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霜
摘 要: 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及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方法不得当,出现了教学误区,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阅读目标的越位、形式的架空和借鉴的偏向。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误区 阅读目标 形式 借鉴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必须发挥灯塔作用,为学生的阅读导航。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几种教学偏向要不得。
一、阅读目标的“越位”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严重“越位”,偏离《语文课程标准》,脱离实际,随意拔高要求。比如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抄写词语解释;要求低年级学生听写二类字;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篇课文都背诵并全文抄写……由于目标“越位”,学生力不从心,结果累了教师,苦了孩子。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语文课程标准》观念淡薄,教学是踩着石头过河。殊不知《语文课程标准》是制定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偏离《语文课程标准》,必然漫无目的。二是少数教师想让学生多学点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结果揠苗助长、欲速不达。因此,要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把《语文课程标准》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严格执行、深入钻研,切实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防止阅读目标的“越位”。
二、形式的架空
要保证阅读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开发利用教材,根据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要充分灵活,使一切教学形式和过程均指向教学目标。然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一味追求形式,结果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一是揭题中画蛇添足。揭题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须讲究形式、寻求效应,但有些教师目标不明、方法欠妥,或者从课文题材、写作背景到作者简介面面俱到,或者从图片、实物到多媒体音频视频倾巢出动,教师煞费苦心,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所指,表面热闹,实为表演。我认为要寻求导入揭题效应,就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或由题揭疑,激发兴趣;或由题设疑,确定目标;或沟通交流,明确学法;或巧妙描述,诱发情感;或引导迁移,做好铺垫。保证新课导入的“短平快”效果。二是阅读中的画蛇添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流程、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手段。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偏离目标,搞花架子:为体现“乐学”,本只需通过朗读就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却偏要舍近求远,辅以演示、表演、音乐;为体现“情感价值观渗透”,本可凭借词义挖掘、感悟体会的却偏要联系实际、畅谈个性化体验,教师及时评价不忘加上传播正能量;为体现“学法指导”,本来结合文字可顺利理解的词语却偏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较浅显的自读课文要合作汇报弄出几个学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辅助手段和形式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做到精挑细选、用之必需。如情感价值观渗透就须根据文本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内容的理解、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升华和形象的渲染有意、有机、有序地渗透,切忌节外生枝,乱贴标签;学法指导须依据学生特点、文本重难点和教学规律,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和把握学法,切忌无中生有、为法而法、盲目迎合。三是总结中的画蛇添足。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结束一节课,可以画龙点睛,强化教学效果。不少教师课堂小结一味追求形式,或者字、词、句面面俱到;或者偏离文本盲目延伸不切实际。我认为,结尾精心设计、三言两语、提纲挈领可使学生印象清晰;或抓住重点合理迁移、升华主题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或以训练重点为主线贯穿本组课文可以使小结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借鉴的偏向
语文教师广采博览,多方吸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但学习借鉴名师理念先要以理解为根本,吸取精华,明其实质。少数教师对名师理念往往是一知半解,只观其行,不究其实,机械模仿,形式借鉴:学了“情境教学”,只知其视频、图片、音乐等的运用,而忽视“情境创设”对目标的指向性、联系教材的紧密性及功能的多重性;学了“读写结合”,便只知到课文中挖掘习作因素、指导习作,把阅读课上成了习作课,名曰结合,实则分离;听了“德育渗透”课,便一味地到文本中寻找德育结合点,把阅读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为追求音乐的陶冶作用,把阅读课上成了音乐课。对此,我认为学习借鉴一定要讲究实效,实地考察、观摩教学、专家讲座,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实际再创新,才能避免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任广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误区.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11).
[2]张丽琳.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学习(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