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于力的建构中的独特美感
——编织之美成因探析

2014-09-19 01:38:05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肌理编织美感

陈 蓉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根源于力的建构中的独特美感
——编织之美成因探析

陈 蓉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已传承数万年的手工编织技艺,不但服务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编织具有的均衡、和谐、富于韵律的独特形式美感已深入人心。如要探究编织美感的形成原因,就要从编织的基本工艺原理入手。正是编织独特的建构方式造就了编织物与众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实用功能,进而导致了编织物独特的形式美感的诞生。本文从编织的力学建构原理、建构过程的秩序性以及编织物的线性肌理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编织的形式美感的成因,其中“线性物质间的力学建构规律”是编织之美的根本成因所在。

编织之美;力的建构;建构的秩序;线性肌理

作为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编织艺术,其艺术美感发源于编织技艺的实用价值,这样的实用价值体现在人类实实在在的生活生产中。正是通过一代代人对于手工编织技艺的实践、传承、发展,编织之美经历了原始的粗粝、质朴的萌芽期一直成长到今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编织艺术形态。因此,要研究编织艺术形式美感的成因,便要从研究为编织行为带来实用价值的具体编织技法入手。研究操作技法的根本原理就是研究编织艺术审美价值的源头。

一、编织之美的根本成因之线性物质间的力学建构规律

作为生活实用技能的手工编织,其操作原理可概括为:线性物质通过相互间的交织、缠绕,最终形成了一个平衡、稳定的整体系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力学建构过程。线性纤维之间的交织缠绕本质上便是相互之间进行的力的作用。纤维之间便是在这样重复不断地相互角力的过程中相互制约、互为平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与绘画、音乐、舞蹈、诗歌、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方式不同,编织的这种独特的力学上的“建构”方式形成了编织艺术与众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特征--富于变化但依旧条理清晰、秩序井然的线性肌理形态以及和谐均衡且富于节奏、韵律的形式美感。而潜藏在编织艺术品优美而感性的线性肌理形态之下的正是在有序的、循环重复着的力的建构过程中所体现的理性美。总而言之,编织的形式美感的根本成因就在于编织工艺的力学建构规律。

图1 平纹结构、斜纹结构、缎纹结构

二、编织之美成因之编织建构过程中的秩序性表现

编织的形式美感发源于编织工艺的力学建构规律。而在编织建构的具体过程中,这样的建构规律体现的是一种建构的秩序。虽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编织技法会根据需要产生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包含在整体的编织秩序中的。因此,所谓编织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有意的将设定好的编织步骤循环重复地操作的过程。可见,编织的建构过程便是确立秩序的过程。编织的形式美感孕育在编织有序的建构过程中。随着编织秩序的确立,编织的美感便随之显现,最终完整的呈现于编织成品的外观形态之上。

事实上,我们生存的自然界中处处体现着秩序的力量以及秩序带来的和谐之美。比如随处可以的花朵,其形状大多可以归纳为几何形,而花瓣都是对称生长的;树叶长在树枝上,也是依一定的几何次序排列着;太阳系天体系统中,有数亿颗星球围绕着太阳转动,由于不同质量的球体间具有不同程度的万有引力,导致球体们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各不相同,这也正是大自然的秩序形成的结果。杨振宁说:“自然是有序的……我们越是研究下去,就越能理解物理学广阔的新天地,它们是美的,有力量的。存在于自然界的这种美不是那些倏忽即逝的外在形式之美,而是指大自然内在深层结构所具有的和谐、简单、对称和巧妙的秩序。即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1。对秩序的喜爱也是人类生物性的本能表现,人类的大脑天生便具有将外界复杂的感受刺激有序化、简单化的能力,正如李砚祖在《装饰之道》一书中所说:“……人有一种极为强烈的秩序感和对秩序的喜爱。所谓秩序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秩序的感受,是建立在人生物性基础上的一种感受”2;“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内在尺度。秩序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统一,它始终与稳定和永恒性相联系。秩序展示着人的某种能力—有序化的能力”3。阿恩海姆也说“人所具备的认识能力(其中也包含艺术创造能力)寻求的是秩序,科学的使命是在多样化的现象中提炼出有规则的秩序,艺术的使命则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4。

编织的过程即人为建立秩序的过程。她用逻辑的语言、力学建构的手段,将线性物质通过循环、有序的编织步骤编排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均衡且富于韵律的肌理形态,在有序的变化中构建了和谐、统一之美。

图2 编结手链(金刚结)作者

图3 编结手链(平结)作者

三、编织之美成因之建构形成的线性肌理形态

编织建构形成的物质形态具有统一的形式特征--线性肌理。在前文分析了编织之美的根本成因--力学建构原理以及具体建构过程中体现的秩序,之后,我们再从编织物的表面形态特征来看,便很容易理解并体会到编织独特的形式美感。

图1是织物的三种基本结构,所有不同类型的织物结构都是在此三种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构成这三种不同织物结构的线性纤维分别是以不同的秩序进行交织,反映在织物表面上便是各自不同的肌理形态;图2-图5是用手工编织技法中的几种基本技法—平结、双结、金刚结和编辫---编结而成的编织物。从以上图例中这些简洁朴素而又各不相同的编织肌理形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编织之美的独特魅力,那便是线性材料在井然有序、条理清晰的力学建构下形成的线性肌理形态所呈现的均衡、和谐且富于韵律的形式美感。

图4 四股辫技法图示

图5 编结腰带(双结)作者

编织独特的美学特征从根本上发源于编织的建构规律,这样一种建构规律造就了编织独特的形态特征、实用价值以及形式美感表现。本文通过分析编织的力学建构原理、建构的秩序性表现以及建构形成的肌理形态,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编织形式美感的成因。同时,笔者希望本文对于编织建构规律的论述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编织思维的本质及实践意义提供思路的引导。

注释:

1.转引自肖飞.杨振宁科学美思想研究之“和谐美”.湖北教育学院学报[J].2007.12:74.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60-161.

3.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66.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94.

猜你喜欢
肌理编织美感
体验编织的乐趣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少儿美术(2020年2期)2020-12-06 05:53:24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感受肌理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2:03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7:16:04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梵呗的音乐宗教美感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