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物理试题变化 正确把握备考方向

2014-09-19 02:13:26侯贵民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物理试题图象物体

侯贵民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一、2013年新课标物理试题分析

1.试题大胆突破,格式变化明显

实验题一力一电,力学8分,电学7分。两道题属中等难度题,分值分配比较均衡,改变了以往实验题一小一大的格局,命题更具灵活性。

计算题打破了往年第24题考查力学内容、第25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模式。2013年试卷的第24题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综合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第25题为两物体叠放的力学综合题,给合图象提供信息,难点在过程分析上,即能否正确判断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两道题没有复杂的几何关系,注重过程分析与模型建立,这样的调整体现了以考查能力为主,同样具有选拔性。

选择题明确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以往物理试题单选和多选是混在一起的,学生在不明确是否为单选的情况下,每道题的每个选项都要予以审视,以免遗漏。2013年的物理试题明确了各题是单选还是多选,这样可以节省答选择题的时间。

天体运动方面的试题近两年连续发生变化,打破了以往重点考查天体做圆周运动分析周期、速度、加速度的模式。解2013年天体运动的试题要考虑空气阻力,要用功能关系进行分析。从新授课顺序看,功能关系是在天体运动之后学习的,而在复习时要用功能关系去分析前面学过的各种运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科主干

力与运动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物理必考试题有12道,除了第19题物理学史和第23题多用电表,其他题都涉及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运动形式,物体平衡、天体运动、磁场中、电场中等典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等物理规律的应用。

重视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是物理考查的能力之一,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2013年的必考题中有4道题涉及到图象,其中2道题用图象提供信息,2道题用图象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要求学生会进行数形之间的转换,体现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关注物理学史,加强情感教育。第19题考查物理学史的内容,要求学生对科学家的事迹、贡献有所了解。这是对平时教学的一种引领——不能只关注物理概念、规律,要重视方法的获得和情感的培养。

二、2014年高考物理备考建议

1.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要常抓不懈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物理学科的主干内容,涵盖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物体受什么样的力、怎样求合力、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等。

例(2012年全国新课标第18题)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是考查力与运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由于电场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粒子要做直线运动一定受到重力,且合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粒子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选择B、D是正确的。

2.对实验内容的复习要抓规律

实验方面重点考查物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设计。使用物理基本仪器的熟练程度反映了平时学生是否进行了实际操作,物理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光电门等会逐年轮流进行考查。实验设计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合理选择仪器,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实验复习要从目的入手、从原理出发分析实验,如电表的改装、电阻的测量、小灯泡功率的测量、电阻率的测量等都遵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从欧姆定律出发得到待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是关键。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出发,通过测量外电路的电压、电流或电阻得到电源内部的电阻和电动势。力学中的动摩擦因数测量、动能定理的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弹性势能的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等,都是从力学规律出发,找到待测量与可测量之间的关系。从原理出发分析实验,就能抓住实验的核心,有利于理顺思路,找到规律,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3.对数学方法的运用要有策略

物理规律能够在不同物理量间建立起一定的关系,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只有抓住表达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其使用条件,才能使复习有效。比如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具有同体性瞬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a、F合、m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时刻具有的物理量,若张冠李戴就会出错。

加强对图象问题的分析和应用。图象问题是高考必考的,可在各部分内容复习中有意增加图象内容。也可进行图象的专项训练,从图象的物理量、坐标、点、线、面积、斜率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提供的图象中得到解题信息,用图象表达物理结果。

4.对物理题型的变化要有对策

选择题明确单选和多选。教师在平时出题时要明确单选和多选,让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答题规则和答题策略。多选题在回答时要慎重,要求准,犹豫不决的选项不能选。可以尝试用排除法、特殊值代入法、极限法等进行判断。

计算题打破知识点的局限。计算还会是一力一电的格局,但是力电的前后顺序不确定,重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依然是重点。对比新课标理科综合I卷可以发现,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的问题也可能在计算题中出现,因此各部分内容的计算题型都要练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高考会在知识的综合点上出题。

5.对物理学史的梳理应有重点

物理学家的科学故事、科学方法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有益,他们的思想方法也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搜集整理。记住主要人物如力学中的伽利略、牛顿、笛卡儿、胡克、开普勒、卡文迪许、第谷,电磁学中的库仑、安培、法拉第、洛伦兹、奥斯特、楞次、欧姆等的主要贡献,就能答好物理学史问题。

总之,2013年新课标物理试题有了明显变化,命题模式打破了许多局限,复习中只要关注这些变化,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梳理知识考点,抓住学科主线,建立物理模型,规范答题用语,加强针对训练,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

猜你喜欢
物理试题图象物体
物理学科思想在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应用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从2019全国理综Ⅰ卷看近三年来物理试题的坚持与实践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高考STSE物理试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