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继宏
刘后旺,字雁宾、号了然堂主、半无散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现居杭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美院张伟平(仁量)教授工作室助教,其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
书画,人之意念融于造化之物,使之外化形式,内聚神韵。若以三品论之,则下品虚笔飘忽,实笔呆滞,笔连而韵断,画形而神散;中品虚笔不飘,实笔不呆,笔断而韵连,画白而神现;上品者,虚笔云中隐山,实笔山中飘雪,笔散而神聚,画聚而意散。是故,下品如草木,生于春死于秋,三季之作;中品如树木,百载春秋,一世之作也;上品如山水,度千秋历万代,永世之作也。
浙东雁荡,自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俯皆是。后旺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雁荡山麓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乃至定居杭州多年,至今还保留着每年回乡小住并写生的习惯。正因为如此,后旺所作山水画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不忘去真山真水中领悟与感怀,悟观、写生然后整理、创作。他说,是家乡雁荡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奠定了他绘画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才得以厚积而薄发。观赏后旺的画作,一种“神与物游,韵味天成”的感觉扑面而来。
后旺自幼跟随黄宾虹入室弟子——盛牧夫先生研习诗书画,并以山水画为目标倾力探求,源于他对山水世界的的痴情,更缘于他对绘画艺术的执着。后旺话不多,可以说有些不善言辞,但生活中的广阔视野又赋予了他的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更多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他会用不同的方式去传达自己的理念。
后旺的山水作品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野景山水,是基于其对山川的亲临写生提炼而成的,这类作品无论小品大作都有其独到之处,极富生机。山水小品贵在精致而又有余韵,大幅作品则要求气势,沉厚而又不板刻,这正是后旺孜孜以求之所在。其二是园林、民居山水。杭州是后旺的第二故乡。杭州有着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致,这也是上苍赐予所有画家的绘画资源和表现对象,后旺更是情有独钟。从一定意义上讲,园林的清幽和静谥可以平复我们在商业社会中躁动的心灵,秀灵的水泽草树呈现江南的秀灵和逸致,会使画面更具文雅之气。而他的民居题材风格则是在长期在各地写生而渐渐形成的。在这个题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雁荡的雄健与西湖的婉丽两种不同的气质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呈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山水风貌,深茂雄秀,别具意蕴。此外,若是从风格的角度来看他的画作,则还有一类仿古山水。这类作品以小品居多,综合体现了他对于山水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中隐约地领略和感受得到宋代院体画的那种单纯优美,准确细腻的韵致和元代文人画萧散简远追求抒情的气象。可见他在传承传统上是下了苦功的。
后旺的笔墨能力很强,特别是他的仿古山水作品,心摹手追明代浙派山水追求动态和气势之美的笔墨特点,在用线、用墨、施面等环节上,往往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这种能力正是在长期的写生悟对中形成的。后旺的山水面貌丰富,取向多元,可以从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中看到其努力与探索的历程,且多年来只问耕耘,不求名利,在当今画坛也足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