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晚晴
教材简解
“花儿开了”表现的是冬天梅花开放的季节,正好结合“冬天”的主题活动。利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创作梅花,让幼儿在体验活动新奇之余感受绘画作品的“美”所在。梅花在小区、公园等地会有,部分孩子有观察的经验。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新奇创作手法的诱导,孩子们会兴趣浓厚,其艺术活动价值“感受、表现、创造美”就得到体现。
目标预设
1.欣赏梅花盆景,了解梅花只有枝干和花朵的特征,感受梅花的美。
2.尝试用吹、手指点画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梅花,体验操作过程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吹画的方式创作树干。
难点:尝试用吹和点画等不同方式结合创作梅花。
设计理念
小班幼儿对形象突出且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深冬来临,在小区里,在公园里,当梅花开放时,孩子会新奇地发现竟有在冬季盛开的花儿;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闻一闻、看一看等去观察这冬天里香气扑鼻的梅花开放,他们有初步的经验基础。利用颜料进行吹画对于小班下学期幼儿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而前期,幼儿具有玩颜料的基础,他们曾经用过手指和手掌等进行点、印画。但是吹画,以及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作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通过观察梅花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初步体验吹画的方法和乐趣,运用点画、吹画两种方式的结合表现自己心中梅花的美。通过欣赏梅花的盆景,感知梅花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通过个别幼儿的操作尝试,了解掌握吹画“树干”的基本方法,以及点画花瓣的经验巩固。在独立操作和最后的评价中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建立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吹画
了解梅花特征,尝试运用吹画的方式表现树干。
1.欣赏梅花盆景,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梅花盆景。
师:冬天来了,有一种花不怕冷,它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呢。猜猜看,这是什么花?
(评析:幼儿注意力集中在梅花上,观察着梅花的样子,部分幼儿会跟老师或是同伴表述自己看到的梅花,并大胆猜它的名称。)
师:你看它长得什么样子?
(评析:幼儿会说出他看到的花朵、树干等特征。)
师:是的,它有棕色的树干、红红的花朵,它的名字就叫做梅花。
2.幼儿模仿教师自由吹画。
(1)教师示范吹画树干。
师:今天,老师想画这美丽的梅花,请你看看我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画纸、吸管、装有棕色颜料的眼药水瓶,按照滴、吹的方式进行范画。
(评析:幼儿观看教师吹画树干过程,被新鲜的绘画方式吸引。)
师:(展示“树干”)看,这像梅花的什么?
(2)提供装有棕色颜料的眼药水瓶、画纸、吸管若干,进行第一次吹画尝试。
师:你们也去试试吧。
(评析: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行为差异呈现,一部分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到的进行独立操作,方式方法正确;一部分幼儿观察同伴行为,并模仿;作品差异呈现,线状无“分枝”感、成圆点滴水状、与教师作品形似等。)
3.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
(评析: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注重吹画方式方法的学习。)
二、感知体验
1.欣赏作品梅花图。
激发幼儿创作兴趣,了解梅花图树干和花朵的不同绘画方式。
(1)出示梅花图片。
师:看,这是我画的梅花图。
(2)引导幼儿描述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美。
师: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朵小花?
它们长在哪里?
你感觉它们怎么样?
2.个别操作,点画梅花。
巩固已有手指点画的经验,了解花朵的绘画方法。
(1)出示幼儿“树干”作品、红色颜料盘,讨论点画梅花的方法。
师:只用手指可以怎么画梅花?谁来试试?
请个别幼儿操作。
师:怎么蘸颜色?(用右手食指亲亲颜料,找一个枝头点一点。)
怎样变成圆圆的花?(几个点围圈圈靠在一起做朋友)
点完之后,小手要擦擦干净。
(2)操作顺序巩固。
师:画梅花,我们要先画什么?(树干)然后呢?(梅花)
三、创作表现自己心中的梅花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尝试运用吹画的方式表现树干,并用点画的方式表现梅花,体验作品的“美”和活动的趣味性。
在新的绘画纸上作画,每位幼儿领一根吸管、一瓶颜料,每桌一盘红色颜料。
师:想不想画一棵自己的梅花树?那你去试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以鼓励尝试为主,关注到整体与个别)。
重点:引导幼儿运用两种颜料,两种方式绘画。
难点:吹画时的方式方法。
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吹画:局限于“一条线”,分枝感不足。
——个别指导,同伴协助
2.绘画顺序:先点印梅花,后吹画树枝。
——教师提醒,同伴互学
3.画面布局:梅花过少或者过多,位置不对。
——教师指导
四、欣赏作品,评价
体验创作的快乐,激发自信心。
1.展览作品,讲评结束。
师:你们喜欢你们自己的梅花吗?喜欢什么地方?
我觉得你们的梅花很漂亮,因为你们刚才在画的时候特别认真。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
(1)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对专注力、创造力、良好操作习惯等进行评价。
(2)幼儿的作品树干与花朵的形态,布局等评价。
2.幼儿张贴自己作品,装扮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