辐射,正打造一条产业聚集带、一片产业聚集区。同时,沿新修建的320国道加速城市化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缤纷的生态工业新城。着力打造的绿色生态工业走廊、滨水生态景观带将使玉屏、大龙连接带在不久的将来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工业新城。”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对同城化发展信心满满。(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玉屏大龙国道
玉屏县气候季节、雨季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等气候变化特征
准能找到你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玉屏县委离退局传达省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每月多出两百元
杂工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