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
6月4日,G7在结束为期两天的布鲁塞尔会议后发布声明称“计划尽早敲定这些协议”。这些协议若能够达成,将涵盖全球逾80%的经济规模,彻底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仅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协议就可以使双方经济产出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
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国成立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G7诞生。1997年俄罗斯加入,G7成为G8。
由于不满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及在乌克兰局势中的表现,此次原定在俄索契举办的G8峰会临时更换地点,俄罗斯被排斥在外,G8又回到G7。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自由贸易协议可以降低商业壁垒、加强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并以相对轻松的方式促进就业。
通过多年努力,2013年年底,WTO主导的多哈贸易回合谈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自1995年成立以来达成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巴厘一揽子协定”。
它包括10份文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内容。
相较于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广泛的贸易自由,这只是个“温和的协定”。但仍对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有巨大贡献——根据一项估计,减少海关程序中的繁文缛节对全球产值的贡献大约是每年4000亿美元,这其中的大多数将会流向发展中国家。
“巴厘一揽子协定”达成前后,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开始层出不穷。比如跨大西洋谈判(TIPP)、12国参加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及20多个国家旨在重订全球服务贸易规则的谈判,G7主要国家基本都参与其中,美国在其中都有控制权。
由于TPP与TTIP各自陷入瓶颈,此番G7探讨中的自由贸易相关协定被人们寄予厚望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G7峰会上,安倍晋三曾试图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包围”中国,但在经济领域重视中国的欧洲几国,大多都很微妙,事实上,今年4月,欧盟公开支持中国寻求加入服务贸易谈判。这令美国感到不爽。
事实上,对于G7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利益捆绑基本上都无法“抛弃”中国。引用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观点——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目前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的内需规模,更是任何一个立志发展自身外贸规模的国家必须重视的对象。
而加入谈判,避免被全球对话排除在外,中国需要对此继续努力,毕竟G7组成的自贸区还是具有相当之大的诱惑力,它对于中国经济有着不小的威胁。但现在看起来,中国与被G8踢出来的俄罗斯抱团,则让局势看起来有些微妙。
在克里米亚入俄后,普京公开“感谢中国”的举动,让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关系更为尴尬。联合国就此问题制裁俄罗斯的决议表决中,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除俄罗斯投反对票外,亦只有中国投了弃权票,另外13个国家都投了赞成票。
伴随着中俄关系的升温,因僵持于价格10年中未有实质进展的天然气交易一锤定音——5月底,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份长达30年,总额为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但这笔交易看似“一夕之间”的达成,却是中国退让之下的结果。
谈判中,俄罗斯一直要求中国按照对欧出口方式计价,也就是与油价挂钩的模式——在市场上,天然气价相比油价低很多,将天然气价与油价挂钩联动,就会导致气价较高。中国当然不愿答应,要求参照中亚进口气模式来计价。
但在最后的协议签订中,中国做出了让步,答应了“油价挂钩”的模式来计价——这样来看,中国出的价钱至少要比当前进口的中亚气贵。
此外,协议附加了照付不议(take or pay)的条款——这是天然气供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即使是在市场变化情况下,付费亦不得变更,用户用气未达到此量,仍须按此量付款;供气方供气未达到此量时,要对用户作相应补偿。
一般认为,“照付不议”协议是能源上游提供商为化解自身风险,而强加给下游消费者的“不平等条约”,且该协议在实践中存在着双方权利与义务失衡、气价定价模糊、计量标准难以确定等诸多难题。
中国为什么要和俄罗斯签订协议?难道是因为比俄罗斯更需要这笔交易吗?似乎并不尽然。
天然气对于中国家庭能源消耗所占比重,并没有那么高。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676亿立方米,一次能源消费所占比为5.9%;即使是2014年有所增长,亦仅占6.3%。多年以来,中国从中亚地区出口的天然气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对外进口依存度约为31%。
价格方面,目前,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约为320美元/千立方米,而行业内估算,此番从俄进口天然气,价格区间约为363美元/千立方米至410美元/千立方米。
即使是相对便宜很多的中亚气,2013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中亚天然气仍处于亏损状态——每一方气亏损一元,总额达282.59亿元。
如果未来引入价格更为高昂的俄罗斯天然气,当前政府给予进口方中石油的财政补贴恐怕难以为继,很可能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消化,这也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民众的用气成本。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单生意让它赚大了。
根据不同管线走向,俄罗斯对华输气的成本只有190美元至260美元/千立方米,除了利润外还有更深的政治层面的意义。从投入上看,对中国出口成本也比对欧洲出口低很多,但价格却差不了多少。而鉴于俄罗斯未来有可能面临的制裁,其对外出口将面临一系列的政治难题。
《福布斯》英文版总编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撰文表示,“普京正将这份协议描绘成又一次辉煌的成功:俄罗斯得到了一位长期大客户,同时向世人证明,尽管该国入侵乌克兰,但不仅未遭外交孤立,反而得到了一位强大的新战略盟友——这位盟友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尽管有分析人士称,“是美国对中国的责难与贸易牵制,将中国推向了俄罗斯”,尽管因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存度较高导致其重回G8的可能性很大,但对中国来说,以这笔并不合算的“生意”在政治上下注风险依旧不小。
1991年到2006年,俄罗斯向欧洲的能源供应已经发生了44次带有政治原因的“事故”。连白俄罗斯这样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到了近乎一体的国家,也曾经遭遇到原油供给的中断。
从历史上来看,“老大哥”给予中国的伤痛并不少。更何况,于政治而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需要对风险做好足够的预估和对策。endprint