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蛙崇拜的历史文化意蕴

2014-09-20 05:57薛文礼
关键词:蛤蟆崇拜青蛙

张 瑞,薛文礼

(1.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湖北 恩施 445000;2.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大同蛙崇拜的历史文化意蕴

张 瑞1,薛文礼2

(1.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湖北 恩施 445000;2.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借助大同地区流传的蛙崇拜故事和自然景观蛤蟆山,研究了大同蛙崇拜产生的文化环境基础,揭示出大同蛙崇拜、女性生殖崇拜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在大同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大同湖;蛙崇拜;传说故事;蛤蟆山

蛙崇拜是远古社会进入原始母系氏族时期崇拜意识的产物之一,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其流传的地区非常广泛,大同也不例外。在大同,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自然景观,都给我们留下了蛙崇拜的历史痕迹,研究这一课题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大同湖:大同青蛙崇拜的客观基础

大同的蛙崇拜离不开远古时期大同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大约在一千多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初期,一连串剧烈的地壳差异性升降变化和山体构造活动,导致大同地块逐渐下降为洼地,海水倒灌后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堵塞河流出口,迅速形成了一个闭合型的大湖泊,考古学家将这个多达九千平方公里的汪洋大海称为“大同湖”,后又经火山喷发,岩浆覆盖,地壳变化,湖水蒸发外泄,形成了今天的大同盆地。大同盆地,东邻石匣里,南界恒山,西抵管涔山,北至阴山,包括今天的山西大同地区的大同县、阳高、天镇、浑源、广灵、左云,朔州的怀仁、山阴、应县、右玉,及河北阳原县和蔚县的部分等12个县。由于当时大同湖气候温暖湿润,落叶松、冷杉、云杉、榆树、柳树、榛树等珍贵树种和其他乔木和灌木竞相生长,三趾马、大角鹿、剑齿虎、野狼、野猪、巨驼等动物自由栖息。湖中刺鱼、鲤鱼、青蛙、丽蚌、螺等水生动物大量繁殖。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动植物王国中,青蛙以其超强的环境适应力,历经千万年的进化而存活下来,青蛙“繁殖能力强,产卵数量多”,“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1]这一特性,正好迎合了人类追求人口繁盛、生生不息的心理,于是古大同人便将生殖崇拜意识移植到青蛙的身上,青蛙自然担负起了这一重要角色,成为大同人生殖崇拜的根源之一,青蛙崇拜由此产生并延续至今。

二、“蛙”与“娲”——大同人生殖崇拜的心理选择

远古大同人的生殖崇拜源于两种原因:一是源于自然启迪,即“蛙”的想象,二是源于文化选择,即“娲”的崇拜。

(一)“蛙”——大同人生殖崇拜的自然选择考古发现,沿大同湖的周边至今保留着青磁窑、许家窑、峙峪、云冈南梁、鹅毛口、李家峪、高山以及虎头梁等众多古人类遗址。在原始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无法抗拒的疾病威胁,客观上造成了古大同人口数量稀少,存活率低,平均寿命短的现实。影响人类繁衍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2](P3-4)为解决这一生存繁衍难题,人类从湖中蛙类的繁殖优势上得到启示,借助原始想象将腹圆膨大的“蛙”与妇女的“子宫”联系起来,把对青蛙的崇拜移植到人类自身的“种的繁衍”上,于是生殖崇拜意识便油然而生,成为人类实现族群繁衍壮大的精神追求。基于这一认识,古大同人便衍生出以青蛙为对象的女性生殖崇拜,这不仅解决了当时无法对女性生育做出科学合理解释的事实,而且也使“女性独体生殖” 的繁育观念成为可能,同时也将妇女对后代的繁衍视为庄重而神圣的行为,自此,“蛙”图腾崇拜便在古大同人心中形成并定型。

(二)“娲”——大同人始祖崇拜的文化选择大同人始祖崇拜既是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古代宗教由对自然崇拜上升到对人的崇拜的产物。古大同人将青蛙视为自身繁殖的象征,除自然选择外,还有文化选择的因素,即对始祖女娲的崇拜。由青蛙崇拜演变而来的女娲崇拜,从神话思维的角度来讲,女娲不是一个具体的青蛙形象,而是人化的蛙神,属神话学的范畴,官方不做过多的关注和客观的记述,仅存在于民间的口耳相传中。而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尽管“蛙”和“娲”存在着不同的上古音,但从“蛙”的古字“鼃”结构和“娲”的“从女,呙声”[4](P1777-1778)来看,或掌控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或创造世间万事万物,是整个世间生命的肇始者,人类的先祖、天地的母亲。其基础仍然是以《诗经》和《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语音系统,《诗经》的成集完全是通过官方整理,是在多人多次努力下完成,这是事实。加之《诗经》产生的区域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部一带,包含了考古学上的“大同湖”,所以女娲信仰在远古大同地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古大同人把蛙作为人类崇拜的始祖,实质是女娲崇拜在大同民间故事中有所体现。

三、大同蛙崇拜的史实痕迹

大同的蛙崇拜是远古社会遗留下来的原始信仰的产物,尽管今天的大同,原始时期流传下来的蛙崇拜的具体形式已非常少见了,青蛙崇拜的观念也随时代的进步而淡出,但是蛙崇拜意识的确曾存在于大同民众的社会生活中,这可从大同地区的传说故事和自然景观中找到历史遗迹。

(一)民间故事中的蛙崇拜 大同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蛙崇拜的传说故事,最具代表性的是《蛤蟆儿》、《青蛙精的故事》和《青蛙记》三则传说故事,故事折射出大同人希望通过与青蛙结成的特殊关系而达到转移或加强人类自身旺盛生殖能力的心理,满足民众渴求人丁兴旺、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美好理想。传说故事中的蛙崇拜具体表现在:

1.神秘的诞生

在大同的传说故事里,最能够体现青蛙神秘诞生的是《蛤蟆儿》。[5](P651-652)故事中,青蛙的诞生带有神秘的色彩,一辈子无儿无女的老两口“为了得个后继,也曾东庙烧香,西寺磕头,求神打卦,吃斋念佛”,后来好不容易怀了孕,可是经过“12个月”的怀胎最后生下一只“活蹦乱跳的蛤蟆”,但老太太并没有将这个怪异的“儿子”抛弃,而是像对待孩子一样把它抚养成人。从故事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看,属“AT440A神蛙丈夫型”[6](P89-90)故事,母题是:(1)求子心切的夫妇想要一个儿子,吃斋念佛,上庙敬香;(2)他们得到了儿子,却是一只奇怪的蛤蟆,老头儿一气之下外出经商;(3)蛤蟆儿长大后,邻居女孩执意要嫁给他;(4)蛤蟆儿带着信找寻做买卖的父亲,父亲听闻后大喜,一起回家完婚;(5)新婚之夜蛤蟆儿脱去蛙皮变成人形,成为一个英俊的少年;(6)在妻子的指引下,父母窥探并藏起蛙皮,蛤蟆儿从此变成人;(7)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故事以原始古朴的母题为情节的发展奠定基调,并呈现出四层含义:一是展示了大同民众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念支配下,向神灵祈子,祈求能够延续香火,繁育后代的美好愿望;二是故事的主人公表面上虽是只蛤蟆,但却在他的身上处处展现出善良孝顺,颖悟绝人,通情达理的善良本性,处处闪烁着大同人纯美心灵的美好情操;三是故事揭示了蛙与生殖崇拜之间的内在关系。故事中怀着蛤蟆(蛙的俗称)的老太太是蛙与生殖崇拜一体化的表现,老太太挺大的肚子是对女性生殖器官——子宫的形象描绘,从青蛙的外形与孕妇肚子的表象上看,共同特点都是浑圆且膨大,是古大同人把对生殖崇拜的目光聚集到青蛙身上的具体表现;四是揭示出在远古以母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女性独体生产繁育了后代子孙,故而大同初民对女性的生殖器顶礼膜拜,当然蛤蟆儿的诞生也预示着新生事物的开始,与文字学推断的“娲”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始祖崇拜。

2.蛙到人的幻化

大同民间幻想故事中的青蛙之所以能够成为青蛙妻子或丈夫,完成蛙到人的完美幻化,是通过“蛙皮”实现的。“蛙皮”不单单是生物学意义上普通表皮,而且是使青蛙能够拥有超越一般动物意义上的特异功能,具有神的独特本领,有着无穷的法力,也是人到神转化的关键,同时也是体现远古大同人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青蛙精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说明,故事的梗概是:失去双亲的福顺儿在财主三通家打工,30多岁了仍没有成家。一次放羊的路上,在路边的杂草丛中发现了唱歌的青蛙精,三通看到福顺儿不好好放羊,骂了福顺儿并打伤了青蛙精,心地善良的福顺儿将青蛙精带回家放进水缸中悉心照料,青蛙精为报恩德现出人形与福顺儿结为夫妻,好色的三通发现了漂亮的青蛙姑娘进行调戏并百般刁难福顺儿。三通知道了青蛙精变人的秘密后,和老婆一起设计陷害青蛙姑娘。三通老婆嫉妒青蛙姑娘的美貌一气之下把护身的蛙皮烧掉,失去蛙皮的青蛙精化作一股青烟消失在天际,而失去美妻的福顺儿伤心欲绝化成翘首的石头立在那里。

从故事的内容看,奇特的“蛙皮”使得青蛙不仅有了人的特质,而且也将人变换为神仙,这种从动物青蛙到人再到蛙神的变换是通过蛙皮的巨大作用实现的,它是架起动物与人、人与神之间特殊关系的桥梁,这种关系是大同蛙崇拜发展历程的真实反映。古大同人从动物蛙的繁衍习性的认识,到对女性崇拜,再到对始祖娲神的信仰无不是沿着故事中青蛙的转变路线进行的。“蛙皮”的出现使得青蛙精由人变为神蛙,在青蛙精的身上凝聚了远古大同人对女性的重视,特别是对始祖女娲的重视,正是女性崇拜的象征性表达。故事中的青蛙精出现于杂草与泥土附近,当其受伤时富顺儿又将她放置在“浸满清水”的瓷罐之中,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才能拥有象征意义,可见自然环境为青蛙的不断繁殖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同时为大同原始初民蛙崇拜搭建了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

3.人与蛙的结合

远古的大同人认为,人类与动植物或无生物之间缔结某种亲属关系,这种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亲缘关系一样,是完全可能获得益处的,而且彼此之间的这种关系一旦确定下来,该动植物或无生物就会履行一定的义务,与他们结成特殊关系的人不仅不会受到伤害,而且还会得到保护。尤其是通过这种亲属关系的建立,动植物或无生物所具有的独特能力还会转接到人的身上,而青蛙强大的繁殖能力与人类困难的自身生产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人们便甘心情愿地与蛙结合,纵使有千难万险也要付之实施,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大同传说故事《青蛙记》[5](P635-640)最具典型性,讲的是一个关于蛤蟆山由来的爱情故事,故事梗概如下:

七峰山下的老猎户有三个儿子,三郎在父亲下世后遵从父亲的临终遗言娶到了仙女化身的青蛙姑娘,三兄弟分家后,大哥妻子蚂蚱精和二哥妻子蜘蛛精妒忌青蛙姑娘的美貌和贤惠,趁三郎不在家时设计对她百般刁难,后终被当年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看中仙女的三头凶龙抓上了玉龙洞,并强逼其成婚,青蛙姑娘执意不从以死相抗,凶龙将其关进了水牢。于是三郎冒死上七峰山救妻,寻妻路上救得三只熊,三熊报恩指点三郎报仇,并给他灵芝,从神仙爷爷那里得到宝剑,制服大嫂蚂蚱精,杀死二嫂蜘蛛精和三头凶龙,三只熊从水牢里救出奄奄一息的青蛙姑娘,三郎和青蛙妻子和和美美地过着幸福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三郎除暴安良的功绩,把七峰山的第七个山峰起名为“蛤蟆山”。

《青蛙记》的故事尽管篇幅较长,情节发展离奇曲折,是前两则故事的延伸与拓展,故事中人与异类的婚恋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但是大同民间故事却将它演绎到了完美的境地。三郎与青蛙姑娘的结合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故事演绎了大同人对凄美爱情的忠贞不渝,三郎为了救出爱妻冒死前往七峰山与凶龙搏斗,而青蛙姑娘在三头凶龙强逼成婚的情况下拒死不从,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二是故事典型再现了我国传统婚姻习俗,整个过程包含了良辰吉日的选择,鼓乐的演奏,拜天地,入洞房等婚庆仪式,如在“吉日良辰”,三郎抱着妻子青蛙“在乐鼓声中拜天地,入洞房”,俨然是古老婚俗的故事化展示;三是故事中三头凶龙强逼青蛙姑娘成婚的情节,虽然有远古大同抢婚习俗的翻版,再现了大同地区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的多元文化传统的特点,但是青蛙崇拜的意象极为鲜明。总之,《青蛙记》故事中这种奇特的人与蛙的婚恋是大同民众希望通过像夫妻之间所结成的直接血缘关系,将青蛙旺盛的繁育能力和顽强的存活率移接到人的身上,使得人类与青蛙一样子孙后代循环往复,无限延续。

4.传说故事的深层折射

大同三则青蛙故事以蛙崇拜信仰为基础,所描述的内容与大同民众的审美追求合二为一,有着四层深层折射,其特点为:

第一,神奇的婚恋。故事中人与异类神蛙的婚恋实质是中华婚俗的变相展示,尽管青蛙与美女或青蛙与男子的结合神奇、神秘,如蛤蟆儿与邻居女孩的结合,福顺儿与青蛙精的婚恋以及三郎与青蛙姑娘的爱情,但是仍然可以窥探出我国传统婚俗无比清晰的婚娶过程。

第二,蛙图腾崇拜。大同民间神蛙故事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信仰基础,将青蛙神圣化为蛙神并作为远古某一氏族部落的图腾予以崇拜。借助文字学“音近义通”[7]的语用原则,即“蛙”与“娲”音相同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人类智慧的巧合,笔者认为大同初民或许曾以蛙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后将其转化为以蛙神为象征对象的生殖崇拜,对女娲崇拜也由此过渡而来。

第三,故事生活化。三则青蛙故事的幻想情节充实了生活细节描写,不论是神蛙的出世,还是成婚、遭难,乃至最后美满的幸福生活,都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性美,总能使一个个虚构的神奇幻想故事具有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语言叙述古朴浅俗,既贴近当时人们的口语,又融合有今天的方言,对话传神优雅。

第四,人物形象鲜明。三则神蛙故事除去跌宕起伏的情节之外还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寄寓了大同民众的审美理想,表现出大同人爱憎分明。故事中的神蛙丈夫虽然外貌丑陋,但他“孝顺”、“能干”、“心地善良”,并且具有超群的胆识和力量,是大同民众审美取向的外显。青蛙姑娘穿上“蛙皮”是神,脱了“蛙皮”是人,她“貌美能干”、“眼盈秋水,面似娇花”,浓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樱桃般小嘴、雪白的皮肤、杨柳般的腰枝以及善良的心地,贤淑的品行,对丈夫的爱忠贞不渝,心美如画的爱情追求,实在是大同人美好爱情的现实写照。

(二)自然景观中的蛙崇拜 大同人对蛙的崇拜不仅仅存在于亦真亦幻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而且现实生活里也可探寻到它的踪迹。其中最能体现大同蛙崇拜的自然景观是坐落于大同市南郊区的蛤蟆山,它是大同民众对蛙崇拜的活见证。

1.蛤蟆山的地理位置

蛤蟆山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的西南部,离大同市区约19.4公里,海拔约1312米,宛如蹲着的大蛤蟆,她头朝正南,张开大嘴,仰头嘶鸣,似在讲述一个远古的秘密,其背微微隆起,后腿蜷缩着蹲爬在地,前腿支撑着整个身体,从山的正东方向可见山的尖顶,那便是蛤蟆鼓鼓的眼睛。山峰野草竞相生长,仿佛绿色蛙衣,尤其在清晨或夕阳掩映下,缭绕的烟雾晚霞,为蛤蟆山平添了几分超自然的灵气,若是微风轻拂,草木摇曳,掩映其中的蛤蟆更显蠢蠢欲动之势。

2.蛤蟆山:古大同人青蛙崇拜的神山

“人对自然物体进行崇拜时,总是将某种神性赋予了自然物体,或以自然物体具有神性为前提”。[8](P101-102)蛤蟆山是赋予了神性的自然物体,她迎合了古大同人对青蛙的崇拜心理,是古大同人青蛙崇拜的神山。尽管至今仍没有有力证据证明,但从大同湖周边众多古人类遗址的史实,以及流传至今的原始古朴且类型齐全的青蛙故事,我们仍不难猜想、推断出古大同先民就是把蛤蟆山作为自己的神山来顶礼膜拜。大同先民之所以如此崇拜,并不是单纯地将其作为自然景物来看待,而是关注隐匿其中的蛙神所具有的超自然的神力,当然这也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有关,因为蛙神能给人提供降福纳吉,去恶避灾,降子繁衍的神奇力量。在古大同人心中蛤蟆山是有生命的神山,她一方面承载着民众蛙崇拜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始祖“女娲”的崇拜,这种将青蛙、蛤蟆山、蛙神、女娲融为一体的崇拜心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传说故事的形式,断片似的保留至今,实属罕见。虽然先前蛤蟆山辉煌的光环不再被民众所张扬,但是作为挖掘保护的意义则格外重大,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以祭拜禁忌的姿态,让蛤蟆山,让蛙神,让娲祖重新焕发青春,绽放出天地人合而为一的思想光芒。

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西南部的蛤蟆山

四、大同蛙崇拜的文化意蕴

大同蛙崇拜是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蛙崇拜作为民间大众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古老的历史而来,展示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审美取向,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一)大同蛙崇拜是原始文化的传承与再现

大同蛙崇拜是原始文化中的一种,是远古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作为承载大同远古人类传统文化记录的蛙崇拜,以其普通的民众生活、淳朴的思想和美好的愿望,书写了一部普通民众史、底层社会史、民间文化史,排列出了古人类文化演变的时间序列。尽管存在约200余万年的大同湖在晚更新世消失了,但是这种巨变并没有使人们的原始信仰消退,反而以传说故事的形态传承下来。对它的探索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而且可以知晓现代社会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对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多样性文化的生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同蛙崇拜的探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表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可以让人们由对蛙的崇拜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女性生殖崇拜、始祖女娲崇拜的研究,延伸到对该意识下产生的民间传说故事、人文景观、远古生殖崇拜、精神信仰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有更深刻的了解。然而,与神奇的蛙崇拜格格不入的是,大规模的开山取石不仅毁坏了蛤蟆山的前部和周边山体,而且修路挖断了蛤蟆的脖颈,远远望去山上石块凌乱,植被裸露,山下废弃物随处可见,山上山下浑身萦绕着煤土尘埃,使原本雄浑端庄的蛤蟆山面临消失的危险。保护,尤为急迫保护,需要我们以蛙崇拜为探究对象,深入发掘其文化价值,以唤起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激起民众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运用多种手段还原蛤蟆山的历史风貌,让蛤蟆山依然成为今天大同人心中祈求多子多福的神山,使之成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

[1]刘范弟.蛙(蟾蜍)与女娲[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2):33-37.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黄友贤.海南黎族蛙崇拜溯源[J].广西民族研究,2008(04):143-148.

[4]王筠.说文句读[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5]大同市十大文艺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大同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6](美)乃通著,郑建威,商孟可,段宝林等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王贵生.从“圭”到“鼋”:女娲信仰与蛙崇拜关系新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7(02):103-112.

[8]陈 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rog Worship in Datong

ZHANG Rui1,XUE Wen-li2
(1.National Institute,Hubei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Enshi Hubei,445000;2.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With the aid of stories about frog worship and the Toad Hill,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basis of frog worship and reveal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worship of frog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worship in Datong's history and culture.

Datong lake;frog worship;legend;toad hill

I276.3

A

1674-0882(2014)03-0033-05

2014-03-12

2007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7041035-05)

张 瑞(199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薛文礼(1964-),男,山西朔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责任编辑 马志强〕

猜你喜欢
蛤蟆崇拜青蛙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蛤蟆蛤蟆跳嗒嗒
西夏天崇拜研究
小青蛙捉虫
走自己的路
我最崇拜的人
躲猫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