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广场超大基坑分区施工技术

2014-09-20 08:01
建筑施工 2014年8期
关键词:挖土塔楼分区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1 工程概况

上海市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项目地处虹口区北外滩沿黄浦江地区,为黄浦江周边的地标性建筑及浦西最具标志性的第一高楼,将形成新的上海CBD核心环。

该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26 万m2,地下室16 万m2,包括1 座66 层高320 m的办公塔楼、1 座39 层高172 m的酒店塔楼、1 座5 层高47 m的展馆、高4 层的酒店及商业裙楼。

基地北侧有运营中的轨交12号线车站,其与白玉兰广场地下室部分外墙合二为一。基坑北侧东长治路505号的上海海员医院为优秀历史建筑,西南侧为优秀历史建筑——百年红楼;西侧为老式民居,东侧为220 kV变电站和新建路越江隧道。基坑南侧、西侧道路下分布有多条市政管线,管线分布错综复杂。

2 基坑分区概况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为43 953 m2,平均挖深达到21 m,最深达到29 m。针对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利用6 道地下连续墙将基坑划分为8 个区域[1,2]进行施工(图1):A区面积约为7 088 m2,B区面积约为7 479 m2,C1区面积约为13 550 m2,C2区面积约为12 100 m2,D1区面积约为781 m2,D2区面积约为945 m2,D3区面积约为871 m2,E区面积约为1 150 m2。地上建筑中,办公塔楼位于A区,酒店塔楼和展馆位于B区,裙房位于C和D区,设备用房位于E区内。

图1 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项目基坑分区示意

3 工程难点及特点

3.1 分区施工工序复杂

本工程基坑分为A区、B区、C区(C1、C2)、D区(D1、D2、D3)、E区共8 个基坑组成一个群坑工程,各基坑之间的施工顺序是基坑安全高效施工的关键。

3.2 工程体量大

本工程土方量超过80 万m3,且面积最大的C区采用逆作开挖法,开挖速度慢,挖土将占用大量工期。

3.3 周边环境控制要求高

本工程紧邻轨交12号线、历史保护建筑、新建变电站等,且周边道路管线众多,环境保护要求高,故控制基坑变形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

4 基坑分区施工流程

综合基坑围护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基坑变形控制等因素考虑,基坑分区施工流程如下:

(a)首先进行B区基坑的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待B区完成首层结构后开始进行其上部酒店塔楼结构施工,同时开始进行A区基坑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

(b)待A区完成首层结构后再进行其上部塔楼结构施工,同步进行D1、D3区基坑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

(c)D1、D3区完成地下1层结构施工后开始进行D2区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同时开始进行C1区基坑逆作施工、E区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

(d)D、E区完成地下结构施工后,开始进行C2区基坑逆作施工。

(e)C1区地下结构逆作完成后开始进行其上部酒店裙房的结构施工,C2区地下结构逆作完成后开始进行其上部商业裙房的结构施工。

5 关键性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1-3]

5.1 A区施工技术(圆形自立式围护体系)

A区采用Φ95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自立式围护体系,共布置5 道环形混凝土支撑。挖土深度最深达29 m,分6 层进行大敞开式顺作土方开挖[3]:采用岛式开挖形式,先开挖周边支撑部位,待混凝土支撑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中间土。基坑开挖、支撑及垫层施工时遵循“分层、分块、留土护壁、对称、限时、开挖支撑”的总原则进行。根据栈桥的分布,每层土方开挖平面上划分为5 个施工段对称进行挖土。围护墙边支撑部位开挖时抽条分块(图2)。

图2 A区挖土分块平面示意

5.2 B区基坑施工技术

B区基坑基本呈长方形,长度约为136 m,宽度约为60 m,挖深为21.0~23.0 m。B区为常规顺作法施工,采用混凝土对撑结合角撑的形式(共5 道)。B区挖土采用先中央对撑后周围的盆式开挖,基坑周边预留10 m宽度平台坡体[4]。

5.3 D区基坑施工技术

D区为狭长型矩形基坑,长度约为165 m,宽度为14~24 m,北侧紧邻轨交12号线。在D区进行挖土施工时,为了有效保护已施工完成的地铁结构,将基坑进一步划分为D1、D2、D3三个基坑:首先进行D1、D3区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D2区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

D区采用2 道混凝土支撑+3 道钢支撑的混合支撑体系,其中钢支撑采用液压自动伺服系统,每根钢支撑设置一个带回锁功能且压力量程达3 000 kN的油缸,通过电脑终端实时监控钢支撑受力以实现轴力自动补偿,控制地铁侧围护变形(图3)。

图3 钢支撑轴力补偿装置

由于采用大坑划小坑、钢支撑轴力补偿系统等施工措施,基坑围护、地基加固效果较好,基坑开挖完成后底板浇捣及时,避免了D区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持续变形等问题,有效控制了紧邻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达到了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目的。

5.4 C区基坑施工技术

为加强对周边敏感环境的保护,将C区基坑利用3 道地下连续墙分隔为C1、C2两个独立基坑,其中C1区待A区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后先行施工,C2区待D、E区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

5.4.1 施工流程

C区地下结构施工采用逆作法,共布置26 个出土孔,以满足逆作挖土及建筑材料垂直运输的需求。施工道路布置于首层,根据结构承载与施工需要,形成环通道路。C区地下结构施工采用盆式挖土,分块施工,盆中区域施工完成后,周围区域跳帮施工,尽早形成混凝土结构十字对撑,从而控制地墙变形及施工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满足C1区酒店裙房工期以及地下结构设计安全要求,C1区地下结构领先C2区地下结构施工2 层。

5.4.2 方案调整

为控制开挖至坑底后的基坑变形,初始设计方案考虑在C区基坑周边设置斜抛撑,但会造成挖土速度慢,底板形成时间长,不利于基坑周边地下连续墙变形的保护,故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图4):将B3层地下连续墙边梁加高1 000 mm,同时与之相交的结构主梁采用1∶2下加腋的方式与地下连续墙进行连接,地下连续墙边梁加高部分以及主梁加腋部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凿除。利用B3层边跨结构的加强来替代斜抛撑,在底板施工时,挖土进度的加快使得底板结构能够尽快的形成,减小坑底土暴露时间,从而有效保护基坑变形。

图4 现方案剖面(边梁加高加腋)

同时,对C区周边土方开挖后的垫层厚度从150 mm调整至300 mm,以加强对围护变形的控制,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5 E区基坑施工技术

E区为设备区域,地下1层,挖土深度9 m。为加强对其北侧轨交12号线及南侧220 kV变电站的保护,该区采用框架逆作法进行基坑施工,先行逆作地下结构主梁作为支撑体系,待底板完成后再顺作施工叠合梁板,既提供了敞开式明挖作业环境,又减少了结构回做过程中的混凝土支撑拆除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支撑拆除过程中的二次变形。

6 结语

上海市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项目在超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基坑分区施工技术,通过“大坑划小坑”的方法避免了土方开挖的一次性大体量卸荷,并灵活安排各分区施工流程,合理有序地进行各分区流水作业,因地制宜优化支护方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挖土塔楼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走!去月球挖土!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浪莎 分区而治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