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伟
本溪县地处辽东山区,生态系统具多样性,有蓄积天敌的枫杨林,地块零星散落、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相对于辽南和辽西北来说有特殊的病虫害防控优势:常年病虫害发生呈局部性,易控性较强。但由于玉米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加连片、种植密度加大、农户管理粗放、采用害虫适口和喜食的高油及甜玉米品种等多种因素,玉米螟发生面积逐年递增,仅2013年,全县玉米螟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一半以上,发生较重地块被害株率20%、产量损失率6%以上。为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提高病虫害调控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本溪县以绿色防控技术为切入点,带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朝着低毒化、无害化发展,取得效果。
1.指导思想及原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措施。具体就是利用玉米螟成虫、卵、幼虫、蛹四个形态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特别是成虫的趋性,具针对性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包括白僵菌封垛灭杀越冬幼虫、杀虫灯及性诱剂诱杀成虫、赤眼蜂寄生虫卵、高杆喷雾机喷洒生物药剂防治玉米生育期幼虫技术。将各项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集成能更有效地抑制玉米螟危害,仅白僵菌封垛加投放赤眼蜂两项技术集成,防效能达到65%~70%,实现亩减损增产25~50公斤。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或集成各个单项技术的前提是搞好测报工作。本溪地区越冬幼虫一般6月上旬开始化蛹,要求从5月25日起系统测报,每3天调查一次越冬玉米螟化蛹率和羽化率、利用佳多测报灯调查羽化期和发生程度、同时结合田间卵量调查,科学确定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及BT粉剂的具体时间。
2.赤眼蜂应用技术利用赤眼蜂能寄生玉米螟卵的特性进行防治,释放蜂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9~11天,或以玉米田间百株卵量1~1.5块时为第1次放蜂适期,在6月中旬左右,间隔7~10天放第2次蜂,共放2~3次。防治二代玉米螟在田间卵始见期进行第1次放蜂。上午放卡,释放蜂量为每亩1.5万头,分2~3次释放。可根据田间发生情况调整每次的放蜂量。每亩释放2个点,从上风口开始,在靠边垄数到第九垄上的第14米处为第1放蜂点,以后每隔28米做个放蜂点。释放方法,选健壮植株的中上部叶片,沿主脉撕成两片,将蜂卡卵粒朝下放在无主脉的半片叶背面,并被卷在叶片筒内,用线缝牢,不能放在叶面或叶尖上。注意不能用金属物、尖状物别卡,放后2~3天出蜂。此法防效在65%左右,平均亩挽回损失在40公斤。
3.灯光诱控技术和性诱剂诱杀技术灯光诱控技术:是利用玉米螟的对某一波长的趋光性, 在地块周围秸秆堆附近设置和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目前常用的有太阳能投射式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本溪县是从6月1日开始开灯,到8月31日结束,诱杀一代二代成虫。太阳能投射式杀虫灯的使用,单灯控制面积为50亩左右,两灯要求相距200米;但如果秸秆堆高和有障碍物遮挡时,可适当多设置,该灯会自动控制时间。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单灯控制面积30~50亩,两台灯相距在100米左右;挂灯高度距地2米为宜;晚7点开灯,早5点关灯。
性诱剂诱杀技术:是利用昆虫雌雄交尾间的性信息素大量诱杀雄成虫。诱捕装置由混有性诱剂的诱芯和诱捕器组成。玉米螟到达诱芯跟前时在诱芯下兜圈子飞,诱捕器只采用水盆式或黏胶三角型诱捕器。①水盆式诱捕器的使用。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比较低时,从6月1日开始使用到8月31日止,可与杀虫灯同时启用。采用20~30厘米直径的盛水容器,水中加少量洗涤剂,用细铁丝穿一枚诱芯于盆中央诱芯悬挂在水盆中心距水面1~2厘米处,水盆用杨树枝等支成三角架于田间,高度略高出玉米。②黏胶三角型诱捕器的使用。切面为三角形的纸板筒内水平放上黏胶板,内悬挂诱芯,最适悬挂高度距地面120厘米,此种诱捕器适用玉米螟发生轻的地块。要求4~5周更换一下诱芯。诱捕器应尽量放在较空旷的地方,一般外围放置密度高一些,中心位置少放。田间布置多个诱捕器时呈三角形排列,以诱到不同方向的成虫。一般每亩1个,相距30米以外,大于有效诱捕半径或范围,太近会相互干扰而降低诱捕效率或使效率不稳定。把性诱剂挂在杀虫灯上组合诱杀玉米螟成虫,可提高诱杀效果,防效达80%
4.白僵菌封垛技术利用玉米螟虫遇白白僵菌在玉米垛内测温湿条件下被侵染变成白僵虫的特点灭虫。封垛时间在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约在5月初,每天观察玉米秆垛,有幼虫活动即可封垛。封垛有喷粉、喷液两种方法,将每克含孢子量500亿的白僵菌粉按每立方米玉米秸喷7克计算,喷粉对化石粉0.25公斤,喷液对水0.5公斤。按每平方米1个点,先用木棍等导洞50~70厘米深,将喷管插入洞内喷粉或喷液。在玉米垛的茬口侧面向内喷,摇动手把,尽量均匀直至飞出菌粉或全面浸湿为止。垛内杀虫效果可达80%。
5.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生物药剂防治技术能解决玉米螟发生时机械无法进地的难题。配制好苏云金标杆菌(Bt)颗粒剂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制定好喷雾机操作规程,适时喷洒防治玉米螟幼虫。喷洒时间在灯诱成虫达到高峰期,且田间卵孵化率达到30%时进行,或田间第一代螟卵接近绝迹时均可作防治适期。防治一代玉米螟一般在6月下旬,在玉米植株大喇叭口期;防治二代玉米螟在8月上旬,平均防效达65%,玉米抽丝期用药防效达90%。喷药作业时,喷头距玉米顶端50厘米,每亩喷液量18公斤,可连续作业。20分钟喷洒1药箱,280公斤可喷15亩。使用每毫升50000国际单位的苏云金标杆菌(Bt)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5克,对水至18公斤喷雾。发生期内要连续喷2~3次。在阴天和晴天下午4点以后施用。田间玉米螟发生程度严重时,可采用其他高效低毒农药,对玉米螟幼虫在2龄之前进行有效应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